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水胡氏民居,400年屹立不倒,为明代古民居建筑宅院代表

时间:2020-01-08 15:04: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天水胡氏民居,400年屹立不倒,为明代古民居建筑宅院代表

天水的胡氏民居,坐落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的南北宅子,是典型的明代官邸式建筑,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这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一处官僚民居,这里是当时明代官员胡来缙与儿子胡忻所筑家宅,因为两父子都是明代官僚,按照当时明代严格的等级划分,修建家宅也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因此,这座南北宅子历经几年的时间,终于修建为当时他们的家宅。

整个故居被分为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宅子隔街相望,共同组成了明代民居的古建筑群,因此很多专家来此对于保留完好的胡氏民居非常赞叹,称之为“甘肃省唯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

院内如今保留完好,最为值得欣赏的就是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等,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距今分别已有397年的历史;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三年,距今分别390年的历史。

虽然是宅院,但是和北京的四合院全然不同,这里的宅院完全按照当时明代的建制和西北地区独特的宅院风格建设,从正房围绕中间庭院而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四面房屋相连,走廊相通,雨天亦可免雨淋之苦,设计和建造极为精细。

从建筑风格就能够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元素,其中在这里的古风,制度,以及礼制的形式强化建筑中的封建等级都一一在这里有所展示,宅院中的房子与使用者的人际关系相对应,按照长幼男女尊卑确定活动空间,大院子套小院子,又互不干扰。

现存的宅院大部分都已经空余,不过在这里也收集了一些当时的非常重要的装点元素放入园内,充分的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在明清时代,作为官宦人家的民居和普通民宅的不同。

作为天水市最著名的古民居建筑代表,如果将南宅子称之为民居似乎已经不够分量。这里布局结构、装饰雕刻,为明清建筑、民俗、社会性质的研究提供着细微末节的重要素材。

有人曾说过在天水的大街小巷里寻访古居的一大秘诀:“巷道的高墙后必有老院,瓦棂参差者,必是深宅。”其实还有另一个诀窍,看古树。

在南宅子的门楼前,东侧有一株据说已有七百多年树龄的古槐。它枯死的两株树干在空中呈龙蛇之势,另两枝侧干则细枝密布,再过些时日,估计又要遍生新绿了。在南宅子的厅堂里高悬的“槐荫蔽芾”的匾额,方知老宅的主人对这棵老槐颇为自得和看重。

胡氏民居一共有12个四合院、78个单体建筑,据说能够保存完好一方面是因为天水气候较干燥,对建筑的自然损害较少。另外一方面,因胡氏父子深受百姓爱戴,被誉为“父子乡贤”,因此家宅也一直被保护完好。

胡氏民居如今作为旅游景点,同时也是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现场的一些生活场景展现来看到历史上秦州人的家居生活场景。

在欣赏民居建筑本身同时,这里还时常有天水的水皮影戏,秦腔等演出,另外有很多婚纱摄影的团队也为这里新增了很多人气,人来人往的胡氏民居当中,也有一些当年繁华时候的模样。

如果看着导览你会发现,整个宅院的面积十分宽敞,从主要的院落,到后花园,还有宅子的厨房、棋院和书院等等,十分齐全。

中轴线上的芝兰堂、凌霄院、杨家楼院皆为四合院布局,凌霄院中的百年凌霄花每年都会盛放,一度成为热门景点。

这是一座多元融合的百年古建筑民居,无论是建筑布局、窗门雕刻还是家具风格都在诉说着几个世纪的建筑与人文变化,是明清时代的岁月印记,也是官宦民居的代表,独特而富有历史意义。

上一篇: 焦作张敏敏:携手张德芬幸福研习社做一个幸...

下一篇: 演员郭婉冬重回话剧舞台《拜金相对论》火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