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弥散加权成像揭示心脏骤停后脑损伤的区域分布:心脏骤停后意识障碍与较低ADC 值有关,枕部ADC值降低尤甚

时间:2022-02-06 09:19: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动物和人体的神经病理学研究已发现大量容易发生缺氧损伤的大脑区域,但尚无勾勒出受心脏骤停影响的大脑区域地图。此外,虽然意识障碍(DOC)、脑电图背景抑制、癫痫可预测心脏骤停发生后神经系统的不良预后,但缺氧性脑损伤(ABI)的局部模式尚不清楚。

      在缺氧脑损伤动物模型中,磁共振弥散成像是最敏感的成像方法,表观弥散系数(ADC)的降低与梗死脑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容积有关。既往研究已证实,大脑或大脑皮层整体的ADC值下降越多,预后越差。

      此外,尚不清楚心脏骤停后常见的临床事件和电生理异常,例如 DOC、脑电图抑制背景和缺氧后癫痫发作,是否反映了ABI的整体严重程度(用全脑或全脑皮层ADC值测量) ,或是否反映了特定结构的损伤。研究局部缺氧损伤与心脏骤停的临床和电生理后遗症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助于确定产生缺氧损伤的特定脑回路。此外,鉴于心脏骤停后预测的多模态方法越来越多,对模式之间关联的进一步理解将有助于解释不一致的结果。

      近日,有研究人员使用来自大型临床队列的弥散核磁共振来定义心脏骤停后ABI的解剖分布,并确定损伤模式与意识障碍、脑电图背景抑制、癫痫发作的区域相关性。

      研究人员从单中心数据库中分析了204例心脏骤停后接受弥散磁共振检查的无反应患者。根据放电前的意识恢复(命令-跟随)、最持续的脑电图背景(突发抑制与持续)以及癫痫发作的存在与否对每个病人进行分类。采用表观弥散系数(ADC)信号测定缺氧性脑损伤。确定了 ADC 异常相对于对照组没有心跳停止(n = 48) ,并使用体素病变症状映射来识别区域性与意识障碍的联系, 脑电图背景抑制和癫痫发作。然后使用自举套索回归程序来确定每个结果变量的稳健的多变量区域关联。最后,使用 ROC曲线曲线下的区域,比较了最强的区域联系的分类能力和全脑概括测量的分类能力。

与对照组相比,心脏骤停患者枕叶ADC信号减少最为明显。 意识障碍与枕叶和深部结构的ADC值降低有关。 区域性损伤比全脑损伤更准确地划分了意识障碍患者。 背景抑制映射到一组相似的脑区,但区域性损伤不能比全脑测量更好地对病人进行分类。 癫痫发作在严重缺氧损伤的病人中较少见,尤其是那些外侧颞叶白质损伤的病人。

      缺氧脑损伤在大脑后部区域最为普遍,这种局部损伤模式比全脑损伤更能预测意识障碍。脑电图背景抑制缺乏特定的区域联系,但颞叶受损的病人发作的可能性较小。缺氧性脑损伤的局部模式与心搏骤停的临床和电生理后遗症有关,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提供了第四类证据,证明心脏骤停后的意识障碍与弥散磁共振成像上较低的ADC 值有关,并且与枕部 ADC值的降低有最密切的关系。

文献来源:Snider SB, Fischer D, McKeown ME, et al.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Brain Injury After Cardiac Arrest: Clinical and Electrographic Correlate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Jan 11]. Neurology. 2022;10.1212/WNL.0000000000013301. doi:10.1212/WNL.0000000000013301

上一篇: Metabolism:肥胖和2型糖尿病住...

下一篇: 斯微生物:全面评估自身优劣势、有针对性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