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gnostics: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大块骨吸收或复位不良与预后不良相关

时间:2023-09-16 20:04: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手术颈或肱骨近端骨折,是成人肩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据估计,2000年全世界发生了70.6万例肱骨近端骨折。2008年,仅在美国,肱骨近端骨折就导致18.5万例急诊就诊。这是一种骨质疏松相关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正在上升,从50年前的4%上升到现在所有骨折的7%。在美国,预计到2030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人数将达到27.5万人。绝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

尽管大多数研究支持保守治疗的良好临床效果,但最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即使在未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中也可能发生显著的功能损伤。根据研究,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有慢性疼痛和功能能力明显下降。自2000年前后引入锁定加压钢板(LCP)后,手术干预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可能归因于锁定螺钉钢板结构的角度稳定性,即使在骨质疏松的骨骼中。一些研究表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LCP治疗后,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尽管手术治疗成功率很高,但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如螺钉后移/切除、肱骨头内翻塌陷、肩峰下撞击、缺血性坏死、不愈合、不愈合和深部感染也有报道。一些作者报道,不理想的临床结果可能与治疗外科医生缺乏经验、技术不精确和/或材料的特定失效有关。

因此,确定如何减少并发症和优化功能结果已成为骨科医生的主要关注点。已经提出了几种手术技术和影像学参数,如钢板放置的理想位置,恢复解剖颈轴角和内侧跟骨铰链支撑,使用跟骨螺钉,通过肩袖缝合固定,必要时使用支柱移植。综上所述,关键的概念是建立一个稳定的结构,以抵消变形力。

在临床实践中,将不可吸收的缝线固定通过肩袖的小窝置入钢板结构中已成为一种手术常规。然而,尽管术中进行了充分的固定,但偶尔会发生GT的吸收和复位不良。Miyamura等研究了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碎片特征、术中因素与术后GT吸收的关系。然而,这些并发症的潜在原因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GT吸收或复位不良的功能结局,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我们假设,术后GT吸收或复位不良的发生必然会导致接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固定的患者的临床结果不佳。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研究队列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流程图

计划随访期间大结节(GT)吸收或复位不良的损伤肩关节的影像学评价。(A-C)术后3个月观察GT吸收情况。红色箭头指向辐射透光区,表示GT吸收。

(D-F)术后表现为GT复位不良的患者x线平片。GT碎片被很好地还原到其在术后初始图像中的解剖位置。(2 d)。术后1个月,GT出现上后侧移位(2E),并在随访期间保持在复位不良位置(白色箭头)(2F)。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手术特点

肱骨近端骨折伴或不伴大结节吸收或复位不良患者的人口学和外科特征。数值以数字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有或无GT吸收或复位不良患者术后影像学参数的比较

有或无大结节吸收或复位不良患者的术后功能结果(DASH评分)。** p < 0.01。

 

上一篇: Orthop J Sports Med:...

下一篇: academic radiology:M...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