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博妥珠单抗:挑战淋巴瘤一线治疗的“first in class” ADC

时间:2022-02-22 14:13: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文丨阿拉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0%~40%。目前,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是DLBCL的一线标准治疗,但仍有~40%的患者会出现初治耐药、难治或复发。复发或难治性(R/R)DLBCL的后续治疗也是临床上面临的难点。

近些年,抗体偶联药物(ADC)是新药研发的热门。在淋巴瘤领域,基于B细胞抗原方面的成功经验(例如:CD20),科学家们继续其他B细胞表面蛋白的探索。

B细胞受体复合物. 图片来自:genentech官网

CD79b是B细胞受体(BCR)的一部分,在超过90%的B细胞-NHL中表达。CD79b与抗体结合后,可触发BCR和结合抗体的内化,这种特性提示可以将目标分子选择性递送给B细胞。内化后,BCR和结合抗体被降解,从而释放目标分子(细胞毒性药物)。

内化. 图片来自:genentech官网

降解. 图片来自:genentech官网

维博妥珠单抗(polatuzumab vedotin)就是一种抗CD79b ADC,由三个部分组成:抗CD79b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成分monomethyl auristatin(MMAE)(通过抑制微管蛋白,从而抑制有丝分裂),以及将两者共价结合的可切割连接物(linker) [1]

DLBCL后线治疗的探索 [2]

临床上,约有50%的R/R DLBCL不适合强化挽救治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SCT)的二线方案,这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差。常见的治疗选择有R-GemOx(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奥沙利铂)、BR(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等,中位PFS在3.6~6.7个月。

维博妥珠单抗对DLBCL发起的挑战始于GO29365研究,这是一项Ib/II期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R/R DLBCL,随机分为维博妥珠单抗+BR组(n=40)和BR组(n=40)。

结果显示,维博妥珠单抗+BR组和BR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0%和18%。维博妥珠单抗+BR组中获得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中,缓解持续时间(DOR)≥6个月的占64%,DOR≥1年的占48%;而BR组中这两个指标分别为30%和20%。基于此数据,美国FDA于2019年6月10日加速批准(AA)维博妥珠单抗+BR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治疗方案的R/R DLBCL。

2022年1月,《Blood Advances》发表了GO29365研究的OS结果。在随机化阶段之后,另有106名患者作为单臂扩展队列接受了维博妥珠单抗+BR治疗。最终共纳入192名R/R DLBCL患者,维博妥珠单抗+BR组152名(安全性评估,n=6;随机化,n=40;扩展队列,n=106),BR组40名。

结果显示,维博妥珠单抗+BR组和BR组的中位PFS分别为9.2个月和3.7个月(HR=0.39),中位OS分别为12.4个月和4.7个月(HR=0.42)。扩展队列中,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ORR为41.5%,CR率为38.7%,中位PFS和OS分别为6.6个月和12.5个月。在BR基础上联合维博妥珠单抗可取得显著的生存获益。

维博妥珠单抗+BR组和BR组的OS.

DLBCL一线治疗的探索 [3]

R-CHOP方案的一线治疗地位已有20多年,科学家们不断尝试和探索,希望能进一步提高疗效。然而,不论是强化治疗、巩固治疗、优化抗CD20单抗、还是联合新型靶向治疗药物(伊布替尼,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均未有优效于R-CHOP方案的依据。

维博妥珠单抗自然也向一线治疗推进。2021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维博妥珠单抗联合R-CH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对比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一线治疗DLBCL的III期POLARIX研究公布详细数据,并同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上。

POLARIX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纳入既往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维博妥珠单抗联合R-CHP组或R-CHOP组。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次要终点包括OS和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879名患者,其中有160名亚洲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8.2个月。结果显示,与R-CHOP组(70.2%)相比,维博妥珠单抗联合R-CHP组的2年PFS率显著提高(76.7%),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27%(HR=0.73,P=0.02)(下图)。

次要终点方面,与R-CHOP组相比,维博妥珠单抗联合R-CHP组的2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提高(75.6% vs 69.4%,HR=0.75,P=0.02),但2年OS率(88.7% vs 88.6%,HR=0.94,P=0.75)未有显著差异(下图)。

关于OS未获得统计学差异方面,研究者在讨论部分中进行了分析。维博妥珠单抗联合R-CHP组的EFS显着高于R-CHOP组,但组间CR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8.2个月,尚不足以观察PFS对OS的影响。此外,近年来出现了针对R/R DLBCL新的且有效治疗方法,也可能是造成两组间OS无显著差异的因素。

DLBCL的特征是具有早期复发风险,随后生存曲线出现明显的平台期,提示治愈的可能性很高,晚期复发是不常见的。根据既往研究数据,持久的缓解至少超过2年。POLARIX研究数据还未能证实与维博妥珠单抗联合R-CHP治疗相关的缓解是持久的,需要通过更长的随访才能确定。

此外,虽然该试验的设计并不是比较各亚组间的PFS,但观察到的亚组间异质性,需要在未来的试验中进一步评估。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60岁、国际预后指数(IPI)3~5分、活化B细胞亚型(ABC)亚型患者中,维博妥珠单抗联合R-CHP组可见PFS获益;但在≤60岁、IPI评分较低、伴大包块疾病(bulky disease)和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亚型的患者中,两组PFS无显著差异。

总结

同为基因泰克的产品,维博妥珠单抗能否延续其“前辈”利妥昔单抗的辉煌?要撼动R-CHOP的一线地位看来并非易事。众所周知,DLBCL具有高度异质性。现有研究提示,根据基因表达谱(GFP)并参照细胞起源(COO)的分型,并没有包含与肿瘤发病机制有关的驱动基因的遗传学信息,基于新的基因分子分型(例如:四分型,七分型)的治疗是研究方向。此外,CAR-T治疗、抗CD20/CD3双抗、抗CD19单抗等也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初治DLBCL的良好疗效,一线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Drugs. 2019; 79(13): 1467-1475.

2、Blood Adv. 2022; 6(2): 533-543.

3、N Engl J Med. 2022; 386(4): 351-363.

来源:新浪医药。

上一篇: BMJ 30年随访研究:多种慢病出现越早...

下一篇: 百亿赛道中的黑马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将成...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