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丨影像诊断相关要点

时间:2023-04-03 18:45: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脑膜瘤

概述:典型的“良性”脑膜瘤,WHO I级

影像

幕上(90%):

  • 旁矢状面/大脑凸面(45%),蝶骨(15%~20%)

  • 嗅沟(5%~10%)、鞍旁(5%~10%)

幕下(8%~10%)(桥小脑角是最好发部位)

罕见部位:鼻旁窦、鼻腔

一般特点:

  • 宽基底的、附着于硬脑膜的颅内脑实质外占位

  • >90%呈均匀、明显强化

CT:

  • 高密度(70%~75%)、等密度(25%)、低密度(1%~5%)

  • 颅骨肥厚、皮质不规则、血管标记物增加

  • 钙化(20%~25%),(呈弥漫性、局灶性、泥沙样、“日光放射”样、球形、边缘性)

  • 坏死、囊肿常见;出血罕见

MRI:

  • 在脑组织和肿瘤之间查找脑脊液/血管“裂缝”

  • 硬膜“尾征” (30%~80%,但不特异)

  • 采用PWI MR进行肿瘤分级

主要的鉴别诊断

  • 硬脑膜转移瘤

  • 肉芽肿 (结核、结节病)

  •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

  • 血管瘤 (硬脑膜/静脉窦)

临床要点

  • 非常常见的成人原发性颅内肿瘤(13%~20%)

  • 生长缓慢,压迫邻近结构

(左)轴位绘图显示一个以硬脑膜为基底的占位,伴钙化,皮质向内侧受压变形,可见脑脊液/血管“裂隙”(黑直箭)和硬脑膜“尾”征(黑空箭)。注意“日光辐射”样的硬脑膜供血血管(白空箭)。颅内动脉对病变周边呈寄生性供血。

(右)轴位T1WI C+ MR显示一个以硬脑膜为基底的左额部占位,伴显著强化和硬膜尾征(弯箭),注意肿瘤周围的脑脊液池局部扩大(空箭)。

(左) 轴位T1WI C+MR显示一个均质的、显著强化的颅内脑实质外占位,伴有明显的硬膜“尾”征。注意显著的低信号病灶周围水肿。手术证实是典型的脑膜瘤。

(右) 轴位DTI(定向性彩图)显示邻近的脑白质束移位,弥散张量成像彩图可以完美地呈现白质纤维束。

(左)轴位T2WI显示一个均质的高信号占位,病变附着于大脑镰。注意轻度的瘤周水肿(空箭)。

(右)同一患者,轴位T1WI C+ MR显示显著的几乎均匀的强化。注意这例典型脑膜瘤宽基底附着于大脑镰(空箭)。

(左) 轴位FLAIR成像显示一个均质性的高信号占位,病变突入鞍上池。

(右)同一患者,矢状位T1WI C+MR显示脑膜瘤明显均匀强化,起源于蝶骨缘和鞍膈,可见一个略低信号的病变区轻度压迫垂体前部(黑箭)。注意轻微的硬膜尾征(白箭)。术中证实为上皮型脑膜瘤。

(左)冠状位T2WI显示左侧大脑半球一个轻度高信号的占位,伴有病变中心“日光放射”相外观。注意皮层向内受压变形,提示病变位于颅内脑实质外。存在一个薄的脑脊液/血管裂隙,伴有肿瘤周围的血管流空效应。病灶周围未见水肿。

(右) 矢状位TIWI C+MR显示一个显著强化的蝶骨嵴脑膜瘤。术中证实为上皮型脑膜瘤(常见)。

(左) 轴位T2WI显示右侧桥小脑角一个边界清楚的占位, 病变延伸入右侧内听道(弯箭)。

(右) 轴位T1WI C+ MR显示一个显著均质强化的桥小脑角脑膜瘤。

(左) 冠状位T2WI显示左侧嗅球一个相对于皮层呈等信号的占位(黑弯箭),伴病变周围水肿(白弯箭)。

(右) 轴位T1WI C+MR显示病变呈显著均匀强化,提示为嗅球处脑膜瘤。

(左) 患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患者,轴位CECT显示沿左侧视神经的显著强化, 被描述为“轨道征”。

(右) 这位继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轴位T1WI C+ MR显示脑膜瘤起于蝶骨嵴床突前周围,颈内动脉受压变窄,沿视神经管延伸,浸润视神经鞘。

(左) 轴位FLAIR MR显示一个分叶状的、轻度高信号的脑室内占位(空箭),病变起源于脉络丛血管球。注意左侧侧脑室颞角明显扩大,伴脑脊液经室管膜渗出(直箭)。

(右) 轴位T1WI C+FS MR显示一个均质性的显著强化的肿块。手术证实为脑室内脑膜瘤。

大约1%的颅内脑膜瘤发生在脑室内;作为蛛网膜的残留,最常见的病变位置可能在脉络丛内。

(左) 斑块样脑膜瘤患者的轴位NECT显示显著的骨质增生和钙化, 病变沿左侧颅骨内板延伸生长。

(右) 同一位者, 轴位T1WI MR显示钙化和骨化的特征性低信号。

(左) 轴位CECT显示多发的、边界清楚的右侧颅内脑实质外肿块,病变强化明显。NECT显示病变为高密度。

(右) 轴位T1WI C+MR显示显著强化的肿块。

多发性脑膜瘤更常见于女性患者和伴发NF2的患者。

上一篇: 收藏 |成人和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欧洲...

下一篇: Anaesthesia:英国研究揭示产科...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