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分析:68岁的老人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密度不纯,良恶性以及手术次序方式如何考虑决策?

时间:2023-08-24 20:00: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言:肺多原发癌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真的要多关注、多思考、多总结,怎么样的诊断与选择才是对病人最有利的。这关系到从影像来判断病灶的性质、手术或干预时机的把握、手术的次序如何确定以及手术方式如何选择等诸多问题。简单的“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是解剖性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真的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要以人为本才是正确的方向。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已经68岁,查出肺多发结节来问诊,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下。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女 68岁。

疾病描述:

患者是7月28号拍的CT,首次发现有磨玻璃结节,随后做了PET/CT,结论是:右肺上叶磨玻璃密度结节,FDG 代谢增高,首先考虑肺癌;左肺上叶 FDG 代谢增高结节, 考虑肺癌可能性大,建议病理学详查;右肺中叶结节伴周围支气管扩张及条索影,FDG 代谢增高。目前在吃莫西沙星,准备吃两周然后月底再拍片子观察有没有变化。患者目前肺部没有症状,只是心脏偶尔有心绞痛(一年会有5次左右),需要含服速效救心丸,不吃降压药的情况,血压170低压100mmHg。

已就诊医院科室:

某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胸外科

用药情况:

盐酸莫西沙星片 1片/1天,服用10天了,无不适反应。

希望获得的帮助:

1、是否左右肺都需要手术,能看出哪边更紧急吗,有没有良性的可能2、如果两边都做手术对日后呼吸的影响有多大呢?

关键图像展示与分析:

图片

右中叶病灶:混合磨玻璃偏实性密度,邻近叶裂但牵拉不明显,实性部分密度过高,邻近心膈角处有慢性炎的表现,未展示的邻近部分还有局灶支气管扩张的表现。仅从此影像,良性的可能性稍大,需随访关注。

图片

左上叶病灶:混合磨玻璃密度偏实性,有血管进入,有轻微胸膜影响,灶内不是很致密,整体轮廓较清,边缘似乎有晕或少许磨玻璃成分。考虑恶性可能性大些,但隐球菌或病毒性感染时也可有类似表现。因发现时间还短,如单凭此灶,可适当抗炎后随访再决定。

图片

右上叶病灶:呈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有明显有分叶征、血管穿行、微血管进入以及病灶中的实性成分,而且实性成分有一定收缩力,感觉有毛刺以及实性部分的分叶征,穿行于实性部分的血管有异常增粗,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楚,是非常典型的浸润性腺癌影像表现。

我的回复:

我们这样来考虑问题:

1、两肺多发病灶,应该尽量用一元论来考虑,即如果某一病灶是炎性的,不管病毒性肺炎还是结核,抑或其他感染,那么另外的病灶也可能同样性质的,因为致病因素的存在;如果某一病灶是早期肺癌,那么说明机体存在导致患肺癌的因素在,其他病灶也可能是肿瘤性性质的。这当然不是说肺癌患者就不会感染,而是因为现在临床上多原发肺癌非常常见,尤其是以磨玻璃为表现的早期肺癌;

2、这些病灶会是感染吗?普通感染的肺炎肯定不像,如果肺内多处病灶,肯定得有呼吸道症状,比如较为剧烈的咳嗽、咳痰,发烧以及临床化验炎性指标高等。鉴于这些没有或不严重,那么不考虑普通明显的肺炎。会不会结核?结核好发年轻病人,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也可有PPD阳性、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以及痰找抗酸杆菌阳性等,这些可以查查,但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主要是病灶的周围比较清爽,不像结核感染那种边缘模糊或有卫星灶等;另一常见的是隐球菌感染,虽左肺的或右中叶的也有可能,但右上叶的不像,所以可以查查G试验、GM试验以及隐球菌荚膜抗原试验,但我仍认为可能性不大;

3、从影像上看,右上的的是混合玻璃结节,瘤肺边界清,有分叶征,有实性成分,是非常典型的浸润性腺癌影像表现;右中叶病灶比较难说,密度较高,边缘不是太清,邻近处有局灶支扩与慢性炎的表现,我们暂且放一放;左侧的病灶由于整体密度较高,轮廓相对较清,有血管进入以及毛刺,再加上右上叶考虑肺癌,所以此灶也考虑肺癌可能性大。假如右上95%考虑肺癌,左侧这处70-80%,右中叶的50%左右。再加上PET-CT报告右上与左侧的都考虑恶性。所以我认为左侧的与右上的都是恶性的。右中叶的待定;

4、而一旦左侧的确实是恶性,对于三处病灶来说,风险最大的就是左侧的,因为它的密度最高,基本全实性,是恶性程度最高的,也是最要马上干预切除的;右上的的可以二期处理,当处理右上叶的,右中叶的可以顺便局部切了化验,非常简单,所以现在不必去纠结右中叶的病灶到底是什么;

5、从手术干预的方式来讲,由于左上的位置靠边,能够楔形切除,所以它切了之后再二期处理右侧,手术时左单肺通气影响比较小;若先处理右侧,右上叶切除加中叶楔形切除后,再做左侧时,右单肺通气只有下叶与部分中叶通气,耐受性就会差一些。所以不论从影像上风险角度或分次手术时可行性与耐受性来考虑,都是先处理左侧。

总体意见:考虑两肺多原发早期肺癌,建议先左侧楔形切除加淋巴结采样或清扫,二期右上叶切除(或右上叶前段切除,视届时三维重建情况)加中叶楔形切除加淋巴结采样或清扫。其中右中叶是否要切可以视左侧手术后抗炎治疗,并右侧手术前复查CT时此灶有没有吸收好转而定。以上意见供参考!

上一篇: 一女子因长期熬夜致免疫力低下,确诊过敏性...

下一篇: Nat. Med | 伊匹木单抗联合或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