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人大样本研究:平时不运动,周末“抱佛脚”,同样有心血管获益

时间:2023-01-26 15:01: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期发布的《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显示:我国7岁以上人群中,每周至少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67.5%;有意识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每周平均健身2.52天,每周累计健身时长99~120分钟。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曾建议成年人每周应累计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运动相结合。

这样看来,我们的运动量还远未达标!

可是白天要工作,下班后还可能经历长时间的通勤、家务、应酬、学习充电……如何还能举起杠铃、迈开步伐、挥汗如雨呢?

工作日没有时间锻炼?没关系!

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平时不锻炼,周末“抱佛脚”,同样有心血管益处。

只要每周至少能完成150分钟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不管是日常规律运动(≥3次/周)还是集中在周末运动(1~2次/周),均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及癌症死亡风险。

35万余例参与者的大样本研究

研究数据来自美国国民健康调查,在排除了患有癌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卒中及日常活动受限的人后,共纳入350978例参与者,平均年龄41.4岁,女性占比50.8%。

按照每周运动时长,将这些参与者分为:

  • 不积极运动者,每周中-高强度运动时长<150分钟;

  • 积极运动者,每周中-高等强度运动时长≥150分钟(1分钟高等强度运动相当于2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按照运动的频率,积极运动者又可分为日常规律运动者(≥3次/周)和周末运动者(1~2次/周)。日常规律运动者每周运动中位时长为420分钟,而周末运动者则为240分钟。

平均随访时长为10.4年,随访期间共发生21898例死亡事件,包括4130例心血管疾病死亡事件和6034例癌症死亡事件。

周末集中运动也有心血管益处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人种、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婚姻情况、烟酒使用情况、BMI等协变量后,研究人员分析发现,与不积极运动者相比:

周末运动者

  • 全因死亡风险下降了8%(HR 0.92,95%CI 0.83-1.02);

  • 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了13%(HR 0.87,95%CI 0.66-1.15);

  • 癌症死亡风险下降了6%(HR 0.94,95%CI 0.77-1.15);

日常规律运动者

  • 全因死亡风险下降了15%(HR 0.85,95%CI, 0.83-0.88);

  • 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了23%(HR 0.77,95%CI, 0.71-0.84);

  • 癌症死亡风险下降了12%(HR 0.88,95%CI, 0.83-0.94)。

进一步调整每周中-高强度运动时长后,在相同的运动时长下,周末运动者和日常规律运动者相比,在全因死亡风险(HR 1.08,95%CI 0.97-1.20)、心血管病死亡风险(HR 1.14,95%CI 0.85-1.53)以及癌症死亡风险(HR 1.07,95%CI 0.87-1.31)中,差异并不显著。

对于日常规律运动者来说,单次运动持续时间越长,全因死亡风险下降越多,运动时适当增加高等强度运动占比,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

而对于周末运动者来说,运动频率提高(2次 vs. 1次)与死亡风险下降并无关系,也就是说,不管是周末两天都运动,还是其中一天运动,效果没有太大差异(单休也不怕)。

“动起来”才重要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了不管是日常规律运动,还是周末运动均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同样的运动时长,周末运动和日常规律运动,健康效果并无太大区别。

虽然与不经常运动的人相比,周末运动降低死亡风险效果可能不是十分显著,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将每周中-高强度运动时长<150分钟的人定义为“不积极运动者”。

而之前一些研究则是将每周完全不运动的人定义为“不积极运动者”,与这类“不积极运动者”相比,周末运动者全因死亡风险下降了30%(HR 0.70,95%CI 0.60-0.82),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了41%(HR 0.59,95%CI 0.48-0.73),癌症死亡风险下降了21%(HR 0.79,95%CI 0.66-0.94)。

因此,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动起来”总比“一动不动”更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突发心梗!记住这两个数字能救命

下一篇: J INTERN MED:血浆甲基丙二酸...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