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技术在校园应用引发的舆论风险

时间:2019-11-05 09:42: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关注新技术在校园应用引发的舆论风险

最近,浙江金华一所小学引发各方关注。据传,校方让学生戴上一款头环,老师可以通过与之相连的电脑屏幕判断学生是否走神,甚至学生的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被打分和排名,并被发到家长群里。目前,当地已决定暂时停用该设备。

近年来涌现出的很多技术正在改变很多领域,也在校园管理中被频繁使用。然而,这类技术在使用时的目的和边界也常会引发关注和质疑,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强对此类舆论风险的事前评估和防范工作,避免对校方乃至教育部门的形象造成影响。

重视舆论 完善舆评机制

教育类话题日益受到关注是不争的事实,学校的网络舆情工作理念和机制也应该与时俱进,特别是提升对潜在敏感舆情的风险意识和评估能力。在这方面,有些学校存在不足。

舆情风险评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观念转变,切实重视舆情工作,把握方向,协调资源,形成合力。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要充分理解教育作为民生领域的重中之重,与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易引发关注和聚焦的舆论现状。每一次教育负面舆情事件的发酵不仅是对学校自身声誉形象的考验,也是对教育工作信心的损伤。因此,对于可能引发争议的教育类事件或话题加强事前的风险评估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当然,意识到位,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教育类舆情风险评估工作还离不开对经验和技术的双重依托。

首先,根据长时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学生管理相关工作一直是聚焦点应该成为共识,而使用各类新技术助力教学和管理更一直是容易吸引眼球的议题。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的发展,新技术引入校园是大势所趋,其主流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的。然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与学生工作有关的任何变动都需要格外谨慎,既要注意避免触及安全、健康等底线,又要符合人性化,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对即将采用的涉及新技术应用的任何变革,学校方面都应该根据自身经验,对其蕴含的各种潜在争议点和较容易引发误解误读的因素进行分析、研判,做全面的风险点排查,并对自身实际的应对和处置能力做出客观评价,发现矛盾和不足,以此为基础制定系统的解决和处置方案,为工作赢得主动。

其次,从技术支持的角度看,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数据分析实现“人心测量”已逐渐成为可能。要提高风险评估能力,还要注重对各类教育大数据,特别是与新技术应用有关的事件分析数据的集纳和分析,总结规律,掌握趋势,提高对各类问题苗头的捕捉能力,以期更加科学地化解风险。

多重举措 降低风险强度

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就能完全避免舆情的发生,还应该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降低风险出现后的强度和烈度,平稳度过。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其一,打造人机结合的舆情动态监测预警和指挥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舆情的生成和发展轨迹处在变革之中,学校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表达方式和渠道尤其多元化。在涉及新技术在教学或管理中应用的场景中,因涉事对象是不同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和家庭,很难形成一致的认同,于是,任何一个个体的不良感受都有可能被放大,最终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对舆情信息保持实时的监测和挖掘,掌握网上的情绪变化,有助于及早进行应对。

其二,建立学校内部的网络互动平台,健全校内沟通机制,为危机处理提供“最短路径”。学校舆情直接关联着就是学生和家长,如果能够建立一个校内网络互动平台,吸引相关不同意见者利用此渠道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校方也积极通过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进一步在公共网络平台上扩散并带来更大的形象损害和压力。

其三,以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和回应出现的争议。不回避和拖延,力求在第一时间做“第一定义者”。对确实存在的问题和不当之处应积极整改,对误解误读快速澄清,避免后面出现更大的被动局面。

上一篇: 70万香港市民联署反黑暴:让台湾地区和英...

下一篇: 男孩喊话新郎:对姑姑不好我长大肯定揍你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