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时代”的浮沫之下 生物制品“内卷”白热化

时间:2021-11-17 10:13: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为全面掌握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CDE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信息,2021年11月10日,CDE官网发布了《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这是CDE首次对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进行了全面汇总分析,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中生物制品登记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

PART 01.生物制品定义

在2019年版《药品管理法》实施之前,我们常说的“生物制品”为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品的统称,2019年12月1日后,2019年版《药品管理法》明确将药品分类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三大类,关于生物制品的定义沿革,笔者梳理了一下:

(1) 2005年11月03日GMP附录-《生物制品》(征求意见稿):

生物制品是应用传统的或以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噬菌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制备,并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免疫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活性制剂(包括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重组DNA产品、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

(2) 2020年12月30日2020版《药典》三部通则:

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起始原材料,用生物学技术制成,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类疾病的制剂,如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微生态制剂、免疫调节剂、诊断制品等。

PART 02.2020年度生物制品注册分类规则重大调整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三十多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欠缺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1985年卫生部颁布了第一部《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首次将新生物制品划分为四类注册分类,2020年7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配套文件《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按照产品成熟度不同,分别将预防用生物制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别分为3个大类,新的注册分类更加侧重于是否原创,而对生物制品的类型不再区分。未对生物制品属性、制备和处方工艺、剂型、给药途径等进行分类,这样更方便注册申报。标志着我国生物制品行业发展又进入新的阶段。治疗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如下表:

PART 03.2020年度生物制品新药临床试验情况

生物制品新药605项临床试验共涉及502个受理号(同品种多规格或关联补充申请受理号计1个),其中治疗用生物制品受理号数量明显多于预防用生物制品,分别为439个和63个。注册分类均以1类占比最大,治疗用生物制品占比为65.4(受理号287个),预防用生物制品占比为46.0(受理号29个);其次,治疗用生物制品原注册分类2类(14.4)、预防用生物制品原注册分类6类(17.5)和15类(12.7)占比相对高于其他注册分类。各注册分类情况如下:

PART 04.生物药创新大时代大热之下有多内卷?

《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对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突出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中国新药临床试验的数量和药物品种的数量相较以往都大幅增加,目前临床试验在研的生物创新药大部分为抗体类药物,且靶点集中度高,同质化竞争激烈,PD-1最为典型,该类药物作为开启划时代的抗肿瘤神药,抗肿瘤疗效好、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泛,近年创新药炙手可热,但从报告可以看出PD-1新药研究已然已是过度重复,同质化严重,以作用靶点分析如下:

(1) 《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表明生物创新药领域已经出现的“内卷”,PD-1到底有多火?从《报告》数据分析,登记临床试验的药物品种的前10位靶点分别为PD-1、CYP51A1、VEGFR、PD-L1等,且品种数量分别多达75项、53项、50项、43项;前10位靶点中有9个靶点的药物适应症领域集中在同一适应症领域,其中7个靶点的药物品种的适应症超过90的占比集中在抗肿瘤领域,如下图:

(2) 临床试验数量最多的前10位靶点也主要集中在为PD-1等,其中PD-1、VEGFR、PD-L1等靶点的品种开展的临床试验均超过60多项,PD-1靶点的临床试验的数量将近100项;另外,6个靶点的药物临床试验中I期的占比均超过40%,II期临床试验在各靶点中的占比均不高,而PD-1、VEGFR、PD-L1等靶点的开展的临床试验III期均高达20项,如下图:

PD-1系列药物内卷也不过是国内药企研发同质化的一个缩影,有限的临床资源被浪费在大量重复的研发项目,因此,CDE于2021年7月2日首次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需要以患者利益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上市为目标,但不能以上市为终点,注重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使药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益处。旨在让那些不敢用最佳治疗方法来做对照的产品知难而退,把有效的资源全部集中到最好的产品研发上去,给内卷的生物医药领域清热败火。

后续CDE将按年度报告新药注册临床试验情况,以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登记数据为依托,聚焦监管创新,提高监管效能,在推动药品监管能力现代化中加强与业界沟通交流,增加信息透明度,助推中国新药临床试验高质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www.cde.org.cn

来源:新浪医药。

上一篇: 治疗糖尿病!CRISPR编辑细胞替代疗法...

下一篇: 警惕医保的放量陷阱 国内PD-1抑制剂未...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