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巧|粗隆下骨折应用“阻挡钉”技术的3个指征

时间:2024-01-26 19:16: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股骨粗隆下骨折占髋部骨折的10-34%,在解剖上,粗隆下骨折位于相对缺血的皮质骨区域,愈合较粗隆间骨折等松质骨骨折慢;生物力学上,该处承受应力较大,骨折后容易粉碎,尤其是内侧皮质。同时由于周围的肌肉强壮且负责,加剧了骨折移位和复位难度。

髓内钉固定是粗隆下骨折的金标准,如何复位并维持复位,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尤其是内翻及前后成角畸形的发生率较高,后果严重。为此,有学者采用经皮阻挡钉技术,以纠正复位过程中的畸形复位,以恢复力线及股骨长度。

图片

文章纳入25例在粗隆下骨折髓内钉固定中,采用阻挡钉病例,结合病例的术中透视情况,并认为在C臂机上透视移位超过1个皮质,认为复位不良,需要继续复位。

采用阻挡钉技术有以下3个指征

指征1:导针进针点位于大转子外侧。由于近端骨块在肌肉牵拉下出现内翻、内旋畸形,术中精准置入导针比较困难。如术中导针置入大转子间外侧,则近端骨块会出现内翻畸形,此时,需将导针进针点开口扩大,留出髓内钉内移空间,后在髓内钉可能置入方向的外侧,置入阻挡钉,纠正内翻畸形。

图片

图片

指征2:导针进针点准确,粗隆下内侧皮质粉碎,导致内翻畸形。粗隆下内侧皮质粉碎,失去对髓内钉的阻挡作用,导致近端骨块内翻。因此在术中,应在小粗隆水平髓内钉通道位置的内侧置入阻挡钉,纠正内翻。

图片

图片

指征3:在侧位上,存在向前成角。除在冠状面的成角外,矢状面上的移位可以在侧位上体现。近端骨块在髂腰肌和外展肌群的牵拉下,容易向前成角。此时,需要将阻挡钉置于髓内钉前进方向的后方,纠正向前成角。

图片

图片

上一篇: 【神经反射疗法】肱骨外上髁炎的相关解剖、...

下一篇: 腕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舟月韧带损伤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