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德《缅怀近山战友》【附“刘邓六纵在罗田-杜义德王近山纪念展”】

时间:2019-11-06 07:51:0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杜义德《缅怀近山战友》【附“刘邓六纵在罗田-杜义德王近山纪念展”】

这是【太阳寨】推送的第279篇文章——

[杜义德,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政委,1955年中将。]

[王近山,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司令员,1955年中将。]

【罗田“军属之家”收藏的刘邓大军第六纵队战史资料及战将传记(部分)】

杜义德将军 、 王近山将军 是一对“黄金搭档”、亲密战友, 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时 分别任晋冀鲁豫野战军 第六纵队 政委、司令员。请看政委眼中的司令员——

《缅怀近山战友》

(杜义德)

1946年7月,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在邯郸找我谈话,决定将我从冀南军区调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任政治委员。当时,我对到六纵队任职很高兴。六纵队是个好部队,干部之间、上下之间都很团结,战斗作风顽强,完成任务坚决。特别是刘、邓首长决定我和王近山同志“搭档”,我更感到满意。因为我同近山同志早在红军时期就在一个连队、一个营共同工作、战斗过,相互比较熟悉和了解。近山同志英勇善战,多智多谋,特别能打仗,为了革命事业不顾个人性命,曾被大家称为“王疯子”。所以,同近山同志一起带领全纵队指战员完成各项任务,我是充满信心的。在六纵队,我和近山共事将近三年。我们在工作和作战中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坚决贯彻党中央、毛主席、中央军委和刘、邓首长的指示、命令,带领六纵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兢兢业业,克服困难,打了许多硬仗、恶仗和胜仗,使年轻的六纵队在较短的时间内跃入了主力纵队的行列。现在回想起同近山同志一起工作和战斗的情景,仍然感到非常亲切和快慰。

【杜义德(1912-2009)】

一、狠抓党委集体领导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近山同志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他深刻了解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他在工作和作战中总是尽力贯彻党中央和军区首长的命令、指示,并将上级指示精神与部队实际结合起来。他狠抓党委的集体领导和党组织的建设,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视部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提高干部战士为人民解放而战的觉悟;大力开展部队的诉苦运动和以思想、技术、体力互助为主要内容的王克勤运动,保持部队上下之间、根据地参军战士和从蒋军解放入伍的战士之间的亲密团结,保持部队旺盛的战斗情绪。

我们纵队于1945年11月正式宣告成立,不久,纵队司令员王宏坤、政委段君毅相继调出,近山同志代司令员,主持纵队的工作。为了把这支大部分由地方部队组建而成的野战军的年轻纵队,带领成为一支战斗作风过硬,能胜任艰苦战斗任务的部队,近山同志结合战争实际和各项工作,首先从提高干部对党委集体领导制度的认识入手,把搞好部队团以上党委建设作为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完成部队从游击兵团向正规兵团、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根本保证。在党委活动中,近山同志以身作则,坚决服从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每次战役,战斗决心的形成和情况的处置等重大问题,只要情况许可,都提请纵队常委研究决定。近山同志性格直率,为人坦诚,是一个有主见的同志。特别是作战,他都勤于思索,反复考虑。他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意见,更不会随声附和别人,但又非常尊重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尽管有时在个别事情上我们可以争吵的面红耳赤,但是只要党委或常委作出决定,他都认真坚决的执行。因此,我们纵队党委一直是团结的,是认真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从而有力地领导部队经受了各种艰难困苦和严酷斗争的考验,胜利完成了各项艰巨的战斗和工作任务。近山同志还十分重视连队党支部的建设。党委研究政治工作。他都要求结合担负的任务,及时整顿党支部,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支部真正成为连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

【1947年,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前排左二)与李达(二排左一)、宋任穷(右一)、杜义德(前排中、深色服装者)、王近山(前排右三)、韦杰(前排右二)等纵队指挥员在大别山区。】

近山同志非常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他深切理解。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要加强部队战斗力,第一位的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使部队深刻理解党中央、毛主席的路线、方针、政策,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理解解放战争的正义性质,理解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道理。我到纵队任职以前,近山同志和政治部主任鲍先志同志就十分重视部队的阶级教育和战备教育,用国民党反动派不断破坏停战协定,我纵队参加白晋线反击战、消灭安阳土顽王子全部等事实,教育部队随时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大规模内战的阴谋。随后又进行了反对美帝侵略的教育,要部队牢固地树立起保卫胜利果实和永远是战斗队、工作队的思想。我到纵队以后,立即感到全纵队上下对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当时形势的分析,领会较深刻,广大指战员战备思想充分,斗争意志坚决,情绪高昂。随后,纵队党委又决定,在上述教育的基础上运用地方群众在翻身运动中控诉和揭露地主阶级罪恶和反动本质的 “诉苦会”的形式和经验,在全纵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诉苦复仇运动。当时,这种新颖的教育方式,在部队还是尝试。我们结合部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先“倒苦水”后“挖苦根”的做法,启发干部战士的阶级仇恨和阶级觉悟。经过一系列生动实际的教育,使干部战士统一和提高了认识,自觉地批判与克服了和平麻痹和解甲归田的思想,决心誓报血海深仇,为人民解放事业战斗。从而使部队的战斗意志更加高昂,争分夺秒地投入了备战练兵运动。

随着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部队的老战士有相当减员,大量翻身农民和解放战士补入部队。这样,部队成份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个连队,三种战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老战士经过革命战争的锻炼,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都较高;新入伍的翻身农民,政治觉悟较高,但缺乏战斗技术和作战经验;解放战士补入部队经过诉苦教育后,初步明确了两种军队不同的性质和为谁打仗的问题,虽然他们军事技术较好,但政治觉悟还不高,还存在着旧军队的习气。18旅52团优秀班长王克勤,在班内三种战士中开展的“思想、技术、体力”互助活动,引起了近山和纵队其他领导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个适应战斗需要和部队情况应运而生的开展团结互助活动的典型,是广大战士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革命友爱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极大的意义。当即要机关派人前去加以总结。同时,积极向党委提出开展学习王克勤活动的建议。纵队党委鉴于王克勤的先进事迹、决定授予他“爱兵模范”、“爱民模范”、“模范共产党员”、“一级杀敌英雄”的光荣称号,并作出在全纵队普遍开展学习王克勤运动的决定。各级根据纵队党委的指示,对学习运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动员,各连队的班根据王克勤的经验。组成了互助组,展开各种互助活动。由此,部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官兵的阶级觉悟和思想水平,提高了部队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1946年12月,全纵队补充2000多名解放战士,只逃走3人,其他的经过教育和开展互助活动,大都表现较好,其中不少人还立了功。后来。近山和我把王克勤的典型事迹和部队学习王克勤的情况,向野战军政治部作了汇报,受到了刘、邓首长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开展王克勤运动给予了很高评价。1946年12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指出王克勤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

近山同志不仅重视、支持和参与领导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还善于亲身做思想鼓动工作。每次战斗,他不仅部署任务,而且亲自进行战斗动员。他语言生动,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经过他的动员,干部战士普遍情绪高昂,信心百倍地投入战斗。大杨湖(位山东定陶西南)战斗动员会上,他说:国民党气势汹汹,胃口可大着哩!这是关键的一仗!打赢了叫敌人滚出解放区,要是我们打败了,就得打起背包再上太行山。接着,他又说:现在党中央、毛主席在看着我们!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在看着我们!我们要用“烧床铺草”的精神和敌人拼!我就不相信敌人有三头六臂,我们的子弹、手榴弹、刺刀也不是吃素的!我和杜政委已经向刘、邓首长要求主攻任务,立下了军令状,决心把敌人干脆彻底消灭,现在就看诸位的啰。他的动员鼓舞起部队高涨的战斗情绪,英雄的部队终于不辜负党中央、毛主席以及刘、邓首长的期望,不辜负解放区人民的期望,协同友邻,完成了歼灭敌整三师的任务,打垮了国民党军对我冀鲁豫区又一次猖狂的进攻。

1948年春,纵队在坚持大别山根据地半年多的艰苦斗争后,转移到豫西叶县休整。当时,中原战场和全国战场,都呈现出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我们纵队在千里跃进大别山和恢复、创建鄂豫皖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部队的质量有很大提高,但是部队减员不小,重武器丢失严重,干部、战士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决战,不免有些担忧。近山同志回到部队后,不是首先抓部队的补充和军事训练,而是根据野战军首长的指示开展三查三整(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的新式整军运动。针对有些干部不愿讲出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其他问题,近山同志带头联系纵队党委工作中的缺点和个人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作了自我检查,然后动员说:脱裤子,割了尾巴,有什么不好嘛!它使我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利再战。我们党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往不咎,今后从严……。经他言简意赅的指点,与会同志心里踏实了,自觉对存在的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和某些不良倾向,特别是对右倾情绪展开了深刻揭露和严肃批评。这次整军,为我纵胜利地完成新的作战任务奠定了思想基础。

【王近山(1915-1978)】

二、胸怀全局挑重担,指挥部队打胜仗

在战争年代,近山同志坚定不移地执行统帅部的指示,他坚信党中央、毛主席、中央军委以及刘、邓首长的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的英明正确。他在指挥作战中,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为了全局的胜利,他勇挑重担,带领部队打硬仗、“啃骨头”,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是一个优秀指挥员最宝贵的政治品质,是一个共产党员党性坚强的突出表现。

1946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趁我陇海战役刚结束,我部队需要休整补充之际,迅速调集14个整编师共30余万人,企图以优势兵力消灭我野战军主力于定陶、曹县地区,进而控制鲁西南。敌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狂妄吹嘘:不用两个星期,占领鲁西南,把刘伯承赶回太行山。刘、邓首长召开各纵队首长会议,征求大家意见如何打?谁来打?当即,近山同志和我向刘、邓首长请战,要求承担最艰巨的任务,并表示,如果纵队打得剩下一个旅,他当旅长,我当旅政委:剩下一个团,他当团长,我当团政委:剩下一个连,他当连长,我当指导员,全纵队打光,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刘、邓首长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并表扬了这种照顾全局,勇挑重担的高度责任感。在这次大杨湖战斗中,近山和以往一样,把指挥所往前移,到了距敌仅300米的旅指挥所直接指挥。经过持续两天三夜十分艰苦的激战,硬是把敌整三师主力五十九团全部消灭。为全歼敌整三师和其他部队,彻底粉碎敌人的东西两路钳形攻势作出了贡献。这次战役被中央军委作为解放战争初期执行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战原则的范例,向全军作了介绍。延安《解放日报》曾发表社论,指出此役“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作为参加这次战役的指挥员王近山,在他的征战史上又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前右一)和副政治委员杜义德在志愿军三兵团出国动员大会上。】

1947年8月,我纵随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通过黄泛区抵达汝河北岸时,在遭到敌人前堵后追的严重时刻,刘、邓首长亲临六纵。邓政委临危不惧,沉着坚定地说:能否渡过汝河,关系到能否完成向大别山进军的战略任务,在紧要的关头,正是考验我们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时候,要不惜一切牺牲,不怕付出一切代价,坚决打过去!刘伯承司令员果断地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要以进攻的手段对付敌人的进攻,杀开一条血路,冲过去!刘、邓首长的指示,极大地鼓舞了全纵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心,部队枪上刺刀,手榴弹开盖,以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与敌拼搏,杀开了一条血路,护卫着中原局、野战军机关南进。当部队到达彭店时,刘司令员对我们说:你们打得好!打仗就是这样,在关键性的地方,要勇猛,才能战胜敌人。刘司令员的话,是对六纵能打硬仗、恶仗,经得起严峻局面考验的表扬。六纵部队的这种特别能战斗的过硬作风的形成,是近山同志和各级党委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

1948年7月,在襄樊战役中,指挥攻城的近山同志,提出一反常规的“撇山攻城”的方案报到野司时,刘、邓首长立即予以批准。刘司令员高兴地说:这个王近山,真是好样的!襄阳已在我掌中了。果然,近山指挥部队攻克襄阳。襄樊战役是当时闻名全国的五路大捷之一。此役,牵制了位于京汉线上的敌黄维兵团,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的作战,进一步锻炼了部队,丰富了我纵攻坚作战的经验,并通过大量俘获,补充了兵员和装备,进一步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同时,又一次突出地显示了近山勇挑重担、积极求战的革命精神和智勇兼备、机动灵活的高超指挥艺术,受到了中央军委的嘉奖。

近山顾全大局,勇挑重担,还表现出支援友邻部队作战上。第四十六团是我纵主力团之一。在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中,他不顾该团急切要求参战的意见,将该团留作预备队,准备到最后解决问题时再使用。但当友邻华野七纵攻占了仅距敌兵团司令部只有两里地的大王庄,黄维使用十八军的部队拼命反扑并突入大王庄的紧急关头,他毅然把四十六团拉上去同敌人拼杀。该团以惊人的勇猛,抗住敌人步、炮、空、坦的10余次联合进攻,其争夺之激烈,双方伤亡之大,实属罕见。最终协同友邻,将敌赶出了大王庄。战斗结束后,友邻交口称赞王司令员用兵无私。近山同志在解放战争中,率领六纵(1949年2月改为十二军),与兄弟部队一起驰骋疆场,先后三出陇海,横跨黄河,转战鲁西南,攻打襄樊,会战淮海,强渡长江,直出浙赣线,进军大西南,征程辗转万余里,征途跨及华北、中原、华东、西南地区,先后参加了陇海、定陶、襄樊、淮海、渡江和解放西南等著名战役。他长期带领和指挥的六纵(十二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共歼敌28万多人,攻克和解放县城(市)数十余座。近山同志真是战功卓著,威震敌胆。

三、以身作则传帮带,培养部队过硬作风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近山同志深刻地认识到,过硬的战斗作风,是部队克敌制胜的法宝。他经常和我说,我们六纵是个新组建的部队,要想在战场上过得硬,就必须十分注重部队的严格训练和战斗作风的培养,要养成部队英勇顽强、敢打敢拼、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才能适应解放战争战场辽阔和战斗频繁、激烈的特点,才能经得起残酷战争的考验。在解放战争中,近山率六纵执行战斗任务时,他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军委以及刘、邓首长的指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从来不讲价钱,不叫困难,勇挑重担,以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的英勇气概和勇往直前、有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积极和创造性地完成各项战斗任务。

近山同志在培养部队过硬的战斗作风中,首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解放战争初期,已担任纵队司令员的他,每逢重大的战役战斗,都亲临战场指挥,枪声一响,就往前线奔去,谁也拦不住他。1946年10月下旬,在山东耶城南奔袭任庄的战斗中,近山不顾高烧40度的重病,躺在行进的担架上坚持到前线指挥。1948年7月襄阳战斗打响后,近山仅带着两名参谋冒着敌人炮火到主攻部队四十九团了解情况,鼓励部队。接着又到四十六团告诉团长唐明春,打进城后,无论如何要把敌人的化学迫击炮搞到手,不要让国民党军炸掉,随着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攻击部队54团。当时该团已攻上城头,正在与反扑的敌人进行搏斗,敌人的炮弹不时在周围爆炸,子弹“嗖嗖”地穿过身边,他全然不顾。他对从城头跑下来的卢彦山团长作具体的指示,要求一定要活捉国民党的特务头子康泽,不要让他跑掉。

近山特别致力于培养干部过硬的战斗作风。他常讲,部队要过硬,首先要干部过硬。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据此,近山抓住干部这个关键,十分注意在实战中培养和锻炼干部。他有一个很突出的长处,是了解干部、熟悉干部,我记得同他研究干部配备时,他总是不用翻本子,就能说出干部的情况,提出正确的使用意见,把政治觉悟高、战斗作风过硬、作战勇敢的干部,提到各级主官岗位上来。1946年11月,在滑县东南的上官村战斗中,四十九团团长苟在合亲自率突击队,首先登上寨墙,攻占了三个地堡,打开了突破口,并在敌众我寡,三面受敌夹攻的情况下巩固和扩大了突破口,为歼灭敌一〇四旅立了头功。在祝捷大会上近山对此称赞说:勇谋来自战斗实践,干部就是要在战斗的风口浪尖上锤炼。这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俗话说,百炼才能成钢。没有不能打仗的干部,就怕不敢于、不善于在实战中锻炼干部。

善于总结,打一仗进一步,是近山同志培养干部的又一基本方法。他说:“预见性是从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中提高的”。因此,战斗任务完成后,他非常重视战后总结,深入作战部队,召集指挥员,有时还到战场,进行战评,评决心、评指挥、评战术:该奖的奖,该批评的批评:对某一环节、某一指挥员存在的失误,他总是循循诱导,直到指挥员切实领悟其中的问题为止,并鼓励下级吸取教训,在以后战斗中把握战机,机断行事,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对因自己指挥有误或下级理解有偏差的,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因此,在他手下工作的同志都尊重和敬佩他。

【“军属之家”收藏数十份老报纸,真实再现刘邓大军征战足迹。】

此外,近山还注重部队作风的平时养成,加强部队的行政管理,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从严治军。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在近山同志这员虎将的传、帮、带下,我们六纵队涌现出一大批战斗作风过硬、特别能战斗的旅团干部,他们又带出了一大批特别能战斗的基层指挥员,使我们年轻的第六纵队,在较短的时间里,一跃跨进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纵队的行列,成为一支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打不烂、拖不垮,能圆满完成各项战斗任务,过得硬的英雄部队,深受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器重和祖国人民的称赞。

在战斗的岁月里,我与近山同志长期在一起工作、战斗,一向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生活上更是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尽管他那时任司令员工作繁忙,但每当我向干部、战士作政治报告时,他都尽量到会参加,直到会议结束才离开。我和他,当谁不在时,谁在队主持工作,都能做到军政兼顾,使纵队的各项工作全面正常地运转。对一些重大问题,都注意听取对方意见,共同作出决策。1978年初,得知近山同志生病住进了医院,我时常打电话给他,要他乐观、坚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盼他早日康复。在近山同志病重期间,我专程到南京去看他,当近山见到我时,便吃力地伸出双手迎过来,我们紧紧握手,互致问候,久久舍不得松开。第六纵队在解放战争中,历尽千难万险,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考验。实践证明,这是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部队。站在这支部队最前列的光荣代表,就是近山同志。他那种为民族解放事业呕心沥血、英勇奋斗的优良战斗作风,和他忠心耿耿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是我们所深知的。也正由于他这种革命的优良品德,他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所领导和指挥的部队,和他一起,同享了革命荣誉。他过早的逝世,对我们党,对我们军队,对革命事业,都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他的名字和他创下的功业,将永载史册!

近山战友永远活在我心中!

(转自《杜义德文集》)

【邓小平题写书名《一代战将》】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第六纵队先后五次解放罗田县城,并在本县召开“石桥铺会议”“僧塔寺会议”,在滕家堡、汪家畈、薄刀峰、太阳寨、郑家坳等地休养、战斗,留下大量红色遗址和爱民故事。1948年初六纵跃出大别山时在上堡“太阳寨”一带声东击西“打圈子”,当地群众用“哦呵腔”唱着“大别山,天了光,全中国要解放”歌曲相送。

【习主席亲切接见杜义德将军夫人齐静轩(左一)。齐静轩,湖北丹江(原均县)人,1930年5月出生,1947年入伍。】

【杜义德将军夫人齐静轩阿姨为“军属之家”题字“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杜义德将军夫人齐静轩阿姨题:刘邓六纵在罗田】

为纪念刘邓六纵在罗田的战斗历程,撷取部分老首长书法作品、战史回忆、纪念文章,陆续分享——

【刘邓六纵在罗田】

杜义德王近山纪念展(网)

【张万年,中央军委原副主席,上将:英勇善战,一代名将。】

【迟浩田,中央军委原副主席,上将: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杜义德将军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于永波,解放军总政治部原主任,上将:能征善战,功勋卓著。】

【钱树根,解放军总参谋部原副总参谋长,上将:战将风范,浩气长存。】

【华楠,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刘精松,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院长,上将:德高望重照后人,战功卓著留青史。】

【向守志,南京军区原司令员,上将:一代名将,功重千秋。】

【宋清渭,济南军区原政治委员,上将:厚德高风,丰碑永存。】

【李来柱,北京军区原司令员,上将:功高昭日月,德厚载山河。】

【魏金山,海军原政治委员,中将:开国将军,风范长存。】

【李宣化,兰州军区原政委,中将: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王定烈,空军原副司令员,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红军战将文武双雄,陆海统领德高望重。】

【刘光甫,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德高望重。】

【马辛春,济南军区原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中将:一代名将,战功赫赫。】

【陈超,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中将:身经百战,功勋卓著。】

【邹庚壬,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雄风耀千古,楷模励后人。】

【周克林,海军航空兵原副司令、顾问:文武兼能战功卓著为党为民鞠躬尽瘁,高风亮节清正廉明建党建军千古流芳。】

【寇庆延,广东省原副省长,百岁老红军:福寿康宁。】

【魏传统,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大别横戈舞,巴山促马蹄,奔腾随陆海,无处不相宜。】

【郁钧剑,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热血洒疆场一生担道义,忠诚献家国世代传厚德。】

【张秉尧,北京舞蹈学院客座教授,2008北京奥运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书法家:文德武功,经天纬地。】

【李恒滨,兰州大学书记,甘肃书法协会副主席:身经百战建奇功,品德高尚育后人。】

【赵铁信,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德高生福寿,神静乐千年。】

【未经授权,照片不得使用!】

【江泽民,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

【为《王近山纪念文集题》】

【李先念,原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杨尚昆,原国家主席: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薄一波,国务院原副总理:一代战将,非凡战功。】

【宋任穷,原中央书记处书记,1955年上将:战功垂青史,战将留芳名。】

【刘华清,中央军委原副主席,1955年少将,1988年上将:近山同志我军名将,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国立功永垂不杇。】

【段君毅,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委原第一书记、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王近山同志是二野一位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战

【廖汉生,中央军委原委员,国防部原副部长,沈阳军区原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中将:弘扬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的精神。】

▲杜义德将军夫人齐静轩阿姨为 罗田太阳寨“刘邓大军宿营地”题字

▲ 钱信忠将军,第六纵队野战医院(太阳寨)

【未经授权,照片不得使用!】

了解更多红色故事,请点击往期链接。

上一篇: 老人下车被夹脚,被公交拖行险丧命

下一篇: 得知李世民去世,他攻下西域四国七百多城池...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