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青年艺术教育馆,多样体验开启以色列博物馆之门

时间:2019-10-28 16:43:2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路德青年艺术教育馆,多样体验开启以色列博物馆之门

导言

与大多数美国儿童博物馆相比,以色列博物馆中路德青年艺术教育馆(以下简称“青年艺术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综合性、百科全书般的博物馆的组成部分,这座位于耶路撒冷的国家博物馆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文物和原创艺术品。在这里经常举办包含了原创艺术作品的家庭互动展览。

青年艺术馆可以直接从博物馆大门进入,它欢迎各个年龄段的游客到来访。穆丝和穆萨(Musi and Musa),由以色列博物馆标志衍生出的吉祥物,站在屋顶上俯瞰入口,欢迎所有的游客,并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给肃穆的博物馆增添一个微笑,传达博物馆内有趣和愉快的学习经验。

首次参观青年艺术馆的游客往往惊讶于其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这些活动在一个适合所有年龄受众的艺术空间里举行,包括动手动脑的互动展览、一所艺术学校和博物馆的教育部门。

从一开始,青年艺术馆就是以色列国家博物馆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个年轻的国家致力于通过博物馆来教育和影响后代。

起初,它没有经费、工作人员,也没有任何设施,但它有热情、理想、远见和开拓精神。当时,青年艺术馆位于1965年开设的以色列博物馆校园的中心,包括丰富的考古学、犹太教、犹太民族志,以及艺术类展品。在短短的几年里,青年艺术馆的空间不断扩大,直至1978年搬到了现址。

现在,青年艺术馆包括一个两层的展览空间、一所礼堂、一座图书馆,一个资源回收室、一所教师培训中心,户外游玩区和九个艺术工作室,还有八十名包括馆长、教育家、艺术史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内的职员。它每年接待25万名游客,是以色列博物馆总体游客的一半以上。

01 青年艺术馆展览介绍

青年艺术馆的核心是每年举行的专题互动展览,包含博物馆藏品中的文物和原创艺术品,以及策展人特别委托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展项。它们结合了严肃性与趣味性,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展览主题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进行思考:游客离开展览时的想法、感受、对于展品的经验和体会已与来时截然不同。

展览主题都很简单,例如时间、食物、镜子、盒子、手、运动、地球和书籍等。

举个例子,在“”展览中,入口展厅的特色是加里·希尔设计的环绕参观者的视频装置。该装置将展厅变成一个老少游客皆宜的实验空间。孩子们可以投影出自己剪影来比较手的大小。在互动领域,人们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类型的手柄来体验和思考手的作用。在较安静的区域,游客可以坐在手形的椅子上阅读有关手的书籍。视频装置同样也可以作为表演的途径。

那么在青年艺术馆体验加里·希尔的作品和在当代艺术博物馆或艺术画廊体验相同的作品有何区别?我们相信,在青年艺术馆的展览中,游客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体验艺术的魅力。他们可以利用所有感官来感知艺术的奥秘,而不仅仅是观看房子中艺术家的作品而已。

图1 一个儿童参观者正在用自己的小手对比视频装置投影出的、整面墙大小的成人手掌

大大小小”展览使参观者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和自己的身体体验“相对大小”的概念。例如,考古展品中巨大的“罗马脚”在查克·克洛斯的一幅画旁边看起来并不那么大,但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却是巨大的。当然,这双同样的“罗马脚”也可以在写满“请勿触碰”的传统博物馆中看到。那么我们在传统的博物馆环境中拥有这样一个动手空间会不会让游客无所适从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展览“镜子”中,艺术家丹尼·卡拉万使用他最喜欢的物品——镜子和橄榄树,创建了一个户外互动雕塑群。他利用了青年艺术馆入口处生长的橄榄树。当孩子们刚进入展览时,他们不敢在雕塑上行走,但当他们参观结束离开展览时,都很喜欢在这个橄榄树雕塑群中穿行。这次展览的设计师雅各布·考夫曼,用这组雕塑致敬雕塑家布兰西斯。雕塑可以近距离观看,也可以从远距离欣赏。在雕塑中镜子的反射下,呈现出布兰西斯雕塑的幻灭效果。

地球”展览中的一个有趣项目是以色列艺术家米哈·厄尔曼的作品——他在展项中使用了红沙。在他为青年艺术馆开展的项目中,他希望孩子们能真实地触摸和玩沙土,这种设计与他平时的方法大不相同。他告诉我们,和我们一起工作激发了他内心的童心。巧合的是,在“地球”展览进行的同时,厄尔曼的其他作品也在以色列博物馆的当代艺术画廊中同步展出。但在那里,不允许游客触摸艺术作品,艺术家则努力保持他们作品表面的整洁。

当博物馆的大部分环境是一个“请勿触碰”的空间时,我们让游客近距离触摸展品是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还是赋予参观更多的价值?一个玩耍了青年艺术馆中米哈·厄尔曼沙作品的孩子,是会记得接触这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体验,还是只会记得一次室内的玩沙体验?虽然我们认为答案是后者,但这却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意义,不过我们希望这种玩耍的经历能够有朝一日使孩子想起前者——艺术家和艺术家营造的体验。在“地球”展览的另一部分,孩子们不用颜料,而是用红色的沙子和水混合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在户外互动展览区中,一个由艺术教师们发起的、贯穿整个夏季的项目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建造土坯房屋。

在另一个关于“食物”的展览中,这个户外互动展览区被用作市场(shuk)。“食物”展览的入口是一个大厨房,厨师在那里组织烹饪工作坊。同时,它也是一个展览空间:在厨房的抽屉里,你可以发现展品中的一些小艺术品,以及博物馆考古区中古老的餐具和盘子。游客可以走过艺术家迪米特里维奇设计的一个展项,其中包括马格里特的一个作品、黑色外套、帽子和许多苹果。在展览的另一部分,以印象派画作的视频为背景,游客可以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穿上道具服装进行假扮游戏。艺术家伊多·布鲁诺设计了一辆巨大的超市购物车,装着一个人一年所要消耗的食物。这一展项不仅引发了游客关于饮食和艺术的讨论,也引发了关于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

图2 艺术家伊多·布鲁诺设计了一辆巨大的超市购物车,装着一个人一年所要消耗的食物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举行的“体育”展览中,一条赛道环绕了整个展览。布基·格林伯格的视频展项显示了一名运动员在银幕和银幕之间“跳远”,引起老少观众的驻足。由艺术家伊多·布鲁诺设计的形状不规则的乒乓球桌不仅是对球员的挑战,也是对体育规则的质问。墙上有博物馆收藏的关于球的艺术品。展览中还有一个由电脑艺术家设计的三维电脑游戏,老少游客都可以成为玩家。在展览的另一区域,孩子们可以体验乘坐希腊战车。

在我们的展览“书籍”中,捷克艺术家马泰·克拉内从当地图书馆收集了1万多本旧书,建造了一座图书塔。当我们仰视它,发现它贯穿天地,这种无限的幻象是用镜子创造的。儿童绘本区也很符合这次“书籍”展览的主题,它提供了一个适合家庭所有成员互动的空间。事实上,由于青年艺术馆的活动是面向整个家庭的,不同代人之间的互动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些可以动手操作的展览创造了一个从不同角度影响观众的总环境。它们通过激发对话和提问,打开了理解艺术和享受博物馆经验之门,也自然地为参观博物馆其他区域做了铺垫。

02 青年艺术馆与艺术教育

除了互动主题展览外,青年艺术馆还开发了多种课程,结合从艺术观察到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践,以进一步实现其教育目标。一些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包括组织学校游览、各种年龄的艺术课、教师培训计划、家庭活动、节日活动和夏令营。该博物馆以社区为中心,受众年龄从4—94岁不等,为各种族和年龄的观众提供服务:新移民、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各种有能力和艺术才华的人。

青年艺术馆是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在艺术和博物馆教育中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它也作为以色列博物馆的教育部门,使游客对馆内所见所闻产生共鸣。它努力使博物馆体验更加“友好”,使其多样化的受众都能感到宾至如归。为此,青年艺术馆也采取了多种形式,包括设计楼层导览图、家庭游指南、语音导览、举办画廊会谈、展览活动角,以及出版《伊斯兰博物馆:家庭指南》等。

在许多艺术馆都在顺应当代环境的需求时,有着45年发展历史的青年艺术馆一直坚持其早期的许多理念。这一代年轻人出生在充斥着电子游戏、电脑、传真机、音乐电影等新通信模式的时代,使得“距离”在不断缩小。同时,以色列每周的工作时间已正式从6天缩短到5天,休闲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所有这些变化都对博物馆是否能与时俱进、坚持寻找创新的项目和方式提出了挑战

多年来,青年艺术馆吸引并启发了世界各地的艺术教育家们。这里从前的“学生”中,有许多著名的以色列艺术家和博物馆高级官员,还有无数带领孩子来参观的老师和父母。这些参观者的到访是否意味着青年艺术馆成功地履行了它“百年树人”的宗旨;或者仅表明它创造了一个能吸引家庭所有成员的、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无论如何,这些都正是未来博物馆参观者想要得到的体验。

最后,我认为我们必须不断提出与艺术家以及博物馆有关的问题和讨论。当代艺术本身在今天的定义和界限也非常分散和模糊,但我相信,我们设计展览主题的方式以及我们与当代艺术家的密切合作可以促进我们的年轻游客和他们的父母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我们相信,通过为博物馆的体验打开一扇友好的大门,我们能不断丰富公众的博物馆经历,提升他们的博物馆素养。

本文改编自《路德青年艺术教育馆——以色列博物馆之门》,原文刊载于《博物院》2019年第3期(总第15期)。作者:尼里•希罗-可汗(Nurit Shilo-Cohen) 以色列博物馆(The Israel Museum)。

《博物院》杂志2019年第3期

《博物院》杂志

《博物院》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共同协办的国家级博物馆行业期刊。该刊主要栏目有:专题探索、理论研究、博物馆实践,涵盖与博物馆相关的以下学术研究成果:博物馆学理论与博物馆史;藏品征集与保管;藏品修复与保护;藏品研究;展览与展评;博物馆教育;宣传与文创;博物馆管理;开放与安保;博物馆建筑;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化;专著与论文述评;与博物馆相关的历史与考古研究、古建筑和古遗址的保护与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

《博物院》杂志为双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136面,全彩印刷,面向国内外发行。

投稿方式:

1. 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

或注册登陆投稿平台:

https://www.scicloudcenter.com/MUSEUM

2. 纸质版请邮寄至本刊编辑部。

订阅方式:

1. 读者可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码80-603。

2. 读者也可在中科期刊淘宝店网购或与本刊发行部联系。

联系方式:

电话:010-64033878 010-63370450

传真:010-64030141

地址: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100717

图文来源:《博物院》杂志2019年第3期

标题:《路德青年艺术教育馆——以色列博物馆之门》

编辑:祝焱#国旻

上一篇: 原创DOTA2:盘点曾经的“兄弟”DOT...

下一篇: 原创区块链大火!除了比特币,还可应用到这...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