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青春片黑马!少年的你十亿票房背后:流量明星的冰与火之歌

时间:2019-11-03 18:11: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青春片黑马!少年的你十亿票房背后:流量明星的冰与火之歌

本文共4291字,推荐阅读时间11分钟

文 | 叶灰烬

高考试卷开封,下一秒,就是挖掘机刨出欺凌者尸体。

这种多重隐喻的剪辑如同影片主题一样,《少年的你》出乎意外地切开了国内院线的题材可能性。

当观影者奔着海报上的小鲜肉小仙女进入影院,打算看一部塞满“癌症、堕胎、车祸”的青春片,他们将注定收获的是震惊:我真的是在看一部青春片嘛?

没有人能否认,这部电影在华语青春电影史上划下的分水岭。之前的青春片大多是建立在虚幻之中的美好梦境,而之后以《少年的你》作为轴点,划开现实血淋淋的伤口,让正在青春或是曾经青春的观众们,不得不直视现实。

追溯到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当时7亿元的高票房让青春片在电影市场中逐渐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改之前没有“青春片”的单独分类的窘境。

岁月如歌,青春是人类永远不过时的主题。青春片的发展经历了怎样一条曲折的路线。青春片里,真的只有青春吗?

01

与时代血脉相连的青春片

1905年电影进入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发展到一个崭新时期,花前月下、武侠情缘等脱离生活实际的影片逐渐被观众摒弃,反映民族危亡、高呼救国的影片成为时代和人民的需求。涌现出大量具有浓厚社会批判和高呼救亡图存的影片。

如应云卫1934年作品《桃李劫》、沈西苓1937年作品《十字街头》、袁牧之1937年作品《马路天使》等这些影片,可谓名副其实的成长写照。

这一时期的青春电影尽管主人公是青年人,讲述的也是年轻人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将青年放置在时代的大洪流中,青年的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被紧密联系。这一时代的个体存在价值往往通过找到集体归宿、投身革命战火来实现。

《十字街头》讲述了几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在社会中艰难创业的过程,这正是三十年代中国青年的真实写照。“十字街头”是个含意深远的象征,喻示着人生的选择,站在这个路口,老赵、阿唐、小杨曾经举棋不定、孤立无助,他们的内心有着挥之不去的迷茫。

小徐的自杀使他们震惊,刘大哥回北方老家参加抗战并成了民族勇士,这让他们觉醒:知识青年不应该成为时代无谓的牺牲品。

片尾,青年们聚集在一起,在一个远景长镜头中,四个并肩前行的背影勇敢地迎着旭日走向远方,蕴含着导演的深意:青年们应该如何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出路。

抗日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青春电影开始以弘扬集体精神为代表,选取青年人为主角,表现他们在特定时代氛围下的人生状态。在这个时代下,青春被定义为个体为了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自我完善的一个阶段。这批电影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红色娘子军》《柳堡的故事》《青春之歌》等。

《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原本有着一个看似温暖、舒适的小资家庭。余永泽救了他的命,他温柔宽厚的微笑和北大的学历,让劫后的林道静重见天日,于是他们相爱了。

但对革命的态度使他们很快决裂,林道静依然融入革命的滚滚洪流。她孤独、盲目、幼稚,甚至被人三番五次的利用,但在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的启迪下,她排除了自身局限,从一个缺乏政治觉悟的个体,变成了目标明确、意志坚强的革命者。

青年一代走出过往时代所烙下的命运悲剧,寻找自己的历史使命,虽然那时候的青春片以集体主义作为基底,但是依然透露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

可以说,最早的青春片并不只有青春。少年强则国强,早期的青春片更多怀揣的是青少年渴望强国,渴望改变时代的心情。

随着与市场结合的电影产业的发展,这种意气风发,充满反思的青春结束了。青年们不得不走向动物凶猛的荒芜年代。

02

与个体相连的残酷青春

1976年结束,中国电影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阶段以人性呼唤和批判姿态亮相的“伤痕电影”可谓开启了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大门,无处安放的梦想成为电影创作的主要潮流。

1994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根据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但在这部影片里所展现的是一段完全不同于以往电影作品的历史。影片中,主角没有苦难与创伤。有的是高亢的革命歌曲,灿烂的阳光,和不真切的爱情,这是导演的少年时代的青春记忆。

影片运用男主角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从他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影片中主角平常读的书也只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几本,可见当时文化生活的贫乏。“你觉得这样有劲吗?”“有劲!”马小军和米兰的一场冲突中歇斯底里的对话成为大时代下情感真实而残酷的注脚。

正是当时情感的匮乏,才使得马小军那一代人的爱情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爱情电影。和姜文所喜爱的美国电影《美国往事》一样,一群无法按照社会常理定义,甚至无法定义善恶的年轻人,在青春的道路上逐渐迷失,走向虚无。这个时期的青春电影越发个体化,复杂化。

灿烂阳光照不到的小山沟里,一个叫做贾樟柯的年轻人独自走着忧郁的道路。他的《小武》《站台》《任逍遥》被称为“青春三部曲”。

影片以真诚的视角关注着边缘人的生存和梦想,不同程度地对处在社会转型期青年们的精神状态做了客观展示。《站台》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79年这个特殊时期,商品经济的来临,使置身其中的人们不知所措。

崔明亮等人都是普通的文工团员工,他们对沉闷的小县城生活感到不满,向往山外的花花世界。但他们只能随着艺术团坐着货车离开汾阳老家,到偏僻的乡镇、荒芜的矿场演出,之后又坐着货车回来。穿喇叭裤、留长发、走穴不过从外在形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听见鸣笛跑上铁轨,面对咆哮而来的货车尽情大叫只能是一时的情绪宣泄,最终他们只能同县城里的大部分人一样,过着庸碌的生活。

梦想从未实现,但伤痛却让那诗意的镜头沁入到每一个人的心脾。

相比于大洋彼岸的《少年派》《猜火车》《梦之安魂曲》等反映美国青年切身碰到的困惑的电影,由于创作意识的问题,中国青春片导演还过于沉浸在个人的追忆当中,作品更可以称之为“作者电影”,并不能有力地回答变革年代的一系列问题,也并不能充分地唤起观众对于青春的共鸣。

中国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曾经道出了第六代导演青春电影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作品最大的问题就是自我满足,自我封闭,展示的社会生活未免过于狭窄且脱离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光靠技巧和手法去支撑一部电影。”造成的结果便是“个人小风景有余,但时代大风貌却不足。”青春电影曲高和寡,成为新生代导演面临的最大问题。

市场呼唤着更加商业化,更多与消费群体相承接的青春电影。

03

与大众相连的青春电影

随着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男生群架、女生夜话、借酒消愁、阶梯教室自习、毕业时的歇斯底里,这些中国70后、80后甚至90后对青春记忆的元素又回到大众视野。

自从2013年后,尝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奇迹的甜头,青春片市场开始呈现井喷之势。在过去的7年间,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影片数量从2013年的300多部一跃增长到2019年的500多部,而能被称之为“青春片”的影片,只是每年300~500中的十几部。2017年数量最多时的21部,在全年影片总数量占比也仅仅4%。

2015年,一部《夏洛特烦恼》就以14.41亿元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第5名。随后2016年,青春片就出现衰弱之势,16部影片中6部票房过千万,青春片在2016年的总票房19.46亿元,相比2015年减少了近半。2017年,20多部青春片集中上映,但总票房却只有1.66亿元。这直接造成了2018年青春片市场的冷淡。

不过有趣的是,虽然2018年青春片数量锐减到8部,但出现了黑马影片《后来的我们》,又重新拉高市场的期待值。

商业上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艺术上的评价却很尴尬,7年42部票房超千万,仅16部豆瓣评分及格。而豆瓣评分最低的影片则为《谁说我们不会爱》,评分3.5分;将近62%的青春片豆瓣评分不及格。

这个时候,郭敬明矮子里面拔将军。2013年~2019年,郭敬明凭借“小时代”系列影片成为目前青春片电影中累计票房最高的导演,4部“小时代”影片累计票房近18亿元。不过在口碑方面,4部小时代系列影片豆瓣平均分为4.6分,均不及格。

整体来看,由曾国祥担任导演的《少年的你》《七月与安生》两部青春片,目前累计票房近9亿,在票房上虽不及郭敬明,但在口碑方面却远超小时代系列。《少年的你》《七月与安生》两部影片的豆瓣平均分为8分。

2013年~2019年,最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是刘若英执导的《后来的我们》,累计票房超13亿元;而在口碑方面,豆瓣评分最高的则为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豆瓣评分6.6分,徐静蕾、苏有朋和何炅等执导的影片,口碑均不及格。

青春片的导演很多是由当红演员转型。导演专业和经验的缺乏,也成为影片失利的重要因素。而老导演冯小刚带来的《芳华》短暂的绚烂,终究敌不过青春片颓唐的姿态。

就在这青黄不接的档口,借助网络电影兴起的风潮,一批草根创作者在青春片赛道上,以独特的创意和视角脱颖而出。

青春系列电影《老男孩》曾经风靡一时。《老男孩》是筷子兄弟的成名作,怀旧的校园故事、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以及催人泪下的音乐,显示了80后一代人在现实压迫下对青春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坚守。

它的成功之一就是准确的把握了对“青春”的理解。作为针对年轻受众的电影,对杰克逊的痴迷、欢乐男生选秀等细节展现对青春的怀念,把握了年轻人的审美,反而在众多青春片中杀出一条血道。

青春题材电影走俏与制片方在前期策划方面考虑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同时注重影片的市场营销分不开的。老男孩一不依靠颜值,二不依靠明星,光凭讲述时代的共性、安置熟悉的事物、唤醒记忆的碎片、引起青春的共鸣,在互联网这种比起影院更适合交互探讨的环境里,迅速引爆话题。

这反映了新生代的青春电影开始重新重视时代的共性,以怀旧、爱情、友情、梦想等为基调,点燃观众内心的共鸣。

为什么青春片会火爆,不妨给出这样一个解释:人的成长,是不断自我毁灭和自我重建的过程。青春,也是如此。

当你正在体验它的时候,感受到的也许是沉重,无聊,无趣甚至压迫,但当你回头望去的时候,记忆像一层滤镜自动美化许多东西。青春片就像是这层滤镜的大集合,让人们愿意一遍遍地去叩首,去追忆,去流泪。让被都市生活麻木的心重新波动,让人感受到自己真切地爱过,哭过,活过。即便这只是大银幕上一段虚构的青春,却真实地连接了每一个观众的过往。

但是在这层幻境过后,人依然要面对现实。《少年的你》正是通过直面现实,而创造了更广阔更真实的创作体验,获得了观众的共鸣而获得成功。未来的青春电影,将一面海水一面火,一面唯美一面现实。

而如何让滤镜后更加重要宝贵的东西带给观众,成了叩问新时代青春电影更重要的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

(完)

上一篇: 原创结婚前相约出轨,是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篇: 杨幂坐在摇摇椅上撸猫,大秀纤细长腿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