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中国先秦以下的宇宙观

时间:2019-11-14 21:38: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何新:中国先秦以下的宇宙观

何新:中国先秦以下的宇宙观

浑天说模型

中国先秦以下的宇宙观。以光作为世界的本源,光生气,气生象,象生数,这才有了天地。元气本原论跟康德星云学说和现代科学的宇宙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都认为弥漫的浑浊的原始物质是形成天体的本原。热爆炸理论把宇宙的演化作五个阶段,而这个分法和《天问》、《易纬·乾凿度》一直到《灵宪》中的分法有惊人的类似之处。

现代宇宙学说中所用的理论是基本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论和相对论,而中国古代用的只是思辨性的“气”。《易纬·乾凿度》说:“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郑玄注云:“虽含此三始(太初、太始、太素),而犹未有分判,故曰浑沦。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老子》第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易纬·乾凿度》中的浑沦,就是《老子》中的道,《易·系辞》中的“太极”,《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中的“太一”,扬雄《太玄经》中的“玄”,用热爆炸理论来说,就是宇宙开初万分之一秒(10-4)内的原始火球。东汉时许慎编的字典《说文》中说:“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古时以天地形成为转折点,现代以星系形成为转折点,这只是随着观测工具的进步,人们的眼界扩大了,其逻辑意义是一样的。(据席泽宗《古代中国和现代西方宇宙学的比较研究》)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吕氏春秋·大乐篇》:“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中国哲学认为万物的产生是由阴阳的交合而化生的。朱熹《集注》引榖梁子曰:“独阴不生,独阳不生,三合然后生。”(《榖梁传》庄三年)

庄公三年《榖梁传》注引徐邈曰:“独天不生,必三合而形神生理具矣。”

化读为“bì”(匕),变也。何本何化,即谁为主,谁为副(变)?

屈原《天问》注曰“三与参同,谓阴阳参错”。即交错也。《庄子·田子方篇》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淮南子·汜论篇》曰“积阴则沉,积阳则飞,阴阳相接,乃能成和”,《淮南子·天文篇》曰“阴阳和合而万物生”,与屈子之说并合,曰“交通成和”,曰“相接……成和”,曰“和合”,并即“三合”之谓也。

《乾凿度》:“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曰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故日混沌。”

纬书《推度灾》:“阳本为雄,阴本为雌,物本为魂。雄生八月仲号曰太初,雌生戌仲号曰太始,雄雌俱行三节,雄含物魂号曰太素。”

《白虎通义·天地》:“万物怀任,交易变化。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光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庶物施生。”

《潜夫论·本训》:“上古之世,太素之时,未有形光。若斯久之,翻然自化,清浊分别,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絪縕(烟云),万物化淳。和气生人,以统理之,是故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

张衡《灵宪》曰:“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明育庶类。”

以上皆为中国古代关于天地开辟之观念。而与现代物理学之宇宙大爆炸起源论在哲学理念上相通。

(选自何新《宇宙之问:<天问>新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上一篇: 爆笑GIF图:看笑容就知道你是男的啦

下一篇: 寒夜预测季后赛全部赛果,看到总决赛两大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