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巧|“push-pull”技术改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内翻畸形

时间:2023-11-28 15:32: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由于严重骨质疏松,螺钉固定把持力弱,术后内固定结构失效继发螺钉切出,或继发内翻畸形的发生率仍较高。基于此,诸多方案被用于改善老龄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如内侧自体腓骨支撑、骨水泥填充、内侧小钢板等。

2023年,来自比利时的学者在JOT杂志刊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钢板及锚钉固定的“push-pull”技术,旨在改善内翻。

图片

“Push-Pull”技术包括2个要点

1. 钢板近端螺钉固定于近端骨块的内下方,作为结构性支撑,抵挡头内翻和下沉;

2.锚钉置入肱骨头部软骨下骨,锚钉线固定于钢板近端空,牵拉肱骨头,避免头内翻;

图片

图片

图A:肱骨近端骨折;图B:固定于肱骨头软骨下骨的锚钉线,缝合于钢板近端孔;图C、D:内固定术后图示。

在常规复位后,将钢板近端螺钉,置于肱骨头骨块的内下方。锚钉的置入间隙,可通过骨折间隙(三部分骨折),或肩袖劈开,或在肩袖间隙进入,必要时部分切除喙锁韧带后,置于肱骨头的顶端。然后将锚钉线穿肩袖,引出固定至钢板孔。

图片

图片

文章纳入的25例患者中,锚钉置入方式上,2例通过肩袖损伤的裂口,3例通过骨折断端,14例通过肩袖间隙,6例通过劈开肩袖置入。7例患者在肱骨头上方置入2枚锚钉,11例置入上方1枚锚钉,7例分别在前方和后方置入1枚锚钉。

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上,2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效,其中1例螺钉切出。其他并发症方面,1例患者近端螺钉松动1枚,取去内固定;1例患者出现疼痛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

(本文DOI:DOI: 10.1097/BOT.0000000000002604)

上一篇: 【今日解读分享】精神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实践...

下一篇: Kirin Holdings与Kao的联...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