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森教授:乳腺癌指南更新亮点解读,新药青睐不断!

时间:2023-05-11 09:28: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编者按

为积极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临床肿瘤医师的临床与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CSCO诊疗指南的制定和推广,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3年CSCO指南会已于4月21-22日在广州召开。乳腺癌癌专场领域,各大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不同类型乳腺癌临床诊疗新进展不断。梅斯医学特别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为大家做乳腺癌指南相关更新解读及相关进展专题分享。

 

Q1:王教授您好,CSCO 乳腺癌指南2023版重磅发布,您认为有哪些亮点更新值得特别关注?

 

王树森教授:CSCO BC指南已于4月7日正式颁布,总体而言,新版指南有很多更新点。

 

在系统治疗方面,无论是针对激素受体阳性还是HER2(+),又或者是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均有新的变化。以HER2(+)晚期乳腺癌为例,新版指南在I级推荐中新增双靶组合——曲妥珠单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这项推荐是基于国内的一个重要研究提供的双重组合联合化疗方案。相较以往的单靶联合化疗方案,该种方案的PFS大幅度提高。

 

此外,新版指南将既往作为Ⅰ级推荐的双化疗联合单靶向治疗降为Ⅱ级推荐,主要是基于双靶治疗治疗地位的提高及双化疗联合单靶的毒副反应等作为考量点。

 

CDK4/6抑制剂是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随着一系列CDK4/6抑制剂研究结果的呈现,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肯定了CDK4/6抑制剂在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后线治疗以及辅助治疗领域当中的价值,相关推荐也又很多变化。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指南推荐,对于晚期患者的解救治疗有一些变化,国内的研究结果呈现出应用UTD1+卡培他滨时PFS和OS显著改善,且药物进入医保的可行性提高。因此这个药物组合得到非常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是一个很高等级的推荐。

 

Q2:相较2022版指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解救治疗中更新点较多,请您就这一部分更新点展开解读。

 

王树森教授:在过去几年中,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相关分子亚型的药物更新很快,其中最突出的是CDK4/6抑制剂。从2023版CSCO BC指南可以看出,所有Ⅰ级推荐中都有CDK4/6抑制剂联合不同的内分泌药物的治疗方案,且证据推荐级别属于1a类证据。Ⅲ期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已经证实,PFS甚至OS均有所改善。而且,这些药物也陆续在国内获批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也是基于此,绝大多数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药物被纳入Ⅰ级推荐中。

 

此外,CDK4/6抑制剂联合其他的内分泌疗法在后线治疗中依然占据一席之地。总体而言,随着新药的加入及治疗理念的变化,新版指南的更新将进一步推动激素受体阳性/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治疗的进步。

 

Q3: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进展不断,如T-DM1和DS8201等,对于这两款药物在此次指南会中推荐级别有和变化?

 

王树森教授:对于HER2(+)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ADC类药物T-DM1纳入到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的Ⅰ级推荐。这种证据类别的变化,一方面基于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其在治疗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时PFS和OS均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随着T-DM1纳入国家医保,药物价格明显下降。

 

另外,近年来特别火的T-Dxd药物,在新版CSCO BC指南中也有推荐。T-Dxd被推荐用于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的Ⅱ级推荐,证据类别是1a类。这主要是基于如DB03和DB02研究结果,分别证实T-Dxd在HER2(+)晚期乳腺癌的后线以及二线治疗中,相较于既往标准治疗疗效显著提高。但由于目前T-Dxd尚未纳入医保,国内可及性较差,因此推荐等级为Ⅱ级推荐。相信随着医保政策的变化,相关证据类别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Q4:您认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方向是什么?未来有哪些重点方向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王树森教授:近年来,虽然乳腺癌治疗领域新药研究不断取得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如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CDK4/6抑制剂虽然大大提升其治疗疗效,但耐药仍是当前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是继续探索CDK4/6抑制剂耐药机制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尝试内分泌药物治疗联合其他靶向治疗药物,或CDK4/6抑制剂跨线应用等。此外,新型ADC类药物在HER2(+)或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CDK4/6抑制剂治疗后进展患者中的价值,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上述这些研究领域都已经曙光初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相关研究结果会进一步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

 

专家简介

图片

王树森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质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乳腺癌合理用药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一篇: academic radiology:腹...

下一篇: 「肿瘤·对话」竺晓凡教授:儿童急性B淋巴...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