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史航:乌镇的野心是把游客变成观众

时间:2019-11-06 00:09: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专访史航:乌镇的野心是把游客变成观众

持续10天的乌镇戏剧节于昨天落下帷幕。

自2013年乌镇举办首届戏剧节以来,今年已经走过了七年,在这期间。“戏剧节”已经成为了乌镇代表符号。“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是很多古镇的共同特性,也最易复制。“戏剧节”为乌镇注入更多文化内涵和灵动的气质。

IP价值官了解到,早在之前,乌镇景区的总策划师陈向宏就表示:“乌镇:我只做了两件事。第一,我做了一个壳。第二,往壳里装新东西。

我们知道,所谓“新东西”,就包括乌镇戏剧节,还有木心美术馆、互联网大会等文化元素以及展会活动。这些元素盘活了“乌镇”的旅游,从数据来看,2012-2016年间乌镇游客人数由600.83万人次增至906.44万人次,光2018年乌镇景区实现营收19.05亿元,同比增长15.74%。

而今年,乌镇戏剧节在吸引了一大批高校师生、戏剧行业内人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热度减退”的言论,以及有些人准备去戏剧节,才发现已经结束的窘境。

正好7年的戏剧节开始面临“七年之痒”吗?对此,我们采访了编剧史航老师。在外界看来,史航有着多重身份,既是编剧,还是策划人、演员,他的作品包括但不仅限于《铁齿铜牙纪晓岚》《射雕英雄传》,以及话剧《我爱XXX》《空中花园谋杀案》等。

此外,史航也担任乌镇戏剧节“青年竞赛”的评委,小镇对话的主持人以及“白日梦朗读会”的发起人,几乎每年都会提前去,呆够十天再走,工作、看戏忙的不亦乐乎。

作为资深内容人,以及多年参与戏剧节的亲历者,对于 “戏剧节”这一文化活动与乌镇的融合有怎么样的体会呢?戏剧节是如何赋能乌镇旅游的呢?今年戏剧节果真遭遇“七年之痒”吗?我们同时调查了戏剧节幕后团队、普通观众,为大家展现七岁的戏剧节,都有哪些成长,未来会去向哪里。

打造“环绕式”文化体验,快乐不清零

史航在戏剧节特别忙,白日梦朗读会,小镇对话、青年竞演、街头嘉年华都活跃着他的身影。

在他看来,这些活动都是必须且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戏剧节成为一个整体,让乌镇文化体验加倍升级。

▲嘉年华演出《七彩鸟》编自《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在戏剧节期间,你一定在周围能找到愿意跟你谈观后感的人,即使是陌生人,不管你们是吵架,还是一拍即合,你们都会很愉快。”史航表示。戏剧节通过各种主题活动,为观众提供一种持续、无所不在的文化氛围。

“乌镇看戏,快乐和好奇心是是累计的,今天看完戏明天还有,下午跑小镇对话,走在街上有嘉年华,在这十天之内的快乐是累积而不清零的。“史航说到。

放飞的气球、堆了一地的旧书、台灯配上简单的桌椅……这是史航在乌镇策划并主持的“白日梦朗读会”活动。

为了给参加朗读会的嘉宾提供朗读书目,也为了自己在乌镇期间看,他还从北京人肉背去了很多书。

“我觉得朗读会对于乌镇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每年特邀经典剧本演出的票都非常抢手,下午没有抢到票的人,就可以来白日梦朗读、或者子夜朗读会,从文本出发感受戏剧的魅力。”史航介绍道。

我们了解到,其实史航在北京鼓楼西剧场也有朗读会。说起乌镇朗读与北京鼓楼西朗读的不同,史航告诉我们:白日梦朗读会选取作品非常聚焦,基本都是优秀、经典的戏剧作品,这次我带去乌镇的迪伦马特、陀思妥耶夫斯基、老舍的作品。”此外,他开心的跟我们说,“很多明星,等了他一两年,逮不着的人,可能在这儿就会遇到,这也是一个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

我们了解到,参加今年朗读活动的有多位演员、音乐人等明星,如咏梅、倪妮、奚美娟、老狼等均参与了这一活动。

而作为每年最受创作人瞩目的青年竞演单元,今年《鸡兔同笼》《剧院故事一则》《黎曼的宇宙》作品最终获奖。

作为青年竞演的评委,史航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他认为,青年导演最重要的是诚意、创意和词能达意,很多人前两条都做到了,但能做到词能达意的却很少。

“今年青年竞演以‘钥匙、一个看不见的人、一张飞机票’为主题,相对比较有难度,但越有难度就越可能出精品。”更重要的是,青年竞演为戏剧创作人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史航将乌镇这个活动称作“养蚕宝宝”,意为“尽管现在软弱无力,是一个易碎的白胖子,但他们将来会给你带来美丽的丝绸。

IP价值官认为,乌镇戏剧节期间,为更好发挥“戏剧”这一文化魅力和吸引力,在活动设置上,有许多文旅值得借鉴的地方。

古镇嘉年华,五光十色,在街头打造全景式表演,重在情景交融,带动观众互动;小镇对话携手戏剧峰会,探讨行业内容,让你聆听大师的思想火花;特邀剧目让你享受国内外经典剧目;还有朗读会,让人体验书中的“戏剧”。观众可能各有所需、各有所爱,而这些需求都可能得到满足。

IP价值官从一个准备艺考的高三学生林钰瑶那里了解到,在乌镇期间,看了五场戏剧表演,参加了两场小镇对话和子夜朗读会,尤其认为小镇对话让自己学习到了很多戏剧相关的内容,很受启发。

“ 旅游+”才是出路:

我们的野心是把游客变成观众

旅游景区游玩、观光的单一卖点,如今已疲态尽显。各地方、景点开始寻找更多抓手和机会,如网红打开景点、影视取景地开发等。旅游+内容成为文旅融合探索的路径。

对于像乌镇这样的特色小镇,发掘、创造“特色”更为重要。而“乌镇”则是通过“戏剧节”“互联网”等实现文旅升级。

“人们之所以出门旅游,是希望脱离日常生活遇到奇迹,西方有种说法:卖了自己家的房子,去看别人家的地,在别人家地里长什么呢?长戏剧!这是很难忘和神奇的部分。”史航告诉我们。

并且,文化和旅游是双向赋能,并不是单方借势。

首先,通过乌镇戏剧节,让更多普通观众了解并亲身体验“戏剧”这一艺术,尤其是嘉年华这种街头表演形式,打破空间限制,让戏剧迎面而来。

“乌镇是一个转角遇到戏的地方,在这个江南小镇,嘉年华的表演可以在街上到船上,甚至树上、塔上,全方位打造戏剧的现场感。”史航表示。

乌镇戏剧节活动的幕后人员也告诉我们:“如果只是业内的狂欢的话,就不是一个旅游度假综合体花大力气来办戏剧节的初衷了。当然高质量高密度的公演竞演是业内人士的饕餮大餐,但是哪怕是‘看热闹’的外行也好,普通观众对于戏剧节的热情也非常高,这也跟戏剧的感染力有关系。

我们从一个第一次去戏剧节的观众处了解到,被戏剧节打造的文化氛围感染和震撼到。她表示,即便是猎奇,也觉得非常新鲜,明显区别于生活、高度提炼的戏剧台词,让她感受到戏剧的奇妙,也会引发一些关于生命形而上学的思考。

而上文提到的高三艺考生林钰瑶,第一次对戏剧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在乌镇期间坚定了自己考戏剧有关院校的决心,她告诉我们,“希望以后去乌镇,不只是一个观众,而是一个参与者。

这正是史航以及乌镇戏剧节活动发起人希望看到的局面。

乌镇戏剧节正让游客变成观众,观众作为乌镇游客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幕第一天中午你看乌镇满街都是游客,晚上就都变成观众脸。戏剧节结束,周围又都是游客的样子,我们对游客没有任何排斥,我们的野心就是把游客变成观众,向生活挖墙脚儿,向生活要观众,最后这些观众回到自己的城市里,可能破天荒第一次会走进他们城市的剧院去看戏,可能会第二次、第三次来乌镇戏剧节看戏。

“江南水乡可能有很多,但乌镇只有一个。史航说,“在乌镇,你会看到小黄鸭的装置出现在稻田里,桥上、船头站的可能是林青霞,因为戏剧节你会拥有很多‘意外’的体验,乌镇这个盒子,能够变出魔术来。

可以说,对于乌镇来说,在建设了乌镇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旅游+文化的驱动,带动乌镇镇的商业和产业发展。

观光、交易、看演出,乌镇的未来是“平台”?

文化IP带动地方旅游,很大程度上要看文化与地方特色的融合、捆绑程度。就拿日本柯南小镇来说,日本鸟取县作为《名侦探柯南》作者青山刚昌的出生地,柯南的身影遍布北荣町的大街小巷:柯南大道、柯南大桥,连路标、指示牌、浮雕铜像、井盖也以柯南为主题,它是全世界“柯南迷”的朝圣之地,因此被称为“柯南小镇”。

在乌镇戏剧节期间,戏剧与乌镇的强关联融合的项目也存在,“青年竞赛”环节,除了奖金,以乌镇出产的乌瓦片作为奖品;在今年戏剧演出期间,演出人员用到了当地产的农产品作为道具。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强关联的项目。

乌镇戏剧节幕后人员也告诉我们,尽管戏剧节是大IP,但是跟乌镇本土文化的融合不够。一方面,戏剧节期间的乌镇一点也不违和,大家都乐在其中,但是过了之后二者就似乎绝缘,没有把这个气氛或者戏剧基地的概念带到本土文化的骨子里。

不过乌镇总策划师陈向宏曾经表示:“我希望乌镇是平台,是一个能承接现代艺术、科技、文化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周边地区辐射。

最为每年都参与戏剧节的史航来说,创意和包容正是乌镇的特点。他认为一定程度上,乌镇的美已经与戏剧融为一体,在乌镇体验的是务实的美,克制的美、创意的美、包容的美。“在乌镇没有一样雷同的旅游产品,也能包容像嘉年华这样的艺术形式。

在未来,史航希望乌镇能由单纯的“观光”平台转变为“交易”平台:“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全中国各地的院线,剧院老板来这里,观察、评判、洽谈各种演出,让更多优秀的作品尤其国外的好戏,能有机会走进更多的剧院。

由此可见,小镇文旅打造并没有统一路径,特色小镇的打造策略,也要看小镇基础特质,多向“平台型”小镇或许是乌镇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除了戏剧节、互联网大会,乌镇+后面的文化符号会持续增加。

“我把我的爱暂存此处,替我看守好,明年我会回来,爬也爬回来。”今年戏剧节落下帷幕对于明年的戏剧节,史航也离开了乌镇。等待明年深秋时节,新一届戏剧节的如期而至。

上一篇: 小龙说|你身边的这些NUISTers,个...

下一篇: 吉林公务员跨省举报续:黑龙江10名公检法...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