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色素瘤治疗已见曙光,但道路依然漫长

时间:2020-11-02 10:00: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受访专家:郭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健康时报记者 孙欢)2010年上映的电影《非诚勿扰2》,让很多人初次了解到“黑色素瘤”这个在中国人中并不常见的肿瘤。电影里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因黑色素瘤过世,让人们对于这一“小众”癌种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感到闻“黑”色变。

10年过去了,“李香山”们的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晚期黑色素瘤治疗药物只有化疗药物,单药治疗100个人里仅有不到五个人有效,生存期半年左右。如今治疗黑色素瘤不仅有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而且还可以联合用药。黑色素瘤正逐渐成为一种慢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告诉记者。

漫长“黑”夜,免疫治疗带来曙光

在美国,黑色素瘤是发病率排在第5位的肿瘤。而在中国,黑色素瘤发病率仅约为十万分之一,大概每年2万例左右。“在过去,其他很多肿瘤研究和治疗陆续取得进展的同时,黑色素瘤却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临床医生和患者长期面临没有好的治疗方案的困境。面对黑色素患者急切的治疗需求,化疗、放疗等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案却对黑色素瘤几乎无效,”郭军教授如是说。

幸运的是,由于黑色素瘤具有明显的肿瘤相关抗原,即肿瘤识别标志,使之成为了整个免疫治疗探索的“试金石”。研究者们以黑色素瘤作为首个目标,免疫治疗对其展开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的全面探索。2011年,肿瘤免疫治疗在美国获批,黑色素瘤作为首个获批的适应症,让全球看到了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巨大前景。

从5%到53%,免疫治疗支撑起黑色素瘤治疗的“脊梁”

肿瘤免疫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探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迅速转化为临床治疗上的巨大获益。美国癌症协会(ACS)在2020年1月发布的《癌症统计2020》(Cancer Statistics, 2020)指出,2013年至2017年,20至64岁人群的黑色素瘤死亡率每年下降7%。“过去美国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而现在已经达到了约53%。”郭军教授介绍道。“我们将免疫治疗称为黑色素瘤患者治疗的‘脊梁’!先有免疫治疗PD-1单抗这个脊柱,其他的肋骨如‘PD-1单抗联合化疗、PD-1单抗联合靶向、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其他方案’才得以延伸出来。”相比其他治疗方法多的癌种,黑色素瘤患者只有这“一根脊梁”。

致力创新,中国黑瘤治疗迎来中国方案

2018年,随着进口药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和本土创新药拓益(特瑞普利单抗)两个PD-1单抗相继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我国黑色素瘤患者也开始接触到PD-1单抗治疗这一国际前沿疗法。资料显示,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17.3%,疾病控制率达57.5%,中位总生存期达22.2个月。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有自己的特点,亚洲黑色素瘤人群以肢端(约占50%)和黏膜(约占22%~25%)亚型为主,与欧美患者(以皮肤亚型为主)有着明显差异,完全采用西方免疫单药方案的治疗效果有限,还需要研究者与药企更关注本土特殊临床需求的满足。”郭军教授介绍道。

为此,郭军教授团队开创性地将国内创新药特瑞普利单抗与阿昔替尼联用,开展中国特色的黑色素瘤亚型的研究,使得黏膜黑色素瘤的疗效从10%提高到近50%,因其突破性的疗效,该联合治疗方案也于今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资格认定。此外,特瑞普利单抗针对中国黑色素瘤各亚型患者开展的一线治疗、辅助治疗等临床试验已达6个。

“国产PD-1单抗的上市给了我们本土研究者更多机会去针对中国高发的黑色素瘤亚型进行临床研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只有国产的PD-1单抗有这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郭军教授不无自豪地说到。

翘首以待,“小幸运”变成“大幸运”

“近年来国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也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郭军教授说到。的确,目前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国家医保是对老百姓最重要的医疗资源。目前国家医保目录中的黑色素瘤治疗药物,除了基本的化疗药物外,2017年新纳入了靶向药佐博伏(维莫非尼)。佐博伏的纳入对BRAF V600突变的黑色素瘤患者是一大喜讯,但BRAF V600突变患者在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中的占比不到四分之一,绝大部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医保目录内仍然只有化疗的选项。且靶向药的特点之一是容易出现耐药,大部分患者半年左右会再次发生疾病进展,进展后仍需回归到以PD-1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上,对PD-1单抗的临床需求可见一斑。

最近郭军教授收到了一位黑色素瘤肝转移老病人的来信,询问免疫药物的慈善项目。“在以前这样的患者可能只有四个月生存期,可目前她经过特瑞普利单抗等治疗后已经迈入了第七年。”郭军教授告诉记者,这位患者是幸运的,她选择了接受免疫治疗并申请到了慈善援助,而另一些人因为经济条件所限选择了花费更低的化疗。据了解,化疗对于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有效率仅为5%左右。

“对于黑色素瘤患者来说,如果像特瑞普利单抗这样的免疫治疗药物能够进入医保目录,意义将是巨大的!其他的联合疗法都可以在这基础上进行使用,病人可选择的方案就会更多,患者的希望就会更大。”郭军教授充满期待地说。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两款获批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PD-1单抗,进口产品的年治疗费用大约在60万元(按患者体重60公斤计算);而国产的特瑞普利单抗年治疗费用不到同类进口药物的三分之一,为18.72万元,对于符合条件的低保低收入患者还可申请慈善援助,年治疗费用进一步降低至10.08万元。

企业和慈善机构提供的援助方案虽能帮助到部分患者,但可以覆盖到的人群有限,对于不符合援助条件的患者,还需要更多支付方式的支持,帮助患者及其家庭减负。因此,黑色素瘤治疗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还需迎着曙光,翘首以待PD-1单抗这个“脊梁”方案早日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把少数患者的“小幸运”变成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共同的“大幸运”。

上一篇: 今年8个重磅新药上市!肿瘤、糖尿

下一篇: 86岁奶奶患上卵巢肿瘤,多学科医生联手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