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时间:2023-11-18 21:23: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治疗方法

体位:患者端坐于治疗台前,两手掌重叠置于台上,前额置于双手上,使颈部呈前倾45°角左右。

治疗点:在乳突根部内侧、环椎横突和枢椎棘突等部位分别寻找压痛敏感点。

图片

操作:在乳突根部内侧进针时,进针方向应与压痛点方向保持一致,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快速进针达皮下,缓慢深入达肌肉附着点(粘连较重部位)。沿肌纤维方向纵行疏通剥离2~3次,再垂直肌纤维方向贴骨面横行铲剥2~3次。在环椎横突或枢椎棘突处治疗时,术者应先以左手大拇指找准并按压在横突或棘突尖上,小针刀贴右手拇指并沿按压方向进针,到达部位后在小范围内行剥离松解术,不可来回抽插或动作幅度过大,以免损伤周围组织。

术毕用创可贴敷贴针眼,并轻压2~3分钟。术后24小时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隔3~4天复诊。6次无效者放弃治疗。

体会

1、由于枕下小肌群是唯一附着于环椎的肌肉, 并且与环椎横突及椎动脉的解剖位置关系特殊(其中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三者在环椎横突后面形成三角形枕下间隙, 内有椎动脉横段通过)。

2、当长期保持头部不正确的姿势(低头工作、高枕休息),反复地感受风寒, 均极易导致该肌群发生越来越严重的劳损、炎性水肿、粘连、挛缩, 甚至结节形成, 使枕下三角间隙变狭窄而压迫椎动脉使之变形, 管腔变小, 血流不畅, 引起头晕头痛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3、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均是以扩张局部血管, 增加血供, 改善症状为目的。但未能解决组织粘连、血管受压及组织的功能恢复问题, 因此远期效果不理想。

4、小针刀即是针对这一情况, 利用特殊器械, 深入到深层的病变部位, 将粘连松解, 压迫解除, 恢复组织功能。同时利用小针刀针的作用, 疏通气血, 调节局部阴阳平衡, 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因此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满意。

5、 应注意有感染、肿瘤、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本法。

上一篇: 胫后肌腱坎墩与后踝骨折

下一篇: 肩关节的疼痛综合征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