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丨影像诊断要点

时间:2023-01-16 12:01:2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听神经瘤

概述

  • 同义词:前庭神经鞘瘤;起源于桥小脑角-内听道内包绕前庭蜗神经中前庭支施旺细胞的良性肿瘤

影像

  • 高分辨率T2WI或CISS:桥小脑角-内听道池内高信号脑脊液中出现“充盈缺损”

  • 小听神经瘤:高信号脑脊液中出现卵圆形充盈缺损

  • 大听神经瘤:桥小脑角-内听道区呈“圆筒冰激凌”

  • 0.5%伴发蛛网膜囊肿

  • FLAIR:由于蛋白质呈高信号,耳蜗信号升高

  • GRE/TSE:微小出血呈低信号灶(常见);脑膜瘤无此表现;肉眼可见的肿瘤内出血(<1%)

  • T1WI C+:桥小脑角-内听道池内以内耳门为中心的局灶强化肿块

  • 15%有壁内囊肿(低信号灶)

主要的鉴别诊断

  • 表皮样囊肿,桥小脑角

  • 动脉瘤,桥小脑角-内听道

  • 脑膜瘤,桥小脑角-内听道

  • 面神经鞘瘤,桥小脑角-内听道

  • 转移瘤,桥小脑角-内听道

病理

  • 起源于前庭蜗神经中前庭神经的神经胶质-施旺细胞联合处的良性肿瘤

临床要点

  • 成人出现单侧感音性耳聋

  • 如听觉丧失,可采用经迷路切除术

  • 内听道前庭神经鞘瘤可采用经颅中窝人路

  • 桥小脑角或内听道内侧的肿瘤可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

  • 分次或立体定位性放射外科手术

(左)轴位图显示内听道内小的前庭神经鞘瘤(直箭),起源于前庭上神经,蜗神经管未受累(空箭)。

(右)轴位T2WI显示内听道内一处小的前庭神经鞘瘤(直箭),看上去呈组织信号强度的肿块被高信号脑脊液包绕。蜗神经管(空箭)未受累,并出现一个8mm的荸荠征(弯箭)。

荸荠征:面听神经束与肿瘤相连。

(左)轴位图显示桥小脑角-内听道一处大的听神经瘤,呈典型“圆筒冰激凌”样。小脑中脚(直箭)和小脑半球(空箭)处占位效应明显。

(右)轴位T1WI C+显示一个大的桥小脑角-内听道听神经瘤压迫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通过内听道内强化以及大的囊变区(弯箭)可作出明确影像诊断。

(左) 轴位T1WI C+FS显示左侧感音性耳聋患者内听道内一个小的强化的听神经瘤(直箭), 肿瘤侧方有一个3mm的荸荠征(空箭)。

(右) 同一患者, 轴位CISS显示内听道内高信号脑脊液中出现一处“充盈缺损”(直箭)。CISS诊断听神经瘤较容易。T2WI或CISS更容易发现荸荠征(空箭)。

(左)冠状位高分辨薄层T2WI显示一个2mm听神经瘤(直箭)。病灶位于横嵴(弯箭)上方,内听道侧面可见小脑前下动脉袢(空箭)。

(右) 轴位T1WI显示内听道(直箭)和桥小脑角处(空箭)一个大的听神经瘤。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内侧部分,高信号是由于亚急性瘤内出血产生的高铁血红蛋白所致。

(左) 同一患者, 轴位T1WI C+显示位于内听道(直箭)和桥小脑角(空箭)强化的听神经瘤。桥小脑角内侧的肿瘤内无强化区是由于出血所致。

(右) 同一患者, 轴位T2❉GRE显示听神经瘤桥小脑角部分出现明显“混杂”低信号。这一改变结合常规T1WI高信号可确诊为瘤内出血。

脑膜瘤(桥小脑角区)

概述

  • 起源于桥小脑角-内听道硬脑膜上皮蛛网膜细胞的无包膜良性肿瘤

影像

  • 10%发生于颅后窝

  • 发生于桥小脑角时,在内听道内耳门处呈不对称性

  • NECT:25%钙化;可见到2种类型:均匀,砂样(砂粒体样);局灶放射状,球形,或位于边缘

  • 骨CT:可能有骨肥厚或渗透-硬化性骨改变(斑块状型)

  • T2WI:肿瘤和大脑间软膜血管表现为表面流空

  • 脑脊液中呈新月状高信号(“脑脊液间隙”)

  • T1WI C+:以硬脑膜为基底部的强化肿块, 并有沿岩骨后壁为中心的硬脑膜“尾征”

主要的鉴别诊断

  • 结节病,桥小脑角-内听道

  • 表皮样囊肿,桥小脑角-内听道

  • 特发性炎性假瘤,颅底

  • 听神经瘤

  • 颅内三叉神经鞘瘤

  • 转移瘤,桥小脑角-内听道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临床要点

  • 行颅脑MR检查时偶然发现

  • 有症状者不到10%,通常不导致感音性耳聋

  • 治疗:若医学上认为安全,则可手术切除;手术未完全切除者可辅以放射治疗

(左)轴位图显示内听道水平一个大的桥小脑角脑膜瘤,压迫脑干和小脑。硬脑膜基底部较宽,其形状类似于蘑菇头。约60%出现硬脑膜“尾征”(箭),代表反应性改变而非肿瘤性改变。

(右)从下方观察大体病理标本,可见一个大的位于桥小脑角的脑膜瘤,其宽阔的硬脑膜基底部压迫小脑。可见脑脊液-血管间隙(箭)。

(左) 轴位T1WI C+FS显示一个内听道脑膜瘤, 覆盖在内耳门上。硬脑膜“尾征”(空箭)沿颞骨后壁延伸。内听道基底部(箭)的点状强化提示内听道内的低信号区是不强化的脑膜瘤。

(右) 同一患者,轴位T2WI FS显示流空血管(弯箭),这是一条穿过脑膜瘤核心并为其供血的硬脑膜动脉。内听道内低信号灶(箭)是管内脑膜瘤。

(左)轴位T2WI显示呈等信号的脑膜瘤(箭),其紧邻颞骨后壁。注意黑色信号为骨质增生(空箭)。尽管肿瘤沿内耳门后缘紧邻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但患者并无听力下降症状。

(右) 冠状位T1WI C+显示一个以桥小脑角为中心的较大的明显强化的脑膜瘤。内听道(箭)、中耳(空箭)和颈静脉孔(黑箭)中均填充有强化的肿瘤。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没做好这7点准备,一定不要带孩子返乡,感...

下一篇: Radiology:如何从MRI图像的髓...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