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给药系统的历史

时间:2023-10-02 23:18:4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婴幼儿需使用低阻力管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呼吸做功。1937 年,Philip Ayre (图2-6)发明了T形管,它的优点是无瓣膜、阻力低,操作简单,并且允许插管患者的控制通气操作远离手术区域,尤其适用于唇腭裂和神经外科的手术。

图片

最初,他使用的T形管是取自一台旧飞利浦麻醉机的部分管路,该管路的吸入气流从侧面进入,但呼出气流却要经过一个直角。他认识到这种设计对患者更有好处,因为管路会对呼气流产生轻度阻力,这个阻力可以用来保持肺泡不塌陷。

事实上,这正是持续正压通气的一种方式。遗憾的是,当T形管被制造后,新鲜气体输入管道也变成了一个直角。

大约40年后,才出现新鲜气体输入管道呈锐角的设计,再现了最初发明T形管保持轻度CPAP的优点。

T形管呼出端的容积应超过潮气量以避免气体稀释。控制通气时,呼出端被封闭,使新鲜气体进入肺内。因此,潮气量取决于新鲜气体的流速及呼气端封闭的持续时间(流量发生器)。

Philip Ayre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秃顶,戴着姜黄色的假发,由于做过唇腭裂修补术,他的声音像鸣喇叭一样特别,这种声音在麻醉诱导的时候吸引了小孩子的注意。他在医学生阶段就完成了超过2000例麻醉。

后来,英国利物浦的Jackson Rees为T形管加上了一个有开口的气囊,增加了多用性(图2-7)。

图片

有自主呼吸时,气囊可充当呼吸监测仪,也可以用来实施控制通气(图2- 8)。使用要点是用三个手指来挤压气囊,因为用四个手指会引起鱼际肌疲劳。

在北美,使用较多的低通气阻力设备是Lewis-Leigh和Stephen- Slater单向阀通路。他们允许新鲜气体进入患者体内,但在呼气时,瓣阀关闭、吸入气流停止并引导回路中呼出气体排出。

装有小型钠石灰罐和细管道的Bloomquist小儿呼吸回路已在北美投入使用,同时,墨尔本的Ian McDonald也设计出了类似的小型回路。回路活瓣增加了呼吸做功,因此,最好用来实施控制通气。循环回路系统可以节省昂贵的气体,环丙烷降低了火灾的风险。

【要点】给药系统和麻醉机

1.早在1916-1917年就出现了输送氧气、氧化亚氮和乙醚的麻醉机。

2.1915年,Jackson介绍了利用钠石灰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

3.1937年,Ayre引入T形管,专门用于小儿麻醉。

上一篇: 直肠孕酮给药,能提高低孕酮患者持续妊娠率...

下一篇: 美中互利特约 | 专访新华医院马杰: 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