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s & Dementia:时间动态可预测家族性额颞叶痴呆的症状发作和认知能力下降

时间:2022-11-22 21:01: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出现之前,神经病理和结构变化积累了多年。了解临床综合征的这些变化的时间和后果是解释进展的异质性和对预防临床试验的无症状个体进行风险分层的关键。有研究发现功能网络完整性在维持有痴呆风险的个体的认知表现方面很重要,由此得出的推论是,网络完整性的丧失可能预示着症状的出现并预示着认知能力的下降。遗传性额颞叶痴呆(FTD)提供了一个机会来表征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功能网络。

大约三分之一的FTD患者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三个基因的突变是这些病例的主要原因: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 (C9orf72),颗粒蛋白(GRN)和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由此产生的表型是异质性的,行为变异性FTD (bvFTD)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David J. Whiteside等测试了功能网络的变化是否预示着家族性额颞叶痴呆(FTD)的认知衰退和从症状前前驱症向症状性疾病的转化。

该研究小组招募了36名行为变异性FTD (bvFTD)参与者和34名对照组。为了进行假设检验,研究了198名症状性FTD突变携带者、341名症状前突变携带者和329名无突变的家族成员。比较了组间功能网络动态,临床严重程度和纵向临床进展。

该研究发现了一个与神经心理障碍相关的FTD动态网络变化的特征模式。

图1.遗传额颞叶痴呆的网络动力学。(A)六种状态的平均激活图。(B)各状态占用率不同,状态2和4的占用率增加,状态3和5的占用率下降。(C)额颞叶痴呆(FTD)的转换和持续概率变化。蓝线表示FTD中转化显著减少,红线表示转换显著增加。这些数字显示了FTD中增加或减少的绝对百分比。

图2.出现在症状前晚期的网络动态变化。(A)状态占有率的主成分分析(PCA)的成分负荷。(B)在纵向随访期间,与那些未转化到症状期的患者相比,转化者(在最新的症状前扫描)的成分得分显著增加。(C)按状态划分的部分占用率,显示状态2(显著)占用率的转化者增多。(D)所有转化者的状态2占用率。(E)与非携带者(NC)相比,症状前突变携带者(PSC)的状态2占用率与年龄呈非线性关系。

在症状前突变携带者中,这种网络动态模式在随后转换到症状期的患者中发现的程度更大。

图3.有症状的参与者认知能力下降。(A)基线成分分数预测了在小型精神状态测试(MMSE)中有症状的参与者随后的认知能力下降,与Digit Span and Trail Making Test B (TMTB)有关。 (B)在一系列临床和神经心理学测试中,基线状态2占用预测有症状患者随后的认知能力下降。

 基线网络动态变化预测了有症状的参与者和年龄较大的症状前参与者未来的认知能力下降。

 该研究表明,散发性和家族性FTD破坏了大规模脑网络的时间动态,在疾病的症状期和症状前晚期都有特征性变化显著性和默认网络占用增加,在初级皮层和皮层下区域停留的时间比例减少:这一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和神经心理学标记相关。时间动态的变化发生在接近疾病发作的时候,并预测了临床综合征的发作和恶化,如:(1)随访期间,那些随后转换到症状期的患者的成分得分增加,(2)有症状和有较高成分得分的老年症状前参与者的认知和临床衰退率增加。

原文出处

Temporal dynamics predict symptom onset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familial frontotemporal dementia.https://doi.org/10.1002/alz.12824

 

上一篇: Nature Communication...

下一篇: 心肌梗死的常见误区及基层应对策略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