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又是一个中English夹杂的留学生”

时间:2020-01-09 08:48:3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听,又是一个中English夹杂的留学生”

文 | Panopath过来人

ID | Panopath_liuxue

留学生12月放寒假回国,

朋友圈充斥满了

中国各地的美食

可以说是很幸福了。

然鹅你有没有像PP小编一样,

回国竟然有那么

一点点的 小不习惯

亲戚聚会,阿姨问我

“你学什么专业呀“

我说:CS专业

众亲戚:CS是啥?

表弟:“我知道,

她是 学打枪的那个游戏的

阿姨追问:“那你的课难不难呀?

我说 “我们的 due还挺多的”

众亲戚:Due是啥?

我:Due就是 DDL的意思”

舅舅:DDL又是啥?

打翻一个杯子,

我:Oops"

我妈:“你‘屋’啥?

不小心踢了桌底别人一脚,

我(想也不想) “ Sorry"

奶奶打一个喷嚏,

我(脱口而出)“ Bless you"

最后妈妈终于忍不住了

宝宝,咱说话不带英文行不?

天呐,在海外呆了一阵子,

感觉话也不会说了。

曾经小编也觉得

中英混杂的人很装逼

但是出了国后回去

才发现已经成为习惯了。

因为在一个双语的环境中,

很容易养成讲话

双语转码(code-switching)

的习惯。

就不说专业了,

有些词就是不好翻译

DDL,presentation,project...

因为日常都直接说英语

翻译过来就 怪怪的

我有一个 assignment今晚 due

换成 我有一个任务今天晚上截止

没内味

project翻译也很困难,

项目感觉像是

大老板那种几百亿上下的,

大作业感觉

他们get不到 紧迫性和重要性

还有 group project翻译成

小组项目感觉也不对。

老妈 我正在准备presentation 明天有个演讲

妈妈哇 那么厉害吗? 什么演讲呀? 多少人听呀?在哪里演讲?

这些词翻译成中文就怪怪的,

格外高大上了哈哈哈

有时候我们用英文

是因为“顺应”理论,

不需要动脑想对应的中文。

比如说“ low

“这衣服好 low啊”

是可以脱口而出。

还有万能的“ interesting

“你觉得我想法如何”

interesting

翻译成中文可以是

很好啊”“ 不咋行”“ 有潜力“...

但是”interesting“就简单很多。

social”这个词也很神奇,

翻译成“ 社交”感觉 很正式

要打领带穿西装那种,

翻译成“ 聊天”又感觉

不能完全体现这个词的意思。

就、很、interesting。

别说是在美国

呆久了的中国学生,

在中国呆久了的外国学生

也会发生这样的事儿

小编高中的外籍教师,

就已经熟练的掌握了

中文中“”的用法。

每次听到都特别出戏。

也有在中国留学的小哥发现,

回国说话不带“ ”不舒服。

不过,有些中英夹杂是习惯;

有一些中英夹杂就真的是

装逼犯

比方说十月份上热搜的

“江一燕体”

“午后,玻璃杯里的

red wine (红酒)

融化了冰雪,

radio (收音机)

里传来的老哥真美。

“得知我的

visa (签证)

是一年有效,

便立即决定前往

Australia (澳大利亚)

从选择城市到

book (预定)学校

只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

与普通的中英夹杂不同,

江一燕体在英文后面,

还会加简单翻译或者生词解释。

很多网友表示,

这样真的很作

不过更多的网友则是用“江一燕体”

来嘲笑她:

除了江一燕体,

还有一种操作,

明明是英文,

但只有中国人能懂

我们称之为

新世纪假英文

How made winds=好美的文字

See fan need winds=喜欢你的文字

Share see low= 学习了

Holy high=好厉害

Knee shall knee money=你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