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12道丰味不仅美味,还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2019-11-18 18:40: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云南这12道丰味不仅美味,还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看过许多风景,吃过许多滇菜

云南人最爱的口味,起初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而后来,成了云南千古传颂的不灭传说

……

吃一道云南菜,或有酸甜苦辣咸

品的是多年前一次人生的五味陈杂

一起来听听这些滇菜的故事

……

01

过桥米线

传说清代有一秀才在南湖的湖心小岛念书,秀才的妻子每日都要通过石砌的小桥给秀才送饭。某天,秀才的妻子心念丈夫读书辛苦,炖了一只又肥又壮的老母鸡,装入罐中,正准备将米线给丈夫送去,突然有事就将送米线耽搁了。当她办完事后,发现汤罐还是热乎乎的,原来是厚厚的一层黄油覆盖在汤面,汤内的热量久久未散。于是便穿小道,走石桥,将鸡汤和米线送到丈夫身边,米线放入汤中,浸泡后捞出即食,秀才吃的很是满意。后来人们赞誉秀才妻子贤惠有加,便有了“过桥米线”的由来。

02

汽锅鸡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到临安府巡视,临安知府命厨师各献一道菜,年仅24岁的杨沥将火锅的原理运用并改制成美观的汽锅。乾隆大悦,将汽锅带回宫中,从此成为国宴上的名菜。自此,汽锅鸡在滇南地区流传,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03

烧饵块

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天晚上,昆明知府衙门二堂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起火,于是知府气得暴跳如雷,认定是刁民作乱。他马上下令,在昆明六道城门张贴布告,从当天开始,所有百姓一律不准在家升火做饭。此项禁令有效期三个月,违者严加惩处,绝不饶恕。然而,食为民之根本,百姓纷纷从家里搬出炉子,在上面烤粑粑,蘸上酱料,别有滋味。粑粑也就是饵块,烧饵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04

大救驾

大救驾源自腾冲,传闻明朝末年,清兵南下,永历皇帝逃至云南,雄踞云南的吴三桂投靠清朝,对永历皇帝进行追剿,后有追兵,穷途末路的永历皇帝早已饥肠辘辘,在永历皇帝途径一农家,便要农家老妇用最快的速度做饭充饥,老妇依言,便将饵块胡乱剁成小块,锅中添油翻炒,加上辅料,永历皇帝吃后大赞,说到:“此菜叫什么?救了朕的大驾”,便有了“大救驾”一说,也就是腾冲的“炒饵块”。

05

宜良烤鸭

相传,在明人洪武年间,朱元璋封颍川候傅友德为征南首领,率领千军万马奔赴云南,同时带上了自己的御厨——南京著名的烧鸭师傅“李烧鸭”李海山。后来云南一统,傅友德被朱元璋赐白绫而自缢身亡。“李烧鸭”闻讯后不敢回京,便隐姓埋名先后在宜良狗街、宜良蓬莱乡的李毛营,经营起烧鸭生意,开了家"滇宜烧鸭店",从此宜良烤鸭在云南开枝散叶,代代相传。

06

虎掌菌

明朝初,太祖朱元璋仙去,其孙(朱允文)建文帝继成大统,然而建文帝年轻,势力不及朱棣(明成祖),在位四年,朱棣发动靖难之战,夺取皇位,而建文帝则是逃到云南狮子山上剃发为僧,成祖派来刺客追杀出家的建文帝,不得消息,一日,建文帝前往南华寺传经,被刺客认出,尾随准备将建文帝杀害,而后复命京师。方丈以“巴掌菌”做菜为建文帝接风洗尘,刺客便将毒药溶于菜中,建文帝很快吃完,第二天却没有死去,原来天上的玉皇大帝早知道有人要毒害建文帝,就派金虎星下凡营救。他来到南华寺外边山林中,把自己走过的脚印,变成了巴掌菌。这种菌子能解百毒。小和尚采回的新鲜巴掌菌,炒成了一道菜,刺客放的毒,已被消解了。所以建文帝吃了毒菌,却没有死。因为这个缘故,老百姓便把巴掌菌改称为“虎掌菌”。

07

鸡枞宴

明代新科状元杨慎流落到云南,首次喝到鲜美的鸡枞菌汤,以为这种美味不应该是人间所有,因而将其比作“仙境中的琼汁玉液”。

08

火把虾

据说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珠宝、财物和粮食,这两名大力神仗着天神的权威和自己的力气,把不愿奉献者的房屋推倒,把牛羊举起来摔死。彝族的百姓苦不堪言,因此推举了智勇双全的英雄阿提拉巴率领大家与这两个大力神斗争。阿提拉巴不负众望,智取战胜了两名大力神。天神大怒,派遣蝗虫铺天盖地向凉山扑来,聪明的阿提拉巴立即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百姓争相仿效,顷刻间熊熊的火把在各处燃起,蝗虫通通烧死了,人们战胜了天神,保住了庄稼,获得了丰收。据说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六月廿四,从此,彝民在每年的这天,就以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作为纪念。火把虾不仅外型酷似彝族山寨中燃起的火把,而且口感和做法也别具风味。

09

傣味鬼鸡

傣味鬼鸡一说来自傣族,一说来自景颇族,但暂不说来自哪个少数民族,传闻这鬼鸡用作祭祀的,给鬼神做的菜,因此称之为鬼鸡,因为味道和傣味颇近,便叫傣味鬼鸡。

010

石屏烧豆腐

相传,六百多年前,石屏县城有一户人家,住着一对夫妻与母亲,可惜婆婆待媳妇并不好,日常生活中,婆婆连普通的豆浆都不愿让媳妇多饮。有一天,婆婆要出远门两三日,婆婆前脚刚一走,媳妇后脚便开始磨豆子、煮豆浆,但当豆浆正开锅,她满心喜悦的要舀豆浆时,院子里竟传来了脚步声。媳妇害怕是婆婆回来了,见着会挨骂,便赶忙端起了烧好的豆浆,往灶上的瓦坛里倒。

当她出门一看,进来的人其实不是婆婆,而是丈夫回来了。于是,她喜滋滋的拉着丈夫进屋喝豆浆。谁知,揭开瓦坛盖子一看,豆浆竟全部凝固成块了。原来,瓦坛子内盛着一些她刚打来不久的井水。无奈之中,夫妻俩勉强尝了尝,惊奇地发现,与过去用石膏卤水点制的豆腐不同的是,这凝固的豆浆味道竟是那样的质嫩味美。

掺入井水,并没有破坏豆浆的凝固,相反居然还变成了比平时用卤水点制的石膏豆腐还要鲜嫩的豆腐。这一惊人的旷世发现,使石屏豆腐以其独到的制作方式和别具一格的口味,一时间名噪天下,名闻遐迩,流传了数百年之久。清朝时,石屏豆腐就曾一度成为贡品,成了皇室桌上的美味佳肴。

011

芭蕉花炖红烧猪肉

上世纪八十年代,驻扎在老山脚下的我军某部队官兵,因长期食用各类罐头,食欲明显减弱,加之驻地气候特别炎热,部队士气和战斗力受到了很大影响。炊事班的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不知如何是好。一天,越军一发炮弹向该部驻地飞来,把密密麻麻的芭蕉树炸得横七竖八。边拍打满身泥土,边走出掩体的炊事班长看到满地的芭蕉花,一时突发奇想:“要是把芭蕉花与红烧猪肉罐头肉煮在一起,会是什么味道呢?”谁想,这一道搭配怪异的汤菜,刚端上桌不久,就被官兵们吃了个精光,大家都称赞这道菜好吃,它油而不腻,味道鲜美,而且清凉降火,食后令人神清气爽。后来友邻部队纷纷效仿,这道菜也因此得以传遍所有参战部队,因此也叫“军民鱼水情”。

012

沾益辣子鸡

说沾益县的村民龚红云,在十多年前的一个春节,她下厨炒鸡肉时不小心将放在灶边的一碗辣椒面翻泼进锅里,只好将就着一起炒,不料竟做出一道辣香独特的好菜。1987年,她利用街边住房开起了小食馆,逐渐把她家的辣子鸡推成了专营名菜。

关于这些著名滇菜的故事,你知道几个呢?

与你知道的有所差别吧

评论区讲下你的故事

本文转载自昆明吃货部落,版权归其所有,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将马上删除!

上一篇: 启明创投梁颕宇:医疗健康投资存在三方面挑...

下一篇: 原创木木撸话:Faker放话S10拿大满...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