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重庆:带你去逛曾经的购物中心走进义渡古镇

时间:2019-11-16 08:10: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重庆:带你去逛曾经的购物中心 走进义渡古镇

11月12日拍摄的马桑溪供销合作社旧址

供销社(资料图)

马桑溪百货商店收藏的旧时农具

供销社的社员证

供销社?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比较久远。它好像只存在于父母所讲述的童年故事里,父亲靠一张张票据去供销社买一家人过年的酒、盐……或是母亲排着长队等待买到布料去裁剪一件件过冬的衣裳。如今,供销社这个概念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在重庆大渡口区义渡古镇,还留存着一个马桑溪供销合作社旧址。两面“百货公司”的旗帜在房顶上随风飘扬,把人们记忆深处的故事又翻了出来,虽历经沧桑、岁月更替,却风骨犹存、情怀依旧……

以前:供销社记忆 大小生活用品都有卖

“对于供销社这个地方,我还有些记忆。曾几何时,大到锅碗瓢盆,小到火柴针线,都能在这里买到,它的作用拿到今天来说,就好比是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家住马桑溪社区的居民马宗友老人比划着说,“当时马桑溪供销社里面有一个木质的大柜台,到我胸口那么高,里面摆着很多在当时看来很稀罕的玩意儿,有香烟、香皂、糖果等,后面是一个木质的多层大架子,摆放着酱油、陈醋、盐、还有布匹等。”

马宗友老人告诉笔者,自己很小的时候,最爱往供销社跑,因为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种幸福的味道,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看的。

据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不仅成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对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物价、保障供给、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永远挥不去 那一代人独有的记忆

11月12日,笔者来到马桑溪供销合作社旧址,空荡荡的房子早已没有以前“购物中心”的模样。眼前的马桑溪供销合作社,结构仍保存完整,一楼一底。一楼由三个大房间组成,其中有两间正在重新装修,还有一间则收藏着旧时的农具。

据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国洪介绍,马桑溪供销合作社建于1965年,当时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面积约152.5平方米。马桑溪供销合作社最早主要经营柴米油盐和少量的日用百货,后逐步扩大到经营百货、饮食、副杂等业务。老百姓要想添置东西,供销社是唯一的购买渠道,而且买啥都得凭票据。在那个年代,供销社俨然就是老一辈心目中的“购物中心”。它独一无二的市场角色,造就了供销社一个黄金般的荣耀时期。

曾几何时,供销社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今,马桑溪供销合作社旧址已被列入我区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场地条件将局部对外开放,重新与世人见面。

记忆中的供销社 鼎沸人声犹在耳

●讲述人:茄子溪街道永丰社区居民 周琪

我童年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街上的供销社。供销社对我来说简直就像魔术大师手里的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虽然没什么零花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但是光站在那里看着就感到很快乐,相信很多人都很怀念这段时光吧。

记忆中的供销社是红砖砌垒的门面,两扇大门,厚重结实,是古镇最好的门面房。我的父母在供销社工作,在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人们算账全靠算盘,如果玩不转这个算盘,站柜台的这个工作就无法胜任。

供销社里不但卖糖果饼干,而且还卖新衣新裤,空气里弥漫着油盐酱醋、糖果、蒜头的气味。在那个年代,这些东西都是限量版的,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得到,必须有一些票据来换取。直到现在,供销社门前的台阶,还有墙上的画,每个柜台的具体位置,每样商品的摆放,甚至供销社里几个售货员的样子,我都记忆犹新。

我家住房的斜对面,以前是供销社的食堂,食堂比古镇的房屋高出一些。食堂里的肉很香,小时候我经常呆在食堂那个窗口,就算买不起,也站在窗口不愿离开,闻着飘着的香味,也很满足。

马桑溪靠近老成渝铁路,天长日久就成了赶集地。来的人可多了,有的甚至从江津、巴县赶来赶集。由于我们供销社的食堂对外开放,每逢赶集日,里面都坐满了人。到了饭点,更是不得了,呦喝声、交谈声此起彼伏,热闹得很。

上一篇: 为确保区议会选举安全有序进行港府开始采取...

下一篇: 原创爆笑段子:唐僧回到唐朝,向唐王讲起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