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高技术壁垒!我国血管介入导管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时间:2021-06-30 11:28: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年来,介入治疗快速发展,是继内科、外科之后目前发展最快的第三大治疗学科,其弥补了内、外科技术的不足。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微创性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适应症多、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未来医学的重要发展趋势。

而介入治疗技术中,血管介入治疗是技术要求和进入壁垒最高的细分领域,用到的相关耗材在高值耗材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其中必不可少、价值量高的耗材之一便是血管介入导管。

由于血管介入导管技术含量高,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长期以来国内临床使用基本依赖进口。但近年来,我国冠脉介入领域发展已逐渐与世界同步,在外周血管、神经血管等介入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和产品。

01 血管介入导管的分类

血管介入导管是血管介入诊疗必需器械,属于医用特殊类导管,其科技含量和技术要求高。血管介入导管种类繁多,包括微导管、导引导管(指引导管)、球囊导管、中间导管等。通常,一台血管介入术中,要将几种不同类型的血管介入导管搭配使用。

微导管是指一种直径很小的加强型导管,用于导丝支撑/交换,通过病变,输送造影剂、药物、支架等。从微导管直径来看,目前没有严格的尺寸定义,市场的主流微导管产品直径基本在1.33mm以下,主要用于冠脉介入和神经介入术,技术壁垒较高,例如常用部分造影导管及神级介入微导管等。

导引导管是为其他介入器械提供稳定的通路,便于器械到达血管中指定的部位,在各类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均有应用,使用范围最广。

血管介入球囊导管最初用于血管成形术,之后发展为辅助用于支架输送及血管预扩和后扩。发展到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治疗功能的血管介入球囊导管,例如药物球囊导管、切割球囊导管、超声碎石球囊导管、冷冻球囊导管等。最常见的血管球囊介入导管应用是冠脉介入治疗。

中间导管是一种介于常规导引导管与微导管之间的大内腔/长工作长度/高顺应性的支持导管,应用中间导管是为了使通路达到更远处,尽可能的接近目标病变,用于治疗路径迂回、急诊取栓等情况,常用于神经介入治疗。

02 血管介入导管的主要结构及材料

血管介入导管结构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导管结构设计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特点。

从血管介入导管横断面结构看,管腔数量可分为单腔、双腔、三腔、四腔等结构;而管壁结构又可分为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三层结构。外层决定导管的形状、硬度和与血管内壁的摩擦力,通常为聚酰胺、聚氨酯及亲水涂层等材料制成;中间层是抗折的不锈钢丝或纤维丝编织结构,避免导腔塌陷;内层材料主要为聚四氟乙烯(PTFE),具有减少球囊、支架等介入材料与导管内腔的摩擦阻力,预防血栓的作用。

从血管介入导管纵向结构来看,其大致可分为柔软可视头端(具有铂铱合金显影标记)、中间段、抗折段、扭控段等部分,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的导管还具有其他结构,例如球囊导管具有球囊结构。

表1:血管介入导管常用材料

上一篇: 无菌控制的三个难点

下一篇: 中国不孕率升至18% 三胎放开 辅助生殖...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