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心内」ESH专访刘丰教授:新欧洲高血压指南要点讲解,多数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

时间:2023-07-14 11:11:4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

近日,备受关注的2023版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重磅发布。此版指南与上版指南保持了极强的延续性,更是推陈出新,为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更完善的高血压管理策略。那么,新版欧洲指南有哪些核心要点?对于我国高血压的防治有哪些借鉴意义?

本期,梅斯医学特邀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丰教授,就新版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要点进行访谈。

图片

梅斯医学:近期,ESH欧洲高血压指南更新,相比旧版指南,关于高血压治疗的更新要点主要包括哪些?请您简单展开解读?

图片

 

刘丰教授2023版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的颁布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旧版指南相比,更强调了严格的血压管理,血压监测以及联合降压的重要性,但是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仍为140/90 mmHg,特殊人群强调血压降到130/80mmHg,包括部分老年人群、冠心病、糖尿病人群等。

新版指南强调加强诊室外血压监测,指出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BPM)能提供更多信息。在诊室外测量血压时,可以使用自动电子上臂式袖带装置。如果没有自动装置,可使用带有LCD或LED显示的混合式手动听诊装置或数字倒计时装置,或抗震无氧装置。同时,新版指南提到,在监测血压时的条件,比如排空小便、半小时内不能抽烟、休息好、测量时姿势等。

另外,众所周知,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控制血压的基石,但新版指南强调,对于降压指标不能因为生活方式而延误治疗。以前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是在三个月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然后才能启动降压治疗,而现在不能因为生活方式而延误降压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指南提出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概念,即收缩压<140 mmHg但舒张压≥90 mmHg。实际上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概念,只是收缩压升高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是近30年的证据和指南的推荐。

同时,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成人高血压患者,常用5大类药物包括:ACEIs、ARBs、BBs、CCBs、和噻嗪类/噻嗪类利尿剂均有效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单药或者联合用药被推荐为高血压治疗策略的基础。新指南建议,最好采用单药组合,以提高依从性和持久性,包括RAAS抑制剂(ACE或ARB)联合CCB或利尿剂。另外,新指南将糖尿病列为一种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单独疾病,无论是否存在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心血管病或肾脏疾病。

梅斯医学:ESH欧洲高血压指南,强调了联合用药以及β受体阻滞剂的适用范围,您觉得这对中国高血压指南有何指导意义?

 

图片

 

刘丰教授新版指南建议,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建议起始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最常用的两药联合方式为RAAS抑制剂(ACEI或ARB)联合CCB或利尿剂。同时,新版指南指出,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或任何步骤中,应将β受体阻滞剂作为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老的降压药,但是在2005年以后它地位是下降低。新版指南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一些舒张期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又做了肯定,所以β受体阻滞剂的地位有所回升。

梅斯医学:我国已经批准沙库巴曲缬沙坦用于降压治疗的适应证,新版欧洲指南并未将其作为重点,且欧洲与美国均未批准该药用于降压治疗,那么,您如何看待沙库巴曲缬沙坦?

图片
 

刘丰教授: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首次作为高血压常用药进入指南推荐。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首个ARNI药物已取得诸多有效循证依据。沙库巴曲可通过增强利钠肽系统实现血管扩张,利钠利尿,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RAAS活性;缬沙坦可抑制RAAS系统,抑制血压上升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抑制水钠潴留。两者发挥着协同效应。因此,沙库巴曲缬沙坦的降压效果是肯定的。

然而,为什么欧洲指南没有将其纳入高血压管理指南?因为欧洲和美国没有专门做一些ARNI和五大类常用降压药或者复方制剂进行比较的临床研究,所以说欧洲指南没有纳入是可以理解的。

梅斯医学:高血压强降压治疗时代,我国高血压诊断阈值存在一定的争议,您对我国高血压的诊断阈值下调怎么看待?对患者是否有一定的益处?

图片

 

刘丰教授:早在2017年,美国的高血压相关指南就已经提出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低到130/80mmHg。在SPRINT研究中,多数患者都是已伴有心或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或肾病的高危患者,其基线血压都是治疗中的血压水平,不是未服药的新诊断的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

我国采用的140/90 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一直延续至今,按照目前血压诊断标准,我国高血压患病数达2.6亿。先前与蔡军教授专门做了STEP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高血压患者,<130 mmHg的强化降压靶目标能带来更多的心血管获益。但是如果我国将其调整到130/80mmHg,高血压患病人数将逼近5亿,这无疑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群成为高血压患者,并将由此带来巨大的医疗压力。对于特殊人群,我们强调可以强化降压。

上一篇: BOC/BOA—王晓稼教授解读乳腺癌重磅...

下一篇: JAMA子刊:aVR 导联 ST 段抬高...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