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 2023 | 米杰教授:解读《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儿童高血压》

时间:2023-08-24 11:43: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循环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合主办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3 暨第届中国血管大会(CVC)暨第三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于2023年8月1日-9月3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米杰教授是《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的起草人之一,负责儿童高血压方面。本次会议上,米杰教授为我们在儿童高血压方面讲解自己的展望和体会,小编整理重点分享给各位。

我国儿童高血压在早期的研究和提供的数据非常少,随着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报告发展进程也推动了我国儿童高血压的研究。尤其是近五年儿童高血压数据大量出现,特别是来源于人群的研究,同时也给每年的心血管健康和疾病报告增加新的内容。

高血压是一个增龄性的老年性疾病,在我们国家老龄化的进程中,高血压累积的人口逐渐增加。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在生命的早期有很多因素是导致个体发生高血压的一些原因,从儿童发育过程中的早期筛查血压偏高的儿童并早期干预可以逆转很多到中老年的靶器官损害,所以儿童高血压的早期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会用到国内外经典的年龄、性别、身高的血压标准去判断,在此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发育成熟的18岁以下的孩子要跟成人的标准要接轨,这是一个突破。因为血压是随着发育在变化的,另外从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孩子的血压水平变化规律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就需要男女不同的标准,同时个体血压的水平经常在变化,所以我们特别在儿童里强调对个体的诊断一定要坚持高血压非同日3时点筛查的流程。

下面我们国内的学者在2022年国际上发表的两篇有巨大影响的基于非同日3时点的血压的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到,无论是6-18岁的CCACH研究还是阜外医院的12-17岁的6个城市基于16000的孩子的3时点的监测。会发现第三时点的高血压率,6~17岁在3.2%,12岁以上的孩子在5.9%。但是这两个研究在第一时间的检测都非常高,就特别强调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在人群测量的基础上对个体贴标签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坚持非同日3时点筛查。也可以说明目前在中国18岁以下人群最可能的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应该是在5%左右。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从1991年-2015年,从单时点可以发现中小学生高血压率是持续上升的情况。

这跟肥胖密切相关。下图左边是中国2018年同时期儿童肥胖的上升趋势,右边是血压和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在这个过程可以看到肥胖对儿童高血压总体的贡献从1995年的6.3%增加到将近20%。所以在儿童中,收缩期高血压的表型更多跟肥胖有关系。这也说明控制肥胖能控制儿童收缩期高血压。

除了遗传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高盐、高糖、紧张、睡眠同样也会影响儿童高血压。随着分娩的技术的发展,现在早产和极早产的还在能够存活,这些孩子往往是在宫内有营养不良,在生后由于不恰当的追赶生长,特别是体脂肪和体重过渡增长可能变成一个胖子,往往这种人群是非常严重的高血压高危人群。近年发现高尿酸是现在儿童代谢异常罹患率最高的,肥胖的孩子可以达到40%,严重肥胖可以达到将近55%。根据队列的研究对高尿酸的孩子持续追踪两年也发现,持续的高尿酸会增加儿童高血压风险,所以要特别关注这个因素。当然高尿酸背后有很多饮食和果糖饮料的这些因素,我们应该从食行为干预。

过去十年到二十年以前我们认为儿童高血压主要是继发高血压。下图是北京儿童医院联合九家三甲儿童院的研究,汇集了5000多个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住院孩子的分析。

从住院高血压来看,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比例为1:1.6,分析会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孩子更多的是肥胖、有家族史,与继发性高血压比偏低,也给我们在人群的判别的时候提供一个依据,继发性高血压的孩子往往年龄小且血压升高的水平更高。

所以综合起来在人群的筛查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所有的孩子如果满足条件在三岁以上应该把血压作为身高体重一个监测指标,了解血压的变动水平,追踪血压变化轨迹;二是针对重点人群,即肥胖人群,因为肥胖和高血压有共享的生活行为因素,抓住并做重点筛查诊断,尽早的干预可以扭转大部分孩子的高血压的近期和远期的靶器官损害。

上一篇: 【衡道丨病例】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

下一篇: 《协和医学杂志》: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性猝死...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