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把家长逼疯?减负莫陷入减质的误区中

时间:2019-10-30 17:22: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减负”把家长逼疯?减负莫陷入减质的误区中

“来啊,一起做学渣啊”……近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在朋友圈里刷屏,也引发网友热议。主要提到的是南京正在进行素质教育减负工作。文中表示,先是各种“不许”,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等。

图文无关

与此同时,浙江也发布了浙江中小学生减负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小学生早上上学时间全面推迟至8:00以后,小学、初中早上上课时间分别不早于8:30和8:00。小学一、二年级不得以纸笔测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小学所有学科不得组织期中考试。家校合作保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 9小时、 8小时。

不出所料,浙江减负新规,也在舆论场上引发了争议。有网友直言,这样减负后,孩子考上大学的几率还有多大?还有家长表示,家里的事轮不到你们管,孩子作业不做完休想睡觉。

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南京,还是浙江,相应的减负举措,好像都很难过家长的这一关。很多家长甚至直接把减负看作是“制造学渣”,看作是孩子未来发展的现实牵绊。这样的话,相当于直接把减负与家长和孩子美好未来放在了对立面。如此对立状态,显然是走偏了。

走偏的根源,无非在于两点。第一,减负之后,孩子还是要面临中考和高考等重大人生选择,目前来看,这两场大考的本质依然是“唯分数论”。还有,学习竞争和未来的社会竞争,仍很激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如果任由孩子减负下去,那孩子输掉中考、高考以及未来人生的可能性就更大些。

第二,受中高考等教育制度的影响,教育焦虑在全社会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也陷入了“唯分数论”的误区,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畸形功利的教育观。这种思想观念层面的“荆棘”,也在给当下的教育减负添堵。

其实,减负所产生的现实争议,究其根本,还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但就现实来看,两种模式都没有完全取代另一种模式的可能性,两种教育模式的碰撞、融合和发展,才是当下的主流。如果能认清这一点,那就切莫盲目在现实中放大其中任何一种模式的所谓弊端,而应该实现两种模式的相互妥协和相互进步。

直接把减负看成制造学渣,视其中的素质教育追求而不顾,这显然是偏激不合理的,甚至有将减负“妖魔化”之嫌,本质上是拿着应试眼光来看减负,看素质教育,这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现实磨合。当然,南京和浙江的减负规定和现实践行,还得循序渐进,要得到家长方面的配合和理解。

最重要的一条是,学校方面得明确且保证,“减负”不是“减质”,“减负”的目的也是在为打破单一的评价体系做努力,减的是功利,增的是科学。减负之后要看到两种效果,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合理化,另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全面发展呈现积极向好态势。而这一点,则需要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教育机制的出台,需要相关部门、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整体的教育制度改革,还是要和减负的追求,保持高度一致,最大程度规避“减负之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更少”这样的尴尬局面发生。而在减负和其他制度性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要警惕新的负担产生,如果存在,要及时纠偏。

说白了,只要各方配合得当,积极发挥作用,真正追求“为了孩子的一切”理念,让减负转换成“提质增效 ”,那制造学渣的说法便是危言耸听,无稽之谈。恰恰相反,在祖国的花朵中会冒出越来越多的精英学子,他们既健康,又有很好的学识。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默城

编辑 余孟祥

【版权声明】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归红星新闻(成都商报社)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 《少年的你》:残酷青春背后的“高考神话”...

下一篇: 特斯拉Q3盈利,马斯克已为新能源车找到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