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尴尬减负,我只想让孩子考个好大学!

时间:2019-10-31 00:28: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尴尬减负,我只想让孩子考个好大学!

碧翰烽/文

一夜之间,“减负”成为一大热词。

尤其是减负居然与学渣打上了等号,实在有些愕然。

“来啊,一起做学渣啊。”近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引发网友热议。在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并感慨:“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

与此同时,《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正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列出了33条重点举措,包括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加强竞赛管理、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这一条: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同样,伴随这些政策一同落地的,还有家长质疑的声音。

减负本应是一件大好事,本应是为了孩子着想,本应是为了还教育之本真,却没料到会有如此多的质疑之音。

就在今天,我还在劝导一位亲戚的孩子,正在省城一所中学读初三。因为前段时间玩手机成瘾,近来学习情绪有些低落,与其父母的关系也非常紧张,不是吵架,就是冷战。

我对孩子说,读书是要吃苦的,这个时候不吃苦,将来怎么能够上大学,咬咬牙,也就四年的时间了。想想一些县城的初中生,人家一般上晚自习都要到十点左右。

一、只要有考试制度在,减负就会很难。

十载寒窗读书苦,这个道理,中国人是懂的,哪有不勤奋不努力能够成功的道理,读书就是要勤奋要努力。

像现在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到大学,哪一级没有考试呢?即便是小升初,有的极其好的学校,也会变相存在一些考试的功能。分数就是硬道理,不努力、不加压,分数怎么能够提高呢?

二、只要有优质学校在,减负就会很难。

不是没有书读,不是不能上学。现在的父母,以及孩子,都希望能够进个好学校。在今天的中国,好学校,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存在的,而且是非常少的,想要进这样的好学校,真的是难上加难。

一直以来,教育不均衡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很大,一个地方的教育水平差距很大,再到一个省,更会出现学校之间的差距。因此,有农村的学生往城里送,有县城的学生往省城里送,目的就是一个,希望能够进到最优质的学校。

试看今天,有多少明星学校闪耀?比如衡水中学,都办到了全国。这样的一个现象,怎么会不引发负担的增长?因为优质资源是稀缺的。

三、只要有就业歧视在,减负就会很难。

就业歧视在今天的职场,值得引人关注,尤其在学历歧视方面表现突出。现在一些地方打着引进人才的幌子,大搞学历歧视。比如只招全日制大学学历,非全日制没有机会;比如有的事业单位招个普通工作人员,还只面向研究生;比如有的招聘只面向985、211高校;比如有的针对研究生学历,竟然歧视到了大学本科的学历,看是不是985、211高校;比如有的机关单位招聘个临时工作人员,还要求是二本以上学历。

如此等等,你要我们的家长会怎么想?你要今天的孩子们会怎么想?他们将来读书出来之后,该去找怎么样的工作?何况一个人的能力,并不只是反映在学历身上,但你这个社会就是如此费解。

四、只要有校外培训机构在,减负就会很难。

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一定是有这个市场需求的,否则不可能生存下来。那么,减负的结果可能就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家长的负担还会在经济方面大大增加。

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更高的平台上,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那么努力、勤奋是必由之路。

五、只要有社会功利在,减负就会很难。

这种功利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当官、发财。如果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尤其是能够当官、发财,这当然是一条非常好的合法途径,尤其对于平民子弟。

自从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推行,就让读书做官成为一条功名之路,至今仍然影响颇深。所以也才会有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加入“考公”队伍行列。

另外一个方面是教育产业化。只要有这个产业链条存在,就一定会推动教育的负担增加。

个别地区纵容学校违规办学,如超前教学、提前教学、利用节假日补课,会劣币逐良币,带动整个地区的违规办学。为什么这样的违规禁止不了?因为这其中的利益太大了,岂是轻易动得了的。比如有的所谓民办公助学校,一年收学费就在上万元,还不包括其它各种收费。

回到我们家长的身上,不一定有那么多的纠结,也不一定抱着非常高的期望,但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小目标,那就是希望读个好大学。这个好,面对每个孩子、每个家长,都有一个标准。

但无论是清华、北大,还是985、211,以及普通的本科甚至是专科,都是需要靠真正的努力才能得来的。而这样的努力,当然需要一定的压力,一定的负担,这是人们起码的认知。

更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如此之多的减负政策,能不能得到坚决的执行?能不能落实到位?否则就可能让家长或学生焦虑。如果我减了负,会不会吃亏?

上一篇: 原创史上最昂贵的一次绑架,为解救9人花费...

下一篇: 开心一刻:坐小姨子的车,看见副驾驶有一团...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