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运动降糖的7个误区,现在记住还不算晚!

时间:2021-10-27 15:01: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适当运动可以直接消耗血糖、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防治措施。

但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运动降糖有许多错误认识,导致起不到相应作用,血糖控制不佳甚至失控,反而损害健康。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7个运动误区

误区1 将做家务等同于运动 做家务有时确实感觉“很累”,但做家务的“累”≠运动的能量消耗。 从能量消耗来看,做家务属于身体局部重复性活动,是轻体力劳动,消耗的热量并不大。 日常家务劳动,比完全不活动虽然好一些,但对血糖的消耗较少,代替不了有广泛肌肉群参与的全身性运动锻炼。

误区2 早上空腹时剧烈运动

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不稳定,早上空腹运动有可能发生低血糖或反应性高血糖,而且空腹运动容易产生饥饿感,增进食欲,使得一些糖尿病患者更难控制饮食,容易进餐过多,餐后血糖飙升失控、波动加大。

 

误区3 运动强度过低或持续时间过短,不足10分钟甚至5分钟

运动强度过低或时间过短,脸不红、气不喘,3、5分钟就完事,容易能量消耗不充分,起不到降血糖的作用。  

资料表明,通常在运动最初10分钟内,消耗的主要是肝脏和肌肉里贮存的能量。10分钟之后到30分钟,才开始大量消耗血液中的糖。如果运动量不足,运动不到10分钟就停止了,那么消耗血糖少,就可能达不到运动降血糖的目的。

 

误区4 运动强度过大或运动时间长,持续1-2小时以上

糖尿病患者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大汗淋漓、累到虚脱,持续1-2小时以上,可能会使能量消耗过大,可能血糖降幅过大,甚至触发低血糖。

 

误区5 运动没有规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运动不能持之以恒,想运动就运动,不想运动就不运动,或者仅在周末进行突击锻炼,运动周期没规律。  

不规律的运动仅有助于运动前一餐餐后血糖的控制,而对其它时间的血糖毫无作用,血糖控制也就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而规律运动则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误区6 认为吃降糖药了,就不用运动了

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干预措施,如果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即使暂时靠药物把血糖降下来,以后也能再升上去。 与药物相比,运动降糖经济、安全、有效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减重、控重。 不爱运动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往往难以控制,药物剂量较大种类也较多

 

误区7 运动方式、强度与自身病情、体质不匹配,注意运动保护

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尽量避免超过自身负荷能力、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  

血糖控制不稳定、大于16.7mmol/L,出现合并视网膜病变、合并酮症、不稳定心绞痛时,应禁忌各项运动。同时要注意运动时的足部保护、预防低血糖等等。运动前最好有5分钟的准备活动,运动快结束时最好有持续5分钟的放松活动。

 

 

糖尿病患者科学运动“123579”

 

“1”代表 餐后1小时运动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餐后40分钟-1小时后开始运动。    此时血糖一般正处于较高水平。除了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体质外,运动可以直接消耗血糖,减缓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和峰值。

 

“2”代表 两种运动形式  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两种运动形式相结合。   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跳绳、健身操、太极拳、游泳、乒乓球等。   抗阻运动包括:举哑铃、拉力器、俯卧撑、蹲起等。 “3”代表 运动持续30分钟 建议运动持续时间30分钟左右。 “5”代表 每周至少活动5天 建议每周有氧运动不适于5天,累计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 “7”代表 每次运动最大心率不超过(170-年龄) 运动强度要适当,强度过大可能有危险。建议运动强度微微出汗气喘,运动中每分钟心跳次数不要超过(170-年龄)。 “9”代表 运动要“长久”,要坚持 糖尿病患者运动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上一篇: 80多张PPT超全面总结|脊柱脊髓手术入...

下一篇: CGH:无麸质饮食可减轻肠易激综合征和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