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长这么大了,怎么还在看漫画?”

时间:2020-01-08 00:43: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你都长这么大了,怎么还在看漫画?”

(资源已经搜集好啦,大家回复“ 理解”就能看啦)

“你都长这么大了,怎么还在看漫画?

一旁的老父亲忧心忡忡地说道。

正所谓 “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家长”。

在很多父母亲眼里,漫画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漫画等于幼稚,看漫画等于不务正业。

更糟糕的是,不光家长,似乎整个社会都对漫画存有偏见。

看漫画的人真的就低人一等吗?

答案显然不是。

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证明这一点?

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本书做到了。

不是通过打感情牌,而是借由对漫画的“解码”,有理有据地捍卫漫画爱好者的尊严。

它告诉了我们,漫画究竟是什么,以及我们在看漫画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

它也告诉我们,如果认为漫画低级,那不是因为漫画真的低级,只是你无知罢了。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本超牛的书——

《理解漫画》

(Understanding Comics)

01

《理解漫画》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简单来讲,它是一部漫画理论科普书, 主要目的是为漫画正名。

千万不要被 “理论”“科普”这样的大词吓到。

因为《理解漫画》不仅内容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 它是用漫画来解释漫画,将它当成一本漫画书来读也未尝不可。

漫画的作者是北美漫画界赫赫有名的大佬,斯科特·麦克劳德(Scott McCloud)

《理解漫画》与同一系列的《重构漫画》、《制造漫画》在2010年的时候被引进了简体中文版。

在此之前,《理解漫画》已在漫画界屡获大奖,畅销全球, 堪称漫画创作、游戏设计和网页设计行业的教科书。

豆瓣评分9.4,看过的人都说好。

全书共有9章,囊括了漫画的发展沿革、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而这一切都是以漫画的形式呈现的。

甚至作者本人也被漫画化为一眼镜小哥,作为读者的引路人,带领读者进入这个神奇的漫画世界。

现实中,经常有人以漫画的内容简单、制作粗劣等原因,来否定漫画作为艺术的价值。

在作者麦克劳德看来,这样的理解一开始就错了。

因为他们混淆了漫画与漫画的内容这两个概念。

漫画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形式。

个比方来说,它就像是一个容器,

而人们讨论时所着眼的那些故事主题也好,图像风格也好,其实是容器中的盛放内容。

为,身为容器的漫画, 本质上和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等已经得到大家公认的艺术是平等的。

不要将内容误认为是容器,意味着不要将某些漫画画得烂的锅甩给漫画。

毕竟,我们不能因为看过几部烂片,而扬言电影不是一门艺术。

麦克劳德对于漫画的这种认识不可谓不深刻。

02

相比于现实主义绘画,漫画更加抽象。

下图中的五个人像,从左往右,人像的抽象度越来越高,与真人的相似度则越来越低。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即使抽象到了第五张图,我们还能辨认出这是一张人脸?

下面这几张脸也是同样的情况。

你会承认它们是脸,而不是其他。

甚至还能做得更绝一点。

我们可以来进行一个实验:

请你找一张纸,在上面随便画几条闭合的曲线,让这些曲线围成任何的不规则形状。

就像这样

无论这些形状看上去有多么诡异,

现在你只要在每个形状上加上一笔, 它们就会立即被看成是一张张的人脸

此刻,你的大脑毫不困难地就把这些形状转换为了面孔;

而在这之中,新添的小圆在你看来,就是人的眼睛。

这……难不成是撞邪了?

对此,漫画做出了解释。

它告诉我们,人类其实是一种非常自我中心的物种,

自我中心到能在一切事物中看到自己的样子,在不存在的地方强加上身份和感情。

就像下面的电器插孔:

或者小汽车的车头:

或者是易拉罐的盖子:

有没有觉得很神奇?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漫画。

漫画对人物形象的抽象化,带来的好处在于能让人更好地代入角色。

一方面, “抽象性”往往和“普遍性”联系在一起,你会觉得那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可以是某一类人的浓缩。

另一方面,抽象化的形象在去掉很多现实细节的同时, 也使其重要特点变得更加凸显,使观看时的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作者断言,漫画与生俱来的这种产生观者身份认同感的特点,是它能够轻易占领全世界的大众文化的重要原因。

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漫画家还可以根据故事需要,差别化不同角色的抽象程度。

如在大部分人物被画成简化形象,以帮助读者代入的同时,其他人物被画得更接近真实,以便将他们变得客观起来,从而强调与读者的界限。

由此可见, 掌握漫画的特征是可以为更好地创作漫画服务的。

03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时间”这一话题有着非同寻常的偏爱。

在《理解漫画》中,麦克劳德精准地剖析了漫画的时间构成。

漫画是怎么表现时间的呢?

用每一格表现一个单一的时刻?

作者摆摆手,8对。

漫画中的时间要比这复杂得多的多。

首先,一个格子可以容纳在多个不同时刻发生的事。

下图中的人们虽然处在一个大的格子里, 各个人物的行为却不是同时发生的。

比如最左边的三个人,一个是先有左边摄像大叔说的“笑一个”,再有按下照相机快门而发出的“喀嚓”声,然后才是小伙子说的“闪光灯太亮啦”。

不难发现,在这里, 我们主要是用通过人物的声音,来判断时间先后的。

声音引入方式的不同,则会造成不同的时间效果。

像下面这样一个无声的单元格,的确可以说是描述了一个单一时刻:

如果声音被引入,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句写在气泡中的 “他全力以赴,观众们!,有没有让你觉得整幅画动起来了呢?

然而,一旦使用无声的旁注,这一单一时刻就又被保持住了:

除此之外,漫画的时间构成还和画格有关。

下面三个画格,中间画格中的大叔单手托腮,没有发出声音,可以认为他在思考问题。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延长这个思索停顿的时间呢?

复制粘贴几个一模一样的图格?

可以,但不是唯一的办法。

更好的办法其实是将中间的画格拉长。

有没有觉得下图的时间停顿更久了?

可见,画格的形状也可以改变我们对漫画时间的认知。

空间的扩展,在这里给我们造成了时间变长的错觉。时空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体。

此外,无框画格等也有类似的延续时间的功效,这里就不再具体展开了。

说了这么多,想必你已经或多或少感受到了麦克劳德《理解漫画》这本书的硬核。

但实际上,这里所说的仅仅是这本奇书的冰山一角。

它能把你平时在看漫画时候产生的很多朦胧的感受, 用理论加以解释,用漫画加以表现。

想当初我第一次看完这本书,反应是一个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一个漫画爱好者,并且没有看过这本书的话,真诚地安利你去看。

相信翻开它的你,会和我一样看得停不下来的。

编:暴走兔

ps:资源已经搜集好啦,大家回复“ 理解”就能看啦

漫画绝对不是低级的东西

上一篇: 古驰Gucci超级可爱米老鼠鼠年属相表

下一篇: 数据网站评英超十年最佳球员:皇马球星领衔...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