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嵩口古镇】之十二《善庆堂:一曲传承百年的家风颂歌》

时间:2019-11-09 22:33: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寻美嵩口古镇】之十二 《善庆堂:一曲传承百年的家风颂歌》

▲摄影∣胡伟生

善庆堂:一曲传承百年的家风颂歌

文〡张百灵

在永泰嵩口这个千年古镇里,有一座雅号“善庆堂”的灵动秀丽的古宅。“善庆堂”之名源于《周易》名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永泰古庄寨、古名居声名鹊起,“善庆堂”也走出了乡野,走进世人的视线。这座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建筑,蕴千年古镇之灵气,传百年老屋之善德家风。

▲摄影∣胡伟生

百年老宅:久远的历史和精致的传统文化

“善庆堂”与万安堡为邻,面朝隽秀的嵩阳山,后临清澈的嵩溪水,是霞拔乡上和村木工匠范苍松的杰作。始建于1915年,于1921年8月完工,历时6年有余;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土木结构,两进两层六扇厝,后座的左右两侧各建一栋三层夯土角楼。在高度、间距上与其他民居有所不同:围墙奇高,大厅基础垫高1.5米,柱高8米。这样的建筑不仅稳重大气,还通风透气、防潮防水,且显得宽敞明亮,居住舒适。

▲摄影∣胡伟生

老宅中横梁、飞檐、门窗雕琢精美灵巧,寓意如意吉祥:厅屏柱枋驼峰上的4个“宝瓶”和凤凰木雕装饰,蕴含四季平安、吉祥和谐;垂柱悬空处精美的莲花,寓意高洁清廉,富贵神圣;梁上的雌雄双狮,象征欢天喜地,笑迎贵客……还有设计巧妙的暗门栓、舒适暖心的美人靠……木工构造无不巧夺天工。每一块石头、每一片青苔、每一排栅栏、每一个角落,无不诉说着家族陈年的旧梦……

▲摄影∣胡伟生

古宅老主人张寿铢,从学徒、伙计到自创商号,生意从嵩口古镇码头做到了福州、香港。为纪念这位乡绅、商人、慈善家祖父,“善庆堂”继承人张福陞在角楼的二楼开设了纪念室,专门放置自己先人用过的物品。纪念室陈列有验银元的木墩、16两的秤、石磨、蓑衣、铜锁等早已淡出历史舞台、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的老物件。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喜不悲,宛如岁月老人从容的面庞;于后人,承载了满满的记忆它们,却是在诉说着久远年代的锦绣年华……

▲摄影∣胡伟生

创建人张寿铢:从学徒到生意做到香港的慈善家

张寿铢的先人,原是嵩口镇月洲村人氏,为了生计,四处谋生,落脚在永泰东洋乡秀岩村。1800年,思乡心切的张氏后裔又回到了嵩口镇。初回祖居地的张家,人丁单薄,几代单传,做挑夫营生。到了清朝年间,张家后代有个14岁伶俐勤快的孩子,跟了嵩口街上的生意人当学徒。这个孩子就是后来起建“善庆堂”、创办“隆慎”号的张寿铢(1882年12月10日—1964年11月8日)。

▲摄影∣胡伟生

清末民初的嵩口,是大樟溪畔最繁华的市镇,在码头渡口一带,民间商贸兴隆。小小年纪的张寿铢白天为老板跑腿照看生意,夜晚帮助老板带孩子。本意糊口的一份工,他做得人人满意——顾客赏识他的勤快忠厚,老板中意他的聪敏好学。他自己也从各种事务中耳濡目染,悟到了很多经商和处世的道理。当学徒没几年,张寿铢就独立门户:1934年,他的第一间商铺隆慎号在嵩口古渡码头群贤毕集牌坊下开张。这间综合商号经营食杂、布匹、日用,包罗万象,像个微型百货,成为当时嵩口码头的一个地标商铺。因为他经营有方,诚信待客,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在嵩口、福州上下杭都置有产业,还扩展到了香港。

▲摄影∣胡伟生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古厝依然是家园,“隆慎”号却退出了历史舞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隆慎”号被改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营业所;银行搬迁后,1995年成为居民住所。如今“隆慎”字号和招牌上的两只泥塑早已不见踪影,但门楣上面“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还依稀可辨。“隆慎”号门面的变迁,见证着古镇的百年历史……

▲摄影∣胡伟生

张寿铢这位商界奇才,不仅善于经商,更是一位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的乡绅,他有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他平生三不做:不嫖、不赌、不放高利贷;他有自己的生意经:一诚信、二热情、三货真、四周到。

▲摄影∣胡伟生

张寿铢的人缘极好,礼貌周到,遇人必热情问候,有人招呼必驻足回应,待乡邻十分和善周到。从“善庆堂”到“隆慎”十分钟左右的路程,走走聊聊,他往往走上小半天。张寿铢致富后,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不抽烟不酗酒,三餐以稀饭为主,一块豆腐或一个鸡蛋往往就是他的佐餐。尽管自己很节俭,对需要接济和帮助的人,张寿铢却总是出手大方。对路过的挑货郎端茶让座,以礼相待;遇上门乞食的乞丐,慷慨解囊,大方接济。对于公益,张寿铢亦十分热心。为了让上山砍柴、干农活的人有个遮风挡雨的歇脚处,他捐建了新郑渡口、月洲架、瓜树架等多座凉亭;为了防止洪涝伤民,他出资修建了沿溪的堤坝;为了方便周边居民通行,他出资铺设了石阶路。张寿铢还特别有慈悲之心,每每看到集市上有人售卖捕捉到的野生动物,他总是心生怜悯,花钱买下放生。

▲摄影∣胡伟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隆慎”号生意兴隆,“善庆堂”人丁兴旺。张寿铢和他的堂兄弟张寿荫共同建好“善庆堂”后,张寿铢家人居住在左厝,右厝则为张寿荫家人所住,如今“善庆堂”后代一共有178人,大多在省城工作。

▲摄影∣胡伟生

积善家风:民国代总理敬送牌匾贺寿

张寿铢重视教育和家风,他有治家的格言:家和万事兴,相爱同相敬,做事要勤奋,生活多节俭,家务常料理,环境常打扫,遇激要忍耐,头脑必清醒。他经常告诫家人:家败不离一个奢字,人败不离一个逸字,讨人厌不离一个骄字。良好的家风犹如一种磁场,让人发自内心的服从和遵守。

▲摄影∣胡伟生

张寿铢的儿子张康团娶了洑口乡祥銮村的富家小姐柯淑玉为妻。柯家小姐嫁到张家后,秉承勤俭持家的家风,孝敬公婆,爱护子女,任劳任怨。厨艺、纺线、织布、裁缝样样精通,而且乐于助人,谁家有困难,她都会全心全意地帮助。家里有一点好吃的东西,她都会把它分成若干份,送给大家一起分享。她聪明善良,吃苦耐劳,一生养育了8个子女,带大9个孙儿孙女。土改时,嵩口街“隆慎”号关闭,全家生活极为困难,一切都要自力更生。裹着小脚的她带领孩子们种地瓜、种菜,上山砍柴。她经常自己以粗糠野菜充饥,而把公社食堂分配的每餐二两米饭让给公婆和孩子们吃,她的贤惠善良远近有名。

▲摄影∣胡伟生

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善庆堂”的孩子们都很懂事,自觉守规矩,什么时间做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总是不约而同地一起行动:晚上掌灯潜心苦读;晨起折叠衣被,洒水扫地,毛巾牙刷整齐排列;统一时间吃饭,用餐不说话,饭后碗内不留饭粒,并自动轮值洗碗;虽是大锅饭菜,但再美味的食品也只取属于自己的一份;放学回家洗衣、种菜、养鸡、养鸭、养兔、养猪,样样家务孩子们都乐意参与;大家庭里的水缸特别大,大孩子一人挑,小孩子就两人抬,挑水的队伍总象是一条长龙。稍大的孩子还经常做些为五保户挑水、洗衣,为陌生人带路的事情。“善庆堂”的孩子们勤劳俭朴、助人为乐,为当地人传为佳话。

▲摄影∣胡伟生

张寿铢关心家事,不忘国事。抗战时期,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与全国各地的抗战力量站在一起,把扩建房屋和为父亲置办八十寿宴的资金节省下来,全部捐给抗日前线。因广有商脉又德高望重,在张寿铢父亲张启冠八十二岁寿辰的时候,曾历任中华民国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福建省省长的萨镇冰,手书“五代同堂”牌匾贺献,这块牌匾至今仍然悬挂在“善庆堂”的大厅中央。

▲摄影∣胡伟生

几代善庆堂张姓族人上百年来贯行朴素严格的家训,形成了良好家风。善庆堂的新生代对家风犹有深刻感受,曾有后人刊文记述,形容善庆堂它是人间最朴素的色调,生命里记忆的源头,人生旅途最温暖的驿站。家族上百年的良好家风,是一份让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最宝贵财富。

积善成德,余庆绵长!

▲摄影∣黄文浩

图片提供:永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卢凌君

上一篇: 原创婚后没有情敌的3对生肖夫妻,感情坚不...

下一篇: 每经22点|MSCI:科创板11月不会被...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