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NP:视觉功能障碍比视网膜厚度更能预测帕金森病痴呆

时间:2023-04-27 23:22:2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50%的帕金森氏患者痴呆症在确诊后10年内会出现痴呆,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其经济负担是其他痴呆症的两倍。随着疾病改良疗法的出现,预测痴呆症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使高危患者能够尽早成为干预的目标。视觉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得到了很好的识别,还观察到视网膜变化,视网膜多巴胺浓度下降。视网膜内层,尤其是内丛状层(IPL)受到的影响最大,死后在IPL内发现磷酸化的α-突触核蛋白。这可能与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的位置有关。视网膜结构可以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进行非侵入性测量,几项研究显示PD的IPL和神经节细胞层(GCL)变薄。

视觉缺陷可预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痴呆症。色觉受损和其他更高阶视觉变化的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更大。这一关系已在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得到证实;伴有视觉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患痴呆、跌倒和死亡的风险增加。神经影像学也支持这些观察结果:随访后进展为痴呆的帕金森病病人在基线时出现枕部低代谢,并且基线视知觉缺陷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视知觉功能完整的患者表现出更广泛和弥漫的白质损伤。使用OCT的横断面研究表明,视网膜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本研究关注(1)帕金森病的视觉缺陷是否主要是由于视觉认知处理或视网膜变化引起的;(2)视网膜或视觉测量中的哪一项能更好地预测帕金森病的纵向无痴呆生存率

本研究检查了帕金森病患者的视觉功能和视网膜厚度,并在18个月和36个月的随访中对认知进行了纵向评估。将重点放在GCIPL上,因为在死后的IPL中发现了磷酸化的α-突触核蛋白,并且该层与PD的变化最为一致。鉴于PD视知觉缺陷引起的广泛白质变化,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视觉变化的患者将表现出更大的痴呆转化率和较差的结果。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视网膜变化可能与认知变化有关,但这些关联比高阶视觉缺陷弱。本研究发表在《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杂志》上()。

招募了114名帕金森病患者。23例在诊断后10年内,年龄49-80岁。从未受影响的配偶和大学志愿者数据库中招募了36名年龄匹配的对照。参与者在基线时接受了临床和眼科评估;以及大约18个月(平均值=16.01个月,SD=2.56)和36个月(均值=38.96个月,SD=4.45)后的临床评估。参与者在服用常规药物时接受测试,并计算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使用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测量症状严重程度。联系26名参与者用于跟踪对视觉表现和视网膜状态视而不见的研究人员。眼科顾问医生进行了全面的基线眼科评估,包括裂隙灯眼科检查和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使用LogMAR表进行双眼测量。高阶视觉使用猫和狗和生物运动测试。对双眼进行基线视网膜成像。在药物散瞳后,在昏暗的房间里使用高分辨率光谱域OCT测量视网膜层结构。

研究流程

GCL、IPL和内神经层(INL)以及视盘周围的pRNFL厚度通过Heidelberg软件使用自动层分割进行计算。在帕金森病患者中,选择使用MDS-UPDRS-III识别的症状最严重一侧的对侧眼睛进行分析。根据MDS指南,评估了每个认知领域的两项测试。认知评估是在不考虑视觉表现和视网膜状态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认知功能采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进行评估。通过单词识别记忆测试以及逻辑记忆任务的即时和延迟版本来评估记忆。语言通过分级命名测试和字母流利度进行评估。视觉空间能力通过Benton直线方向判断和Hooper视觉组织测试进行测试。综合认知得分计算为MoCA的平均分加上每个认知领域的一项任务(反向Stroop颜色命名时间、类别流畅性、字母流畅性、识别记忆测试和Hooper视觉组织测试)。

基线和36个月随访后视觉功能和认知测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大型纵向队列中,高阶视觉功能(而不是视网膜结构)预测了PD的认知能力下降和不良结局。基线时较差的高阶视觉与认知能力恶化和3年内死亡、痴呆或虚弱的概率增加有关。相反,基线GCIPL厚度不能预测认知或不良结果。证明PD的高阶视觉变化对早期痴呆的视网膜厚度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并为PD的退行性变化序列提供了见解,皮质神经退行性变可能比视网膜退行性变更早。GCIPL厚度与痴呆风险有关,我们估计,PD的视网膜变化可能发生在更高阶视觉功能障碍和大脑结构改变之后。GCIPL与PD认知能力较差之间存在关系。在本文研究中发现,基线GCIPL厚度与认知能力之间没有关系。

高阶视觉测量和视网膜厚度预测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研究包括了没有基线认知障碍的患者,并检查了高阶视觉功能和视网膜结构对认知能力下降的影响。使用根据年龄调整的LMM,我们发现高阶视觉功能障碍显著预测纵向认知能力下降,但视网膜厚度对认知能力没有预测作用。两种相互竞争的理论可以解释PD的视网膜和高级视觉功能障碍:一种模型表明,退行性变化发生在皮层区域,并通过逆行跨突触轴突变性等过程扩散到视网膜;另一种观点认为,帕金森病患者的皮层和视网膜细胞都容易退化。

在深入表型纵向队列中,视觉功能障碍预测痴呆和PD的不良结果。相反,视网膜厚度预测痴呆的能力较弱。这支持了帕金森氏痴呆症在皮层结构中发病的机制模型,并显示了视觉测试的潜力,可以为临床试验进行分层。

Hannaway NZarkali ALeyland L, et al Visual dysfunction is a better predictor than retinal thickness for dementia in Parkinson’s disease

 

上一篇: 临床必备 | 常用7大镇痛药物

下一篇: 聚产业风口!“双海携手·共赢未来”珠海金...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