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Cardiovasc Disord: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糖尿病患者血脂目标达标率

时间:2023-07-07 15:08: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环境中,糖尿病是冠脉反复缺血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即使在接受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后患者的预后较差。建议改变生活方式和早期强化降脂治疗(LLT)以减少ACS患者的复发。

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的最新指南以及中国急诊医师学会的共识,对于属于极高风险人群的既往糖尿病患者,需要非常严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管理,以达到1.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然而,关于中国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C目标达标率的真实数据不足。

全国范围内的血脂异常国际研究中国(DYSIS-中国)研究招募了25,697名接受LLT的患者,结果显示,达到目标的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百分比仅为39.7%。基于全球DYSIS II研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11.3%的患者在入院时达到了<1.4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目标,而在4个月的随访中,这一达标率提高到了22.5%。

对于中国患者,DYSIS II-中国研究旨在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后患者(包括占总人口28.6%的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达标率。

目的:在目前对DYSIS II-中国研究的分析中,我们试图具体研究糖尿病患者在基线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后6个月的LLT模式和<1.4mmoL/L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达标率。

方法:从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达标率评估的观察性血脂异常国际研究II-中国研究中筛选出糖尿病患者。比较LLT组和无LLT前组的基线特征。分析患者在入院时和6个月时达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的比例、与目标的差异以及LLT方案的模式。

结果: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252例,入院时服用LLT者占28.6%。LLT组的患者年龄较大,心肌梗死百分比较低,基线时与无LLT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C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总的低密度脂蛋白目标达标率在入院时为7.5%,6个月时增加到3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平均差值由基线的1.27mmol.L降至6个月时的0.80mmol.L。在6个月时,91.4%的患者接受了他汀类药物的单一治疗,只有6.9%的患者接受了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的联合治疗。在研究期间,相当于阿托伐他汀的每日剂量适中。

表1入院时和随访6个月时的血脂水平

表2 6个月随访时LDL-C < 1.4 mmol/L的预测因素

图1  (A)基线和6个月随访时LDL-C目标(< 1.4 mmol/L)达到率。(B)基线和随访6个月时实际LDL-C水平与目标值的差异

图2 降脂疗法(LLT)。(A)所有DM患者入院、出院、随访6个月三个时间点的LLT治疗模式;(B)所有DM患者在入院、出院和随访6个月三个时间点的他汀类药物类别;(C)所有患者、LLT组和无LLT前组在四个时间点的阿托伐他汀当量每日他汀类药物剂量。阿托伐他汀等效剂量计算:阿托伐他汀(5mg) =辛伐他汀(10mg)、氟伐他汀(40mg)、洛伐他汀(20mg)、普伐他汀(20mg)、匹伐他汀(1mg);阿托伐他汀(10毫克)=辛伐他汀(20毫克)、氟伐他汀(80毫克)、洛伐他汀(40毫克)、普伐他汀(40毫克)、匹伐他汀(2-4毫克)、瑞舒伐他汀(5毫克);阿托伐他汀(20mg) =辛伐他汀(40mg)、洛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80mg)、瑞舒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40mg =辛伐他汀(80mg),瑞舒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80mg) =瑞舒伐他汀(40mg)

结论:观察到的低血脂达标率与DYSIS-中国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原文出处:

 Guo T,  Chu C,  Wang Y, et al.Lipid goal attainment in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subanalysis of Dyslipidemia International Study II-China.BMC Cardiovasc Disord 2023 Jul 01;23(1)

上一篇: Nat Med发表迄今最大、最全面的人肺...

下一篇: 【JMC】高效低毒-靶向线粒体Mcl-1...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