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否学术造假,所在机构应该及时反应

时间:2019-11-18 12:22: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院士是否学术造假,所在机构应该及时反应

从11月15日起,有关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18篇论文造假,论文实验图片有PS痕迹等消息就一直在网上热传。目前,在最初曝出曹雪涛论文造假的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能检索到有上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超过40篇。对此,曹雪涛于15日下午作出回应:“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我会给大家一个回复。”

曹雪涛还表示,对被质疑的研究的分析仍在进行中。基于截至目前的分析,以及从同事和同行那里收到的补充反馈,他希望补充一点——“我仍然对这些论文中得出的科学结论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复性,充满信心。”曹雪涛说,无论如何,在监管和实验室领导方面,没有任何借口出现失误。

质疑的证据截图

曹雪涛校长拥有颇具传奇色彩的求学经历。出生于1964年的他,26岁时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28岁时,他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时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1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从2017年起,曹雪涛担任南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鉴于医学研究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竞争领域,所以曹雪涛也有大量论文刊发在英文期刊上。而此次对曹雪涛的论文质疑,也来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曝出曹雪涛论文图像异常的人,是曾供职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Elisabeth Bik博士。从2016年起,Elisabeth Bik辞掉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

知乎专业分析

事实上,早在2014年,Elisabeth Bik博士就在无意间发现了曹雪涛作为通讯作者的三篇论文有可疑之处。她认为图像异常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有意为之,另一种则是“诚实或者无意的错误”。然而,Elisabeth Bik的曝光无异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曹雪涛被平台上的学者所聚焦,最终曝光了他作为作者或共同作者的40篇论文,涉嫌存在图像异常方面的问题。在这40篇论文中,“诚实或者无意的错误”到了占了多大的比重,构成了一个问题。

当媒体曝光自己涉嫌学术不端之后,曹雪涛的回应及时而简单,“查完了会给大家一个回复”。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显然不是说曹雪涛自查自纠,然后再回应学术界和媒体界,而是当事人接受学术调查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由调查委员会向学术界和公众发布调查公告。不过,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南开大学还是中国工程院,都没有就此事做出公开回应。

微博热议

近年来,对于大牌学者,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论文真实性质疑可谓层出不穷。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药理学专家李连达曾因论文造假,被浙江大学解除了药学院院长一职。但中国工程院并未取消其院士称号,也未公布调查结果。2014年,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申报论文材料有“不实事求是”行为,但中国科学院也未对王正敏进行除名。

曹雪涛回应论文造假一事

从反应的速度到程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都呈现出失位或迟缓的问题。那些被曝光的院士,即使被所在学校或科研机构认定存在学术不端,最终也很难被处理。而这也恰恰是许多青年学者所忿忿不平之处:为什么学术不端付出的代价可以如此之低,长此以往,等同于鼓励造假,鼓励剽窃,中国学术界的诚信和进步都将无从谈起。

也因此,我们期待从曹雪涛校长、院士论文被质疑开始,学者所在机构应该形成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完全地向公众通报调查情况;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不应该仅仅作为“只进不出”的荣誉榜,对于调查确认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学者,应该采取零容忍态度,予以终身除名。

编辑:何起良

上一篇: 最大雪量27.8毫米黑龙江6地市出现暴雪...

下一篇: 黄河沿岸4座古都评出“镇都之宝”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