原创中国古代对足球有多痴迷?若现代跟古代一样,中国早成足球王国了

时间:2020-01-07 17:11: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中国古代对足球有多痴迷?若现代跟古代一样,中国早成足球王国了

提到足球明星,你可能会立马想到C罗、梅西、内马尔;说到世界杯,你可能还会想到巴西、德国、意大利。作为四年一次的国家级赛事,每一次世界杯,都会吸引众多狂热的粉丝为之疯狂。炎热的仲夏,大家三五成群熬着夜、撸着串,一边喝着冰凉的夜啤,一边为每一次进球欢呼。

但是,这种粉丝行为,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专属,早在足球还叫“蹴鞠”的时候,就有大批先人们为之“痴迷”!

2004年初,国际足联通过各项考证,确认足球的起源是中国,其前身就是“蹴鞠”。

2006年5月,蹴鞠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其最早的记载,可见于《史记·苏秦列传》,在苏秦游说齐宣王这一历史事件中。苏秦描述临淄地方风貌时,曾提及蹴鞠:“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鞠者”。

而在《太平预览》中,也有关于蹴鞠起源的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令军事无事,得使蹴鞠。 ”由此可见,大约早在黄帝时期或战国时期,蹴鞠就已经存在。而最初,也并非完全用于娱乐,则是用于训练将士体能与技巧。

在汉朝,作为一名“超级球迷”,高祖刘邦充分发挥了自己身为帝王的特权,大力推行蹴鞠,将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了一项专业、成熟的运动。

他在皇宫内建造了专业的蹴鞠场,四周设有围墙、看台,将其称为“鞠城”。在比赛的时候,分为两队,各队队员12名,以双方入门球数定胜负。

彼时,所用的球还是实心,运球时因为重量大,不够轻便灵活,但是,此时已基本具备了现代足球的雏形。刘邦之后,汉朝历代帝王中也不乏喜欢踢球的,比如汉武帝刘彻、汉成帝刘骜,每每有赛事,还常令文学侍从即兴作《蹴鞠赋》助兴。

因为蹴鞠盛行,汉朝还专门编撰了研究此运动的著作《蹴鞠二十五篇》,这也是我国最早关于体育的专业书籍。班固在编撰《汉书·艺文志》时,将其列为兵书,归属于训练士兵技巧的军事用书,但是,最后却失传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技术的进步,蹴鞠所用球的制作,也在不断改进。一直到唐朝,手艺师傅开始用动物膀胱替代之前的材料。先是将膀胱充满气,然后,使用八块皮革将其细密缝合。此时制造的球,不仅变得更加轻便,还兼具弹跳性,与现代的足球更相似。

因为球的改进,蹴鞠的规则与方法,也有了一些改变,让蹴鞠变得更加娱乐化。

球可以踢得更高,所以,球门被设置于两根三丈有余的竹竿之上。在规则上,汉朝时双方队员都是直接对抗,可身体接触,难免粗暴。

在唐朝时,赛场中央隔有球门,两队各在一侧,不直接对抗,以射门数多者为胜。当时,唐太宗、唐玄宗都十分喜欢看蹴鞠比赛,不说上行下效,就蹴鞠本身而言,少有人能抵抗它的魅力。所以,唐朝大官小吏一时都沉迷其中。同时,蹴鞠也不再是贵族、军队的专属,这一运动扩散出去后,民间也常有人以此为乐。如杜甫在《清明》中的描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可见,蹴鞠在当时社会的普遍。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女子蹴鞠也开始出现,只是她们蹴鞠不以射门为目标,而是以踢的高、踢出花样、踢的漂亮为能事。到元朝之后,蹴鞠成为了一项全民热爱的户外运动,女子蹴鞠更加常见。明朝画家杜堇所画的《仕女蹴鞠图》,画面中描述的就是仕女于花园中蹴鞠玩乐的场景。

然而,与现代女足不同的是,彼时女子蹴鞠以表演为主,所以,对女子的身段、外貌、技艺的要求,都比较高,以至于,女子蹴鞠又被称为“美人蹴鞠”。

如:明钱福在《蹴鞠》中所描述的:

“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
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可见,女子蹴鞠与男子蹴鞠,展现的力量感完全不同,另有一种绮丽风情。只是可惜,五代之后女子缠足开始盛行,女子蹴鞠也就渐渐没落。

到了宋朝,蹴鞠球的制作工艺再一次得到突破,形成了标准化的制作流程,球的表面从唐朝的八片变为了十二片,原料上使用熟硝黄革,实料轻裁;工艺上密砌缝合,线角绝不外露。每一个球完成后,重量要正好十二两,外形上要“碎凑十分圆”。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一个狂热的球迷,他的球技也是遐迩闻名,尤善“白打”,可谓是灵活多变、“球随心动”,甚至,能做到“终日不坠”。北宋画家苏汉臣曾以赵匡胤蹴鞠的场面为其作画,最后,成就了《宋太祖蹴鞠图》,真迹藏于上海博物馆内。

而北京博物馆,也藏有此画的临摹版,画面整体用色淡雅别致,画面中赵匡胤正与其弟赵光义蹴鞠,石守信、赵普、党进、楚昭辅等四位开国大臣,在一旁观看,热闹的场景气氛活灵活现。北宋年间,除了赵匡胤,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个爱蹴鞠的。

但是,与他本人相比,陪他蹴鞠的官员高俅则更出名,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技术,还因他凭借蹴鞠这一“奇技淫巧”一举获得了皇帝的宠爱。从区区市井小民一跃成为殿前都指挥使,可谓是鲤鱼跃龙门,一朝得势,风光无两。与此同时,无论是在北宋的汴梁,还是后来南宋的临安,城内都曾聚集着一批职业蹴鞠人员,他们会定期到宫内的蹴鞠宴会上进行踢球表演,并以此为生,且算地位较高的人员。

不管是平民逆袭的传奇事迹,还是职业蹴鞠表演人员的诞生,这些都在无形中,提高了蹴鞠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刺激了蹴鞠的发展,加之蹴鞠制作技术的进步,这一切都引起了足球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到了南宋时期,蹴鞠的各项规章制度,更为健全。

当时,球员组建了博纳养生杯(与如今的中超联赛相当),球员团队命名“齐云社”。这个专业的蹴鞠团队,算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同时,“齐云社”还制定了谦让、志诚、尊重、温良等十项重要的赛场章程,戒酒色、多言、猖狂、赌博等十项球员禁戒。

不仅如此,此时每位球员的站位,也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武林旧事》中,就有一份历史上最早的“首发名单”。名单中将参与筑球的三十二人的位置一一标明:

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

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

至此,我国最早的球队章程,初见雏形。

参考资料:

【《史记·苏秦列传》、《太平清话》、《足球的起源:蹴鞠》】

上一篇: 原创原来易烊千玺系上腰带后,会被勒出“蚂...

下一篇: 终于等到可以夸杨紫的这一天了!|谁最美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