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科生物:全球最大的临床前肿瘤学平台 助力中国创新药产业提质提速

时间:2021-11-04 17:14: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指导下,在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引导下,中国医药产业正在经历从生产仿制药向研发创新药转型的过程。这一变化在抗肿瘤药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但抗肿瘤药的研发何其艰难!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曾在第三届齐鲁肿瘤大会上演讲表示,“放眼所有药品研发,抗肿瘤药物成功的机率是最低的”。

抗肿瘤创新药庞大且亟迫的现实需求,与其超乎想象的研发难度,决定了创新药企业必须依靠产业的力量来上下游协作、分工研发。这种背景下,创新药行业的“卖水人”CRO(医药合同研发组织)产业,在行业特点和时代背景的共同作用下,开始在中国蓬勃爆发。

火石创造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临床前CRO市场规模约7亿美元,到2020年达到2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0%。业内预计,我国临床前CRO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20%的高速增长,至2024年成长到41亿美元规模。

大河有水小河满。临床前CRO市场繁荣的背后,一大批相关企业崭露头角。其中尤以在该领域打拼且沉淀15载的冠科生物表现最为靓丽、持续占据鳌头地位。

深耕肿瘤临床前研究,冠科生物PDX+PDO双剑合璧

2006年,冠科生物在美国加州硅谷诞生。成立之初的冠科生物主要聚焦生物学,如小鼠肿瘤模型等。在发展过程中,冠科生物瞄准时机在全球投资设立研究机构,如英国、德国、中国、荷兰等地,随后慢慢建立成为全球最大的临床前肿瘤学平台,声誉开始远扬,业内地位不断提升,CRO合作纷至沓来。

2009年,冠科生物充分利用其肿瘤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将体内研究模型平台扩展,增加在转化医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市场份额。此后,冠科生物又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推出多款新模型来帮助客户加快新药研发的速度,提高效率和成功概率。

经过多年沉淀与积累,冠科生物在临床前研究优势日益突显。截止2021年目前,已经形成肿瘤研发服务平台、人源肿瘤移植模型(PDX)、细胞衍生肿瘤平台、体外生物学平台、肿瘤免疫平台等多个业务板块。

同其它CRO企业相比较,冠科生物在临床前研究的优势日益突显,尤其在小鼠/PDX模型上。

2011年,李其翔博士加入冠科生物,后成为冠科生物的首席科学官。在他的带领下,冠科生物的PDX在短短的几年内从最初的100个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个,位列世界第一。

李其翔博士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介绍道,“PDX模型,简单理解就是将取自患者的肿瘤组织小块植入实验小鼠的体内,肿瘤可以在小鼠上一直传代下去,小鼠模型就代表了这个病人,我们以前在临床上做的一些实验,现在可以在小鼠身上做,并且得到的结果也接近在人体试验上所观察到的,从而能够预测到治疗效果。通过模型,我们可以从基因组学上去了解疾病,从病人的生物标记物入手,更便于了解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李其翔博士透露,未来冠科生物将继续扩展模型,并且会做一些罕见和稀有疾病的研究,增加疾病种类,同时也会扩大研究人群。目前,冠科生物主要研究对象是亚洲人群,后面会加入一些其它种族病人的研究。接下来,冠科生物也会持续推进在PDO(Patient Derived Organoid,即“源自患者的类器官”)领域的探索,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做好相关技术储备。

PDO是一种能够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提高肿瘤研究效果的独特的前沿性新工具和技术。PDO比PDX具有某些维度上的优势。例如应用在高通量筛选等方面,可更方便地用来开发具预测性的生物标志物等。

2019年,冠科生物与荷兰Hubrecht Organioid Technology(HUB)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冠科生物可以使用HUB的类器官技术提供临床前肿瘤药物开发和验证服务,包括有权使用所有HUB高度表征的肿瘤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类器官库。

在领先的PDX模型基础上,冠科生物将基于HUB的类器官技术将建立大量PDO、PDXO(PDX-derived organoid)模型,并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对应匹配PDX-PDXO库,用于体内体外相关的临床前实验,从而提供更加全面的药理学研究和转化服务。

整体来看,冠科生物未来发展重心之一,是推动PDX和PDO协同发展,以及预测肿瘤标志物等。早在2018年,李其翔博领导了生物标志物和诊断技术部开发新的转化技术,用于精确的肿瘤诊断、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免疫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定量,以及少数细胞识别和表征等。

“我们有别于其它CRO企业。很多CRO企业都是建立比较多而常见的平台,但冠科生物可以说主要聚焦在癌症这个细分领域,如冠科生物拥有全球最大的器官源性类器官(PDO)/源自患者的异种移植物(PDX)生物库,我们的优势是做得比较深。”李其翔博士补充说道。

新药研发的“孵化器”,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冠科生物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凭借着专业化、多样化的平台优势,冠科生物现在每年会做4000~5000例研究项目,并且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会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一般所耗时长多则半年,短则三四周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通过FDA审批的抗癌药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曾经是通过冠科生物的临床前研究平台推进研发进程的。

此前波士顿生物技术公司Loxo Oncology,其研发项目LOXO-292,就是使用冠科生物各种动物模型来测试这个药物。在实验过程中发现:(1)相比SOC(Standard Of Care)药物,显示其有明显优势;(2)通过基因组的分析以及机理的研究,从生物学功能的角度解释它为什么相比SOC药物有更好的药效;(3)成功地发现该药在了RET基因融合突变和其他重要的点突变模型上的高药效。在这基础之上,Loxo公司做了临床研究,和冠科生物的动物模型的结果非常吻合。

当前肿瘤药研发火热,然而有限的资源和局限的视角使得传统的临床生物标记物发展充满挑战。但如果企业利用冠科生物的数据库,则可以对3000多个不同PDX模型,进行系统表观基因学筛查和药效的系统性比较,寻找到合适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随后支持客户修改临床设计方案,从基因表型角度筛选入组患者,并在最后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发展初期的冠科生物,业务收入主要集中在国外,客户主要为一些大型生物制药公司。

近些年来,中国医药产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冠科生物在中国的业务开展也越来越顺利。中国市场对冠科生物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过去两年,来自中国的业务营收已经占冠科生物总营收四分之一,中国市场收入增速不仅绝对值高,而且相对值也是冠科生物全球收入增速的两倍。

为了服务更多的客户,冠科生物相继在大中华地区的北京、太仓、苏州、中山、台湾成立了五个分公司。

冠科生物持续看好中国临床前CRO市场,并将持续做好服务。首席运营官John Gu先生向我们表示,“中国以前有上千家药企,研发的主要以me too的药物为主,随着创新浪潮兴起,现在需要做创新药,市场潜力巨大。为此,我们也会帮助客户更加往新药上游走,做好整体化服务。”

品牌焕新,助力创新和科学进步

从2006年起步至今,冠科生物已经走过了15年征程。

John Gu先生指出,“冠科生物一直致力于成为‘立足于中国服务于全球’的CRO公司,我们一开始主要做临床前研究服务,到现在聚焦怎么用最新的技术帮助客户更好、更快地做新药研究。”

在深耕肿瘤领域的同时,冠科生物也在往多样化上丰富自己。譬如引进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拓展体外业务等。

仅在今年,冠科生物就有两大重磅合作——2021年2月24日,剑桥量子计算(CQC)与冠科生物宣布达成合作协议。合作将围绕量子技术展开探索,将此尖端技术应用于发现生物标志物,从而寻求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2021年5月5日,冠科生物宣布已收购了荷兰OcellO BV公司。通过此次收购,CrownBio将加深OcellO在高内涵成像方面的专业知识积累,扩大CrownBio的体外体内筛选以及免疫疗法评估服务,从而丰富公司的体外服务产品组合。

在15周年来临之际,冠科生物对品牌进行了焕新,公司的Logo以全新的形象亮相:更换之后的新Logo是一个“♾”的标志,灵感和内涵来自于数学上表示“无穷大、无限”的符号。

John Gu先生向我们透露公司品牌焕新的意义和价值:

冠科生物的新理念聚焦在“同心聚力,探源科学”——我们与客户、团队相互成就,并肩推进科学研究与创新实现的无限可能。

“同心聚力”反映了药物研发的无限可能和客户至上的目标,进而助力创新和科学进步;一个包含着“无限”符号的新标识,则代表了客户在生命科学的发现征程,标志着冠科生物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致力于实现客户研究目标的决心。同时,这个标识也囊括了积极创新、坚守品质的无限可能。

“彩色的丝带,是莫比乌斯带,凸显了我们将合作伙伴的需求放在了冠科生物努力的前线。色彩的渐变代表了我们会持续加深专业性,用以帮助客户实现他们新的里程碑。这些,都与公司‘助力客户改善人类健康’的使命是一脉相承的,代表着我们对积极创新、客户至上、以人为本、坚守品质四个方面的追求。”John Gu先生特意诠释道。

上一篇: 解读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

下一篇: 国家医保局:原则上所有国采药品协议期满后...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