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部首次将万寿讲堂“搬到”广州,回应外界十九届四中全会关切

时间:2019-11-13 15:11:2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中联部首次将万寿讲堂“搬到”广州,回应外界十九届四中全会关切

在距离北京2000多公里外的广州,作为中国“南大门”,近日迎来一群远道而来的外宾,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11月10日,中联部首次将万寿讲堂从北京“搬到”这里,邀请在华访问的政产学界、留学生代表等500多位外宾,分享交流国家治理经验,并介绍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万寿讲堂首次“搬到”广州,回应十九届四中全会关切。潘珊菊 摄

为什么要向国际社会介绍四中全会?在中联部研究室主任栾建章看来,中联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把党的重要决定向国际社会介绍。客人都到家门口了,是很好自我介绍的机会,说服力更强。

“与其让别人猜你想干什么,不如主动对外介绍我们的做法。”栾建章说,中国制度和治理模式是可以讲清楚的,不是模棱两可的。在这样的国际对话平台里,大家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让外界充分了解中国制度。

1

讲堂为何取名“万寿”,寓意长久可持续

提起万寿讲堂,可能有人会觉得很陌生。

作为万寿论坛下设特色活动之一,该论坛3年前由中联部发起主办,依托政党外交渠道,聚焦新型南南合作等重要议题,提供一个互学互鉴的国际对话平台。据了解,第一届万寿论坛由于在北京的万寿宾馆举行,此后便以“万寿”二字定下论坛名称。

为了让外国友人更清楚万寿讲堂是什么,作为本次讲堂主持人,中联部研究室主任栾建章在开场就跟与会外宾先聊起了“万寿”的寓意,轻松而不失幽默的话风,一下子拉近了主办方与外宾的距离,迎来讲堂首轮掌声。

栾建章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南都记者 林耀华摄影

中国人向来讲究福、禄、寿,而寿字有长寿健康的意思。栾建章说,取名万寿讲堂,一方面是希望所有参加讲堂的人们今后健康长寿,另一方面寿字也有长久、可持续的意思,寄托了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和平与安全的美好愿望。

在万寿讲堂的这场十九届四中全会宣介会上,中联部希望向外界讲述,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关系到中国的长治久安。

“希望通过交流,让国际社会加深对四中全会精神的了解,并认识到通过制度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方式,可以促进各国和人类长久和平与发展。”栾建章说。

2

向“上门客人”介绍全会,“与其被猜测不如主动讲”

在向国际社会介绍十九届四中全会过程中,最近中联部可谓有点忙。

就在4天前(11月8日)位于复兴路上的中联部刚迎来一波“客人”,上百位外国使节做客中联部,聚焦十九届四中全会,一起交流互动,畅所欲言,增信释疑,对四中全会宣介做了一场很好的宣介和解读。

而这一次邀请的外宾,既有常驻中国,对中国比较了解的“中国通”,也有一些对中国不是很了解的外宾,南都记者发现其中不乏有智库专家学者和留学生群体。

外宾互动环节向中国学者提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在哪”?潘珊菊 摄

为什么要向国际社会介绍四中全会?在多位与会专家看来,如今,中国的发展不单是影响地区,也在影响整个世界。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一定阶段和体量,中国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与其让别人猜测你想干什么,不如主动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做法。”栾建章说,中联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把党的重要决定决议向国际社会介绍。

3

“广州街坊”再聚焦,作为地方经验共享给“歪果仁”

此次将讲堂放在广东有其特殊性。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的发展凝结着中国国家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过去有一些实践经验总结,面向未来还有一些试验性探索。

“广东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学成说。

1985年,陈晓运在广东出生,广东的发展伴随着他的成长。最近十几年来,他持续跟踪研究广东在地方治理领域的探索创新,如今已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副主任。

在讲堂上,陈晓运从“强党建、固基层、保平安、促公平”四个方面介绍了广东的地方治理经验。他把广东的成长发展比作一架正在起飞的飞机,“强党建”是机头,“固基层”是机尾,“保平安”和“促公平”则是飞机的两翼。

“广州街坊”已成为社会治理新名片。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陈晓运向外宾介绍了广东在以上四个方面的经验做法。例如,在城市和农村社区,老百姓有了民主议事厅,还可以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快速表达意见并及时收到反馈。在广州等地,设立了服务外籍人士工作生活的工作站点,帮助他们在广东就业创业、定居融入。一些来粤工作定居的党员,也有机会被吸收进城乡社区的两委班子干部序列,参与社区治理。

陈晓运谈到,广东在开展一系列工作过程中,特别重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作用。“北京有‘朝阳群众’,广州有‘广州街坊’,就是充分动员广东城乡社区老百姓参与到整个社会治理过程中。”他说。

4

铲除腐败给自己“做手术”,“老娘舅协会”成地方自治特色

第一时间做好四中全会解读,很有必要。不论从时间选择、传播效果,还是从空间维度上,在四中全会闭幕不久这个时机,去讲中国制度的故事,说服力更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在哪?在此次讲堂上,除了有地方社会治理经验的分享,还专门提到了外界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强力反腐、如何选贤任能等热话题。

长期研究党史的沈传亮,是中共中央党校一名教授,在讲堂上,他解读了四中全会归纳和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3个显著优势。

“这13个优势,也就解释了这套制度为什么好。”沈传亮说。

通过强力反腐,打造廉洁高效的执政队伍,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了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勇于‘刀刃向内’,给自己做‘手术’,把腐败问题尽力铲除。这就是内部的自我革新。”沈传亮说。

在讲堂上,除了“朝阳群众”、“广州街坊”具有地域特色名词进入外国嘉宾视野,沈传亮还专门提到了“老娘舅协会”,这是上海一带专门处理邻里纠纷的地方特色自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得以长期发展,还离不开选贤任能。沈传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身经历为例,来诠释这一优势。习近平在当选总书记之前,当过村支书、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等,经历20次职务变动,有管理1.5亿以上人口的经验,最终当选为中共最高领导人。

“从底层向高层流动,只有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求有良好的德行操守,只有两者兼备,才有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沈传亮说。

“好的制度不等于尽善尽美的制度。”沈传亮向现场的外宾提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未来30年中国制度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将随着中国实践变化继续完善。

5

中国学者坦诚回答尖锐问题,专为外宾设置上台“讲课”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万寿讲堂不局限于中国学者出来讲,还专门设置互动提问环节,并安排六位外宾分享他们国家的制度治理经验,以及中国经验有何借鉴之处。现场互动过程中,不乏尖锐问题。在与会人员看来,这给予双方一种互学互鉴的讨论氛围。

为什么要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对世界是否是一种“威胁”?面对台下听众的尖锐发问,沈传亮也给予了坦诚回答。

“制度的完善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他解释,随着中国的生机活力、效率更加提高,市场会越来越大。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中国人的生活日益改善,还会给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对外对内都是机遇。

那么,怎样在地方层面推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作为地方经验分享代表,陈晓运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结合自己对广东的观察作了回答。他认为,把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制度创新的核心落脚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可以为全国各地提供一个基层治理典范。

在地方治理中,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陈晓运说,这些风险和挑战需要在斗争的过程中消减,在合作的过程中消化。“怎么提升我们的斗争本领和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台下听众还对13个“坚持和完善”感兴趣,问其“有何内在逻辑”。沈传亮则用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的原理来解释。他说,从串联角度看,13个“坚持和完善”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统领地位,统领其他领域的“坚持和完善”;从并联角度看,每一个“坚持和完善”都有各自的特点。

来自法国的Raymond Rocher,在中国已生活了十年。如今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语学院法语系教师。了解到中联部将在他的学校举行这次宣介会,他特地利用周末时间赶来。说起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认为是中国对外国人的态度越来越开放。“今天能够让我们也有机会在这种会议上发声,这在过去是比较少见的。”

在讲堂上,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塞拉利昂政治与公共事务部副部长阿马拉·卡隆坦言,他希望能从本次万寿讲堂中挖掘智慧,找到改善自己本国制度的途径,例如以人民为中心。卡隆说。

卡隆表示,拥有年轻、健康、受教育水平高的人口是中国的发展经验,也是推动塞拉利昂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塞拉利昂要让更多的人进入大学学习,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并同时加大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来自萨摩亚的法奥雷萨·埃努乌,是人权保护党议员、政府司法部长,自1975年与中国建交以来,萨摩亚见证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持续发展。

“这次万寿讲堂学习,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中国风格的社会治理,是怎样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埃努乌提到,萨摩亚也该跟上中国发展趋势,来更好发展自己国家。据其介绍,萨摩亚是一个太平洋岛国,气候变暖已经成为该国安全的威胁。

栾建章在互动中专门就此回应了太平洋岛国的关切。他提到,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中国政府要推进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合作。

6

讲中国制度不用“羞答答”,不存在所谓“威胁”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议主持过程中,栾建章在每名发言者结束发言后,都会与台下的参会嘉宾互动,举例做一些解释性工作,更好帮助外宾理解中国制度。

例如,当主讲人提到北京人家喻户晓的“朝阳群众”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时,栾建章专门会做一些具象补充。

“我想告诉大家,中国的制度和治理模式是可以讲清楚的,不是模棱两可的。”栾建章说,国家之间的认知并不完全一样,很多在中国人听着不以为奇的专有名词,在别人眼中不一定了解。

在这样的平台里多互动,告诉他们中国的经验、模式、制度,是人类文明和制度多样化的一个环节,不构成对西方制度的所谓“威胁”。“你可以探讨你的,我也可以探讨我的,这两个制度实际上是相互借鉴、互相学习的,不存在所谓的‘威胁’。”栾建章说。

“不必羞羞答答,也不需要别人非得接受我们。”栾建章提到,在自信基础上,中国人完全能够可以把自己的事情讲清楚,在这一过程中把握好共同关切至为重要。要结合对象国的实际,从共同关切里找到讲故事的切入点,互动交流要有针对性,不用面面俱到。

在栾建章看来,讲一个理论,讲一个制度,一要做到逻辑上服人,二要做到情感上要动人。这个情在什么地方?就是让人感觉到你是自信的、是相信你的理论和制度的,只有把情感的力量和逻辑的力量相结合,才能有效讲好理论和制度的故事。

“讲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尤其是讲制度的故事,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栾建章说,没有激情,肯定讲不好这个激情不是激情澎湃地瞎激情,而是你确实在学习的基础上,感觉到它是正确的,是面向未来的,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是符合本国国情的,也是符合人类发展潮流的。

南都见习记者马嘉璐 记者潘珊菊 实习生郑璇真 发自广州

编辑:潘珊菊

上一篇: 赵匡胤“黄袍加身”三大疑点:出兵为什么带...

下一篇: 原创《我的前半生》堪称现实版《金枝欲孽》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