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胰岛素依赖!NEJM:这种药或有望成为“首个”1型糖尿病改善药物

时间:2023-12-11 11:38: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β细胞损伤而存在胰岛素绝对缺乏,可能病因是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所致,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当1型糖尿病患者首次被确诊时,患者体内仍残存有一定量的胰岛β细胞可产生胰岛素,控制血糖,若能够保护这些细胞不被免疫系统进一步破坏,就有望维持β细胞功能、逆转病理状态。

几年前,一名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了一款JAK抑制剂芦可替尼(ruxolitinib)后,成功停用胰岛素并保持正常血糖水平近两年。研究人员发现,这样的幸运可能并不是偶然,而是与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递途径——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既往研究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是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炎性反应和细胞免疫的关键调控环节,由JAK受体和STAT受体组成。JAK抑制剂可阻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已被证实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斑秃等疾病。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一项研究,表明JAK抑制剂巴瑞替尼(baricitinib)或可恢复新发1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有望逆转病理状态。

图片

截图来源:NEJM

这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2期临床试验,纳入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年龄在10~30岁,治疗前100天确诊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91例。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巴瑞替尼(60例)或安慰剂(31例),治疗48周。基线时,患者2小时混合餐耐量试验测定的C肽水平>0.3 nmol/(L·min),巴瑞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6.98±1.28)%和(7.47±1.31)%。

主要结局为第48周时2小时混合餐耐量试验测定的C肽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第48周时,巴瑞替尼组和安慰剂平均C肽水平中位值为0.65 nmol/(L·min)和0.43 nmol/(L·min),两组校正后差异为0.13,95%CI=0.06~0.20,P=0.001。

图片

巴瑞替尼对患者C肽水平的影响(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橙色:巴瑞替尼组;灰色:安慰剂组)

次要结局为HbA1c相比于基线时的变化,每日胰岛素使用量等指标。结果显示,第48周时,巴瑞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平均每日胰岛素剂量分别为0.41 U/(kg·d)和0.52 U/(kg·d)。两组HbA1c水平相似。此外,治疗第48周时,巴瑞替尼组和安慰剂组血糖水平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6%和33.8%。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相似,均未导致严重不良事件。

据公开新闻稿,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有望成为“首个”以片剂形式给药,用于改善1型糖尿病进展的药物。论文作者,来自墨尔本的圣文森特医学研究所的Thomas Kay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巴瑞替尼在新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研究治疗期结束时,多数患者需要的外源性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文章表示,3期1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多已发生不可逆损伤,因此,当患者C肽水平较高时,被确诊为有症状的临床1型糖尿病后,立即筛查患者亲属以及早发现2期或3A期患者,更早开始使用巴瑞替尼,或能更有效地减少患者对外源性胰岛素的需求。

(根据《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版)》对1型糖尿病的分期,可分为:1期:存在胰岛自身免疫,血糖正常,无临床症状;2期:存在胰岛自身免疫,糖尿病前期,无临床症状;3期:存在胰岛自身免疫,符合糖尿病状态,有糖尿病临床症状)

论文作者,来自墨尔本的圣文森特医学研究所的Helen Thomas教授表示:“对于这种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我们持乐观态度,这将极大程度地改变1型糖尿病的现有管理模式,有望从根本上控制1型糖尿病的病情进展”。

参考资料

[1] Michaela Waibel. John M. Wentworth,Michelle So, et al. Baricitinib and β-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ew-Onset Type 1 Diabetes.December 7, 2023. N Engl J Med 2023; 389:2140-2150 DOI: 10.1056/NEJMoa2306691

[2] World-first trial offers new hope for type 1 diabetes.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09940

上一篇: 问诊分析:左下叶巨大占位,气管镜示新生物...

下一篇: 卵巢癌化疗耐药?NEJM:创新疗法带来多...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