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童小肠被切1.5米,只因饭后这个动作!孩子吃饭时,千万不要做这几件事!

时间:2022-12-01 06:00: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都说病从口入,此言不虚,所以孩子的饮食安全,家长总是格外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有关孩子吃饭方式的一些安全细节,也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很多孩子喜欢吃完饭后立马疯玩,这样做其实很危险……

01

男童饭后剧烈运动,

1.5米小肠被切除…

前阵子看到一则新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4岁男童阳阳吃完晚饭后,就爬到床上把被子叠高,开启玩耍模式,他反复从叠高的被子上跳下来。没过多久,阳阳开始腹痛,并有呕吐。

开始父母没太在意,可到了第二天症状依旧没有缓解。送往医院后,经医生检查后发现,阳阳腹胀较明显,且反复呕吐,精神差,考虑为肠梗阻合并休克状态,情况非常危急,医生要求立即手术。

医生在打开阳阳的腹腔后发现,孩子长约1.5米的小肠已经全部发黑、坏死,而腹腔里有很多暗红色的脓液流出来。

孩子的主治医生表示,孩子本身小肠系膜有个裂孔,再加上饭后剧烈运动,装满食物的小肠钻入这个裂孔后难以自行复位,进而出现了肠扭转坏死。

如果孩子来晚一些,可能因中毒性休克加重,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威胁生命。

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孩子胃肠娇嫩,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不仅会影响消化系统供血,不利于消化,还会使连接肠胃的肠系膜受到牵拉,导致腹痛。

建议吃完饭半小时后再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比较剧烈的运动,最好在饭后1小时后进行。

家长从教孩子吃饭的那刻起,别忘了告诉孩子:好好吃饭,饭后不要立即跑跳。

除了饭后不要立即剧烈运动外,还有几点安全细节不容忽视。

02

不要和孩子比赛谁吃饭快

家长都有个简单的心愿,希望孩子吃的饱,睡的香。看着孩子开开心心地大口吃饭,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吃饭磨蹭,急得冒火,于是总在餐桌旁不停地督促孩子快点吃,甚至还通过比赛谁吃的快来让孩子大口吃饭。

培养孩子有竞争意识没错,但在吃饭这件事上比拼是有安全隐患的。

其实,家长不必总是执着于孩子吃饭速度,如果孩子仅仅只是吃的慢,反而是好个习惯。

因为细嚼慢咽不仅有助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还可以减少食物被呛到、噎住的风险。

在湖南益阳某幼儿园发生过一起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一名4岁男童突然被食物噎住,开始出现仰头,不停地咳嗽,然后又用手指抠自己的喉咙,并且急得连连跺脚。

直到3分钟后,老师才闻声赶来,将男童紧急送往医院。遗憾的是,孩子终究没能抢救过来。

一日三餐是孩子吸收营养的最重要途径,进餐时间最好能保证20-30分钟。

03

吃饭时不要嬉戏打闹

家长几乎都和孩子强调过,吃饭时不要嬉戏打闹,但要做到全面禁止,还是有点难度,但家长千万别因此失去耐心,因为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太危险了!

一名3岁半男童饭后拿着筷子和姐姐奔跑打闹,结果不小心跌倒,筷子从口腔经鼻腔插入颅内5厘米深。后经过5个小时的全力抢救,才从颅脑中把断掉的筷子取出。

这样的悲剧不止一例,触目惊心的事件背后,是当事人家庭无尽的悔恨和泪水,小编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可事关孩子的安全,强调多少次都不嫌多!

不仅是筷子,还有一些尖锐的物品和小零件最好也不要让孩子拿在手上玩耍,以免发生意外!

作为家长,一定不要让孩子养成吃饭时追逐打闹的坏习惯,更要以身作则,不能追着给孩子喂饭。

也别在孩子吃东西时,特别是吃坚果类、果冻等颗粒物、球状物时,和孩子逗笑玩乐,小心孩子被呛到,甚至引起窒息。另外,最好不要给5岁前的孩子吃整颗坚果及果冻。

04

这个急救方法,务必掌握!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气管异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尤其是2~5岁的孩子,最容易被异物呛到气道!

除了预防孩子被呛,每一位家长务必掌握一种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果孩子不能哭、不能咳嗽、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或者仅有轻微无效的咳嗽、仅能发出尖锐的声音、仅能挥动双臂,这时候很有可能异物卡入了气道,留住孩子生命的机会只有短短5分钟!

在如此紧急又宝贵的时间里,抢救工作是分秒必争的!需要拨打急救电话+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一岁以下:

① 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腿上,呈头朝下、头低臀高的姿势;

② 家长一只手支撑宝宝头颈部,另一只手掌掌根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之间5次;

③ 接着将再将宝宝翻正,在宝宝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④ 重复这两个动作:背部拍击+胸部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1岁以上:

① 施救者跪在或坐在宝宝身后,然后从背后搂住宝宝的腹部;

② 一只手握拳放在患者胸骨下(肚脐上方两指位置),另一只手握住拳头;

③ 然后用力向后上方冲击宝宝的腹部,持续几次冲击,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

注意:如果成人发生气管异物,也可以使用这个急救方法。

家长一定要熟练掌握和操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不会惊慌失措。

意外伤害是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5岁以下的孩子更是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发年龄。

对各种安全隐患有所了解,才能主动预防。作为家长,我们在给孩子提供营养、充足的食物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餐桌安全的教育。

为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家长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最后,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平安地长大!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PCPD: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结节阳性的...

下一篇: Front.aging neurosci...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