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那个时代,偏远的农村先走出来的“读书人”

时间:2019-11-06 14:59: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致敬那个时代,偏远的农村先走出来的“读书人”

读书是为了一个目的,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带有目的性的读书,没有什么不好!

读书,是每个人的都伴随一生的事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家庭,都将读书这个事情看得尤为重要。无论哪个朝代,都在倡导民众多读书,每个时期推崇的知识文化有可能有一定的差异。

翻开中国的历史,各朝各代有各有不同,推崇儒家思想较为具有代表性。另外包括道家、墨家、法家,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重要位置。

我们这代人,儿时父母就教导我们,多读书,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实际上那时候,这个所谓的出息到底什么,在儿时的我们还不是那么清楚,而在父母的心里就是成为“那谁家的那个谁”,如果你生活在农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成为那时候大家羡慕的城里人,有一个正式的工作。 而在当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时代,到了一定年纪或是不同的阶段,读书,也许是唯一让你能静下心来,剔除浮躁,回归自然本性。

致敬那个时代,偏远的农村先走出来的“读书人”

在父母的心里,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有机会走出去,才能摆脱农村生活的艰辛,曾经70年代,80年代的孩子,因为国内教育条件的限制,上学在农村所面临着各种问题。

记得那时候,乡村小学一个班级开始还有20几个学生。一个班主任,主要承担数学、语文,体育很多科目。而且那时候很多老师都是非正式编制,老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老师都有对学生体罚的行为。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然而那时候,因为几块钱的学费很多农村家庭都是捉襟见肘。

我记得每年开学的时候,我最拍的就是开学的哪几天,因为学费的问题,当老师问,给老师的回答就是,我爸说过几天。然后这个阶段老师就会不断的提醒你,记得回家要学费。现在想想还是多少有些酸楚。

逃离,也许是一种最好的解释。

那时候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所谓光饶门庭,就知道如果不上学,就要回家种地,或是有些父母的一顿暴揍。这也许是我们很多那个时期读书的方向,逃离这种生活。

记得读书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曾经常说的一句话,学生学生,以学为生。在学生时代,不好好学习就是混吃等死。

今天当我们已经成家立业,步入社会的时候,回首过往。读书这个事情,也许因为工作的原因、个人时间的不同,有的人读了更多的书,或是在某一个方向建立起了自己的权威。也有的人也许很少读书,因为觉得没啥用了。用读多少书这个事情衡量一个人以后能为自己带来多少实际的物质财富,这个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现实社会中,确实很多人不一定是通过读书获取的财富积累的,而且大部分人也没有读过那么多书,也同样的生活的很好。

我们提倡带有目的性的读书,更多的是提升自我的价值,包括内在的。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物质基础很重要,同时如何正确的获取自己的财富也更为关键,一时之利且不能长久。 读书,是每个人修生养性的最佳方式。

回归,落叶归根,书同本源。

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会更加精彩

1、碎片化阅读,没有好坏之分。

我们周围的朋友一定有喜欢读书的,时长书不离手,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许读的不一定是纸质图书,电子的便捷性也方便大家阅读。当然,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

2、阅读是一种感染,

你周围的人如果都在读书,也许你就不会如此烦躁

3、选择的重要性,选一本可以终生读的书

选定一个方向,就如果我们选定一个职业一样。

4、读书的“仪式感”,很重要

鼓励方式的教育的背后也要有鞭策,让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读了几十年的书,我们真的讨厌他们么?

如果即使我们平时书看得不多,但是我们的孩子也希望如此么?

这些答案应该大多数人,都希望多读书,更希望孩子多读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读书,我们何以让孩子多读书,每天我们手机不离手,你是在读书呢?还是在看一些无关痛痒的娱乐八卦。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直播、短视频、朋友圈,占据了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空闲时间。每个家庭都天天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写作业。课外班报了无数,但是意义何在。

孩子真正学到了什么?

现在有很多人说,童年最好的礼物就是与孩子的陪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也许我们真的很忙。有的家长认为回家后,手机也许是自己的放松的一种方式,手机不离手。上班没有时间看这些,下班后后手机不离手,甚至吃饭的时候,也将手机放在前面。难道这就是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么?这个值得我们每个家长思考和反思。

文/ 马玉华 长春

上一篇: ​16年,我们一路同行│新京报16周年特...

下一篇: 原创李青友||这些南阳童谣,没有输给岁月...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