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拾事—近百位校长共聚一堂,原来是为了这件大事!

时间:2019-11-20 20:59: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拾事—近百位校长共聚一堂,原来是为了这件大事!

每日教育拾件事,热点里面理事实,关注教育做实事。

——这里是教育“拾事”,欢迎你们关注。

01

今年各地高分复读人数翻倍增长!

应届生怎么办?

据微信公众号“高中生学习” 据北京规模最大的某知名复读培训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高分复读人数翻倍增长,600分以上考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还多!2019年8月24日,安徽毛坦厂中学,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2000名复读生到校报到,有同学称,他高三同班同学就有10个来复读。分班的名单显示,来复读的理科生分数达到了622分。这种情况在其他省份同样存在,高分复读的考生人数确实在增加。“高三打基础,高四985”这句话流行的背后是应届高考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网友评论:

复读给复读生本身施加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应届生带来无穷的压力,对应届生本身来说真的很不公平,复读生的成绩拉开了每个院校的录取分数,而应届生是第一次高考,不想还没开始就被复读生压下去,如果照着这个趋势,那岂不是每一届都应该复读?

02

该不该补课?

全国各中学周末补课情况曝光

据微信公众号“福建中学生” 近日,高考直通车APP同学圈和微博上发起了一个话题:“你周末要上课吗?要上多久?”收到了很多同学的评论,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周末要上课。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中生周末上课的时间都超过了一半!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高中生周末“无休”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现象。很多高中生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7、8点到达教室开始学习,上了满满当当四、五节课之后休息两个小时又开始下午的课。一直上课甚至晚自习到晚上的9点、10点。有一些同学甚至还会学习到深夜。整体上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或者一些重点高中,这种周末上课的现象会比较少或者休息时间会比较长。反而是一些经济比较落后或者非重点高中周末上课的现象会比较严重。但是随着高考压力的加大和社会竞争的愈加激烈,现在有部分的重点高中和经济发达地方的高中也开始出现了周末上课的现象。

网友评论:

什么问题也没有!上了大学你就知道好大学的重要性!!我上的一个普通一本的王牌专业,我的舍友们真的是各具“特色”...真的无比怀念高中并且希望通过考研改变自己。

03

“读不读大学差别大吗?”

80%网友:大!

据中国教育报 近日,有人发起了一场投票“你认为读不读大学差别大吗?”目前4.5万人参与,有3.6万人选择“大,读大学很重要”。这引发了人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大学带给我们的除了知识,还有什么?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说:“大学的质量也许不在于校园本身,而是因为这里的人。”比尔·盖茨也曾在一场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讲到:“虽然我离开得比较早,但是我在这里的经历、在这里结识的朋友、在这里发展起来的一些想法,永远地改变了我。”还记得在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的张薇吗?从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走入清华大学,她付出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努力。清华教育她:“清华学生要具有理想主义精神”,要“听从内心的召唤,突破现实的羁绊,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网友评论:

亲身体验,一直到大一前我都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有面子,但在大学中慢慢懂得了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醒悟后我体验到了为自己奋斗的快乐。

04

太难了!

杭州一小学开家长会

老师要求家长把孩子的期中考试卷做一遍

据文汇教育 最近,杭州许多学校都在组织家长会。不过,很多家长会的打开方式与往常不同,不是一味地让家长紧盯孩子学习,而是教会家长理性看待成绩这件事,并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重要的事情。家长现场做孩子的试卷“问问儿子数学考了多少分?我在这做张卷子,只能做到70分。”杭州市区某小学三年级一位爸爸,11月12日晚上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给老婆发了这样的微信消息。原来,这次的期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有点难,很多孩子考得不理想。为了帮家长们理性看待这件事,数学老师灵机一动,选择了试卷中的部分题目打印出来,家长会现场让爸爸妈妈们做一做。家长表示特别欣赏这位数学老师的教育理念,家长会设计得充满智慧,让爸爸妈妈们设身处地想想孩子们的不易,从而更加理解孩子。

网友评论:

这一办法对于家里孩子上小学并且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的家长是适用的,但是对于孩子已经读中学的家长显然不是那么适合,毕竟中学的题目对于毕业多年且并非从事教师行业的家长来说“太难了”!

05

北京各区近百位校长共聚一堂

原来是为了这件大事!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日前,北京各区近百位校长共聚“2019优质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年度大会,围绕“集团(集群)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主题,交流分享集团(集群)化办学经验和思考。优质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是由现代教育报社发起成立的包含中小学、幼儿园在内的发展共同体。集团(集群)化办学过程中,如何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认为,要引领教师理解孩子、强化学科能力、能打团队战。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表示,集团内每个校区情况不一样,提倡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推动校区均衡发展,在集团化办学中充分发挥优秀学校文化资源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网友评论:

点赞!各地都在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就是因为集团化办学能将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

06

青岛官方确认:

“国字号”康复大学计划明年招生

据青岛电视台旗下微信公众号 “青岛电视台 11月18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典龙做客《行风在线》,介绍了康复大学的最新进展。李典龙介绍:康复大学已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立项,校址位于高新区,计划明年招生。虽然学校还未完全建成,但在学校周边有一处大约10万平米的教学机构将于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即使没有“中国”二字,康复大学也是国字号大学,康复大学定位于服务国家战略,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打造一所以康复医学为主,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国家级大学。康复大学将设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运动康复、听力与言语康复、康复治疗、护理、心理等多个康复类专业,培养高水平康复人才。

网友评论:

那是不是意味着康复专业的学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07

杨东平:我们的家长

正在成为教育变革的阻力

据微信公众号“新校长传媒” 日前,杨东平在2019博鳌教育论坛“回归学习本质”的主题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他发言称“我个人崇尚低竞争、低控制、低评价的教育生态,教师和学生都有充分的学习自由,没有评价,没有特级教师,没有高级职称。”对于未来教育,他认为“学生太听父母的话将是教育变革的阻力”。“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缺一不可,但不要把所有的问题或者功劳都归于学校。国外优秀大学为什么不爱招中国学生?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举例回答说,有一个在国外读了好几年的博士,突然说准备回国了。导师说,你准备回去干什么?他说,他妈妈的朋友成立了一个基金,想让他回去管理。陈志武说,这种事情在中国学生身上发生很多,美国的教师都被中国学生整怕了,培养了好几年,结果不做了。因为教授申请课题,耽误了课题计划和进度,会让教授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的很多家长并不是社会精英,却对自己的子女横加干涉,以自己的鼠目寸光去改变孩子的人生,而且不光是干涉他的学业,还要干涉他的职业,还要干涉他的婚姻,这是非常糟糕和可惜的”。

网友评论:

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在改革前进,可惜家长仍在旧时代水平思维……

08

朱永新:

家庭在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时代,

将重新到来

据微信公众号“教师博览” 最近,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一场读书会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做新教育实验20年的历程,以及对未来教育、未来学校的一些深度思考。他认为未来,家庭,父母在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时代,将重新到来。父母会有更多时间进行亲子陪伴,成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对于父母来说,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和恐慌的情绪。要知道,幸福永远比成功更重要。最重要的不是去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而是掌握教育理念,了解正确的教育途径和方向。

网友评论:

家长早就不是“甩手掌柜”了,学校很多活动都需要家长的参与,是在配合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本身层面,家长还需要做好家庭教师的工作。

09

仅四根手指可用,视力0.1

她却把女儿培养上北大

又成为200多个孩子的妈妈

据中国教育报 1985年的一场工伤事故中,她遭遇不测:右手丧失全部功能,左手剩下四根手指,右眼球摘除,左眼仅存0.1的视力,脑部缝了110针。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她渐渐走出了阴霾,决定重新寻找自己的生活目标。母亲的坚强女儿看在眼里,高考时,女儿考上了北京大学,后来读了北大研究生。女儿考入北大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慕名前来“取经”的家长越来越多。从那以后,她成了当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还跟丈夫用自编的形象化认字教材,开办免费的早教班。之后,来找张连芳帮助解决孩子问题的家长越来越多,她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接到求助电话,她总会给他们积极的指导,200多个“问题娃”勇敢地跨过人生的一道道坎儿,成了200多个问题少年的“妈妈”,还挽救了5个孩子的生命。她叫张连芳,今年69岁,黑龙江大庆人。

网友评论:

致敬,伟大的母亲,众多孩子们的良师!

10

王云:满载课堂最纯粹的热爱

从未停下追寻理想教育的脚步

据中国教师报 日前,南京赫贤学校小学部执行校长,全课程项目资深研究者,“梭梭草”公益阅读项目创始人王云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转机时接受了中国教师报记者的采访。从一个乡村教师到如今国际学校的课程设计与管理者,多年来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王云从没想过要停下来,而正是这种坚持,让曾经的困境变成了成长的财富,也让他从一名语文教师成长为教学研究者、一方教育生态的缔造者。1996年,王云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一所乡村小学任教,一教就是9年。2008年,王云在“教育在线”论坛遇到了一个活动——“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读书会彼时正读的便是《教学勇气》。王云一口气写了5篇读后感,在这些文章中,他坦然面对自己的处境,深刻反思了“我是谁,教育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5篇文章吸引了当时在新教育负责教师专业成长的魏智渊,经他推荐,新教育向王云发出邀请,让他加入研究中心承担课堂项目的研究工作。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个专业研究者,王云觉得“结果很美,但痛苦也显而易见”。无数次改稿、被否定,那是一场“真正的修炼”,那两年“仿佛穿越了20年”。

网友评论:

我与这位老师同名同姓,同为老师,我还需努力!

上一篇: 一根小热线撬动城市基层治理大变革——北京...

下一篇: 5年期以上LPR首次下调房贷利率不是立即...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