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的药袋都开始卷起来了!科普内容印的都快溢出来

时间:2023-06-20 19:55:4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有网友在医院门诊就诊时发现门诊药房的药袋上印有常见疾病忌口食物参考表。许多网友表示医院这样的设计十分人性化,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甚至有网友想把这样的药袋贴在家里。

事实上,现在许多医院和医生都在通过各种形式向大众科普医疗知识,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大医院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都在不断涌现,许多医护人员也开设了个人科普账号,医院门诊大厅、候诊区也还保留着传统的纸质宣传册。

随着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加强科普工作。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动员医院建立完善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强调,加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健康素质,并将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列为 15 项行动的首要任务。

科普项目与晋升职称挂钩

近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科普项目也与晋升职称挂钩。三年前,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要求到2022年,全国实现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2022年,多个省市先后发布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标准,科普项目普遍可以被用于申请副高、高级职称。部分省份甚至下发科硬要求,成为晋升必备条件,完不成无法晋升。比如,河南省要求申报正、副高时,河南省省级和基层的医护人员都需完成每年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两次,此项要求是申报条件,完成后才有晋升资格。四川省也要求申报正、副高时需要发表健康科普文章每年不少于一篇。

科普对谁晋升有用

结合目前17个省市已公布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科普晋升的相关细则仅适用于申请高级职称的对象,绝大多数范围全部覆盖临床、护理、口腔、公卫、药学和医技,比如已经是主治(管)医师/护师/药师/技师去申请(副)主任医师/护师/药师/技师。

怎么才算是健康科普

对于健康科普的形式,各省市的规定均有差别。

科普作品的类型极其多样,主要有讲座、短文、图画、(音)视频、科普竞赛和图书专著,多数省市允许的类别并不单一,但黑龙江要求是微视频或科普图书,天津限定为只能是科普专著。

健康科普发布的平台要求,各省市规定的媒体级别不一。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新媒体和期刊,各自都要达到一定相应的行政级别,比如河南和四川规定最低为县级媒体平台,而上海和福建则要求为省部局级。贵州则是统一建立本省的科普平台“贵州省健康科普资源库”,只有进入选库的才是符合规定的科普作品。

科普作品的载体要求,对文章和专著的字数、音频视频的时长都有限制,比如上海要求科普文章要两千字以上,天津要求专著主笔章节不能低于五万字,重庆要求图书要取得ISBN编号,科普期刊和有声读物要有合法合格的资质,科普大赛也要满足相应的级别。

在当前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突出临床实践导向的改革背景下,把健康科普纳入职称评审以鼓励卫生人才普及健康知识,既有利于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又把医卫人员从论文中解救出来,回归医疗的初心。同时,正确的科普也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且对提高患者的早期预防意识延缓疾病进展起着极为重要作用,也能够拉近医患距离,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期待健康科普能够助力医疗系统良性发展,让群众、医护人员、医院都能获得医学知识的果实。愿世界少一些病痛,多一些幸福!

上一篇: 配液时,到底需不需要消毒瓶口?

下一篇: Heart: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冠状动...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