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断案看民事法官的诗情“法”意

时间:2019-10-31 17:29:1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吟诗断案 看民事法官的诗情“法”意

原标题:爱写诗的蔡景光:让司法更有温度

如果说法律精神的公平、正义代表理性,那么诗歌则是感性的代表,要想将法律精神与诗歌意境结合得浑然天成、相辅相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作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的青年员额法官,蔡景光近年来审理的案件,撤诉率达到了76%。爱写诗、爱生活、更爱司法的他,在民事审判道路上演绎着自己的诗意青春。

工作之余,蔡景光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悟。

蔡景光创作的诗歌。(任冰玉摄)

红螺古刹藏一秋,紫藤牵牛别离愁。

忧思往事凝眸远,归枕梁溪岁不留。

——《红螺思》

你可能想象不到,这首诗是出自法官之手,更想象不到,这样的诗词,蔡景光在几年间创作了几百首。“法学理论可以提升法官对案件的理解力,司法技能可以帮助形成符合实际的判断,而诗词可以提升法官的人文素养,宽厚的人文素养可以使法官注重对人性的体察,具有人文关怀和同情心。”蔡景光说,读诗写诗能让他在审理案件时更敏锐地把握到当事人的情感诉求,妥善审理案件。

此前,蔡景光审理了一起因“鸽子毛”而引发的相邻关系纠纷,原被告双方是住在一起20多年的老邻居,关系一直融洽,原告赵大爷住在4楼,被告崔大爷住在5楼。几年前,家住5楼的崔大爷喜欢上了养信鸽,到信鸽协会申请养鸽证后,便开始在自家阳台上养鸽子,几年时间内,信鸽数量也从最初的几只变成了几百只。问题来了,鸽子的羽毛和粪便经常会掉落到4楼的阳台和纱窗上,赵大爷跟崔大爷交涉过很多次,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矛盾也不断升级,由最初的争吵变成大打出手。

“尤其是夏天,掉的鸽子毛把我家纱窗都堵住了,衣服也没办法晾出去,又吵又臭,必须挪地儿。”在庭审中,赵大爷非常气愤。

“我有信鸽协会颁发的养鸽证,我是合法养鸽,你凭什么管我。”崔大爷也毫不示弱。

“很多时候,民事案件都是双方当事人为‘争一口气’,作为法官只有真正理解当事人才能共情。真正共情,才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蔡景光说,他通过上门实地勘察和谈话,发现崔大爷是用孔眼很大的铁笼子饲养信鸽,只要在底部加一层垫板、四周围上纱网完全可以避免粪便和羽毛的掉落,但之前因为赵大爷态度不太好,让崔大爷在其他邻居面前很没面子,所以就赌气不安装防护措施。得知这一情况后,蔡景光从“远亲不如近邻”的情感角度出发,提出了调解方案:崔大爷为鸽子笼添加防止羽毛和粪便掉落的细网,并配合赵大爷清理纱窗。随后,蔡景光还亲自去帮忙一起清理鸽子毛、铺设细网,在他的努力下,两家冰释前嫌。

有人说,能写诗作词的人,情感必定细腻而丰沛,而具备这种情感特质的蔡景光在审理案件时总是能够兼顾法理、情理,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让公平正义真正落地。他常说:“每个案件对于我们来说是工作,但却是当事人的伤疤,我就想着怎么能把他们的伤疤抚平。”

孤寂的倾听,空放的鸟鸣。

夏夜的宁静,缠绵的树丛。

——《倾听》

蔡景光认为,倾听是民事审判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包括案件的信息,当事人的人格、性格、处事方式等信息。也是尊重当事人,体现司法温度的重要方式。”

“如果判离婚,我就跟你没完。”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涨红着脸,高声在法庭里嚷嚷着。

这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正是这起离婚官司中女方小李的父亲老李。

几年前,老李将才华出众、老实憨厚的小王介绍给自己的女儿小李,两人经过短暂的恋爱,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婚后的生活却没有想象中的甜蜜,小王受不了小李骄傲蛮横的“大小姐”脾气,小李对于小王的冷漠态度则是怨念满满。最终,小王以夫妻感情不和为由向法院起诉离婚。这个案子到蔡景光手上的时候,已经是第三次诉讼。据了解,第一次起诉,小王坚决要离婚,小李认为双方还有感情不同意离婚,法院因此没有判离。没过多久,小王又来起诉离婚,法院经过调查认为确实达到了法律规定的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条件,最终判离。而小李一家却“炸开了锅”,老李认为女儿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是法院“偏心”小王,找到法院大闹。可能因为压力过大,小李在精神方面也产生了问题,上诉后案件被发回重审。小王则铁了心要离婚,第三次站在了法庭上。

在这次的庭审中,老李父女的情绪特别激动,小李几度情绪失控。蔡景光在阅卷后意识到,法院之前的判决没有问题,只是老李一家对于结果还难以接受,再次宣判的结果还是一样,要想真正案结事了,关键是怎么解开老李一家的心结。

庭审结束后,蔡景光热情接待了老李,从下午4点到晚上10点一直耐心地听他倾诉,并设身处地给他分析情况,站在他的角度耐心开导。“那一次,他走的时候,双眼噙满泪水,握着我的手说,这么多年,法官还肯花这么多时间听我讲,我心中的委屈说出来了,心里轻松多了,非常感谢法官,我相信法官是公正的,不管怎么判,我都接受。”这件事情对蔡景光触动很大,从那起案件后,蔡景光更加注重倾听在审理案件中的应用,让当事人能够获得充分的信任感。

“你的路没人替你去走,所以体验人生才能完美,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可以边走边成长。”

——《随笔》

2004年,蔡景光以高考61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我是从农村考出来的,上学期间,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太多帮助,在工作中我也想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2011年硕士毕业进入石景山法院后,蔡景光把感恩之心化作对工作的热情。2015年以来,蔡景光审理的案件中,调撤率达到了76%。

今年,应母校之邀,蔡景光为该校法律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青年职业规划”和“法律人莫让时光虚度”的专题讲座。讲座中,他从自己考入大学开始讲起,与同学们分享成长经历,以法院工作为切入点从“司法裁判与现实困境、回应关切与舆论审判、调解与判决的关系、提高业务能力与处理人际关系”四个方面进行讲解,给师弟师妹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很多宝贵建议。

除了跟同学们的交流,蔡景光通过审判,开始走出法院,将普法课开进企业。在审判之余,他还积极撰写普法文章、论文、案例和信息。人们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蔡景光来说,他已把自己的“诗和远方”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诗词可以让我在浮躁的社会中永远怀揣一份情怀,感受生命与生活带给我的感动”。

在蔡景光看来,只有真正热爱生活,才能让司法有温度,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有人觉得民事法官接触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案子,太不高大上了,但我觉得我接触的是老百姓的人生,感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能为他们做一些事情,我觉得特别满足。”

(来源:法报北京 微信公众号 记者:徐伟伦 邢星)

上一篇: 湖南省药检院:发挥好国家口岸药品检验所作...

下一篇: ST康美转让广发基金9.458%股权获批...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