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被誉“华夏第一寺”珍贵元代佛像工艺已失传

时间:2020-02-03 00:24: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 被誉“华夏第一寺” 珍贵元代佛像工艺已失传

河南洛阳,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这座有着15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是中国建都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历史底蕴极为深厚。位于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的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素有中国佛教“祖庭”之称。

西天取经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而白马寺的建造也正源于此。东汉永平八年(65年),汉明帝派遣蔡音、秦景出使西域、拜求佛法。两年后,二人用白马将经书驼回。公元68年,汉明帝下旨在洛阳城郊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驼经”,取名白马寺,从此“寺”成为中国僧院的统一名称。

寺院现存遗址大多为元、明、清时期所留,汉代的台、井至今仍依稀可见。白马寺最高的清凉台,相传是汉明帝刘庄幼年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高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中国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在此译出。现存高台为汉唐遗存,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

在通向“接引殿”的石板路上,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铁制仙桃,相传能给人带来平安吉祥,游人经过这里为图吉利,总爱摸上一摸,千百年来仙桃已被摸得通体黑亮。其实这个仙桃是东汉时期的青石宝塔塔尖,塔身因年久坍塌,僧人们于是将塔尖放在了宝塔的原址位置。

白马寺的寺址1900多年来从未迁动过,建筑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寺院的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而白马寺在两殿之间还设有一座大佛殿。殿内供奉的佛祖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手持经卷)、普贤菩萨(手拿如意)三尊佛像,为珍贵的明代泥塑国宝。

寺内现存佛像百余尊,多为元明清代所造。其中最罕见的,是大雄殿供奉的元代三世佛、十八罗汉和二天将像。这23尊佛像采用夹纻干漆工艺制作而成,每尊佛像仅重5-8斤,用一只手即可托起。它们原本收藏在故宫,曾受到慈禧太后的祭拜,后于1972年被调拨至白马寺。

始于战国时期的夹纻干漆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先用泥沙做成原胎,再用漆、麻、丝、绸将原胎层层裱裹,待漆干后,描金绘彩,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整尊空心佛像体积虽大,重量却极轻。遗憾的是,这项工艺在元代就已失传,如今国内夹苎干漆工艺制做的佛像仅存28尊,极为珍贵。

在白马寺的外国佛寺展示区,陈列着泰国、缅甸、印度等国的佛教建筑。上图中的圆顶佛塔,其原型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为安置佛陀舍利,在佛教圣地桑吉建造的佛塔。这座神圣的建筑吸收了波斯、希腊的建筑及雕刻艺术,于198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上一篇: 队内本土第1!24岁国脚身价暴涨385万...

下一篇: 原创棒子尿性?沈月被嘲捐2000,肖战被...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