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心血管小干扰RNA药物加速可及破局之路

时间:2021-08-30 16:31: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文章来源:医药魔方Info

自2015年药审改革启动以来,优先审评审批、特别审批、临床急需用药、附条件批准、突破性疗法认定等一系列加速新药上市的政策有序落地,显著改善了国内的新药供给现状。2016年至今,我国批准上市的新药数量多达250款,进口新药在中国上市节奏也越来越快,由2016年之前的平均7~8年缩短至目前的2~3年,甚至还有少数新药在中国实现了与全球同步上市。

如果对比五六年前国内患者需要通过“出国旅游”、“微商代购”等方式获取一些海外上市的新药,当下的新药加速上市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国内患者的临床需求,患者甚至还会面对同类药物较多的选择困扰。即便是一些尚未获得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上市的药物,也有可能通过海南博鳌乐城医疗先行区得到使用。

可以说,国内的创新药可及性从供给的角度上看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从消费的角度上看,我国现阶段的创新药最大买家仍是国家医保,很难为蜂拥而上的所有创新药全部买单。“如何通过创新支付改革来加速新药可及”一直被行业广泛探讨。

支付困境

“国家医保谈判”无疑是现阶段提升药品可及性的最佳路径,让许多原本用不起新药的患者也能用得起。2016年至今,我国每年都对符合条件的创新药进行医保目录准入谈判。医保谈判常态化让更多新药更快地被纳入报销体系,2020年的医保谈判品种中就有12款为当年获批上市的新药。第六轮谈判也已经公布了通过形式审查的品种清单,谈判在即。

目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品种虽然也有很多是针对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但是同靶点或者同作用机制新药医保谈判上显然更为主动,制药企业为了抓住市场机会,谈判降价的意愿也更强。

从行业发展来看,药品监管改革激活创新体系,患者需求也将不仅是停留在“基本医疗保障”,需要更多高价值的新药,这都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供需两侧的新药需求持续增加和释放,也将为国家医保局和药企之间的未来谈判带来双重压力。

如何既能够满足患者对高端新药不断上涨的“消费升级”需求,又能够兼顾医保基金支付压力的考量,打破传统的“医疗不可能三角”理论?这是近年来被整个社会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

破局之道

除了医药行业,全社会都在关注创新支付方式。各地政府、制药企业以及保险公司开始跨界探索。更多药企在试水“乐城医疗先行区准入”、“城市普惠保险”等多种商业化路径。

以城市普惠保险为例,深圳从2015年就开始试水城市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并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被视为如今各地纷纷落地的“惠民保”的鼻祖。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有140多个城市推出了“惠民保”。

重点城市惠民保产品概况

上一篇: 微芯生物JAK3抑制剂在美国获批临床

下一篇: 数据证实!非奈利酮可降低慢性肾病合并2型...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