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周国平谈科技向善:科技应该有功用、社会、伦理、精神四个层面的善

时间:2019-11-11 14:25:1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周国平谈科技向善:科技应该有功用、社会、伦理、精神四个层面的善

右二为学者周国平

搜狐科技讯

11月的第二个周末,腾讯举办2019年度腾云峰会,腾云峰会关注科技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分享在互联网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情景下,前沿技术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今年探讨的主题是“在数字世界安然栖居”。在腾云峰会上,作为与会嘉宾,学者周国平在现场表达了对于科技的担忧,同时也表示,科技向善,应当有功用、社会、伦理、精神四个方面的善。

以下为周国平的叙述。

首先我说一说我对“科技向善”的理解,因为善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古代希腊的哲学家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哲学讨论的核心就是善,善就是good,就是好的。他们一直在讨论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实际上就是哲学的一个主题。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说,科学技术怎么带给人们一种好的生活,这就是向善的含义,能够让人生活的好。

我的理解,(科技)向善应该是有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功用的层面,就是它的实际用处,科学技术肯定在功用的层面上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会带来进步,会带来效率,会带来方便甚至是舒服,能够提高人的物质生活的这种水平。人能够从中得到的享受,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功用层面还包括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文化的功用的价值,比如刚才程武先生说的用科技来保护故宫的文物,这实际上也是它的功用的层面,即对于文化的功用价值。这是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社会的层面。社会的层面,善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公平正义。怎么样让科技发展过程中,它的成果能够让社会各个阶层得到比较平等的享受,其实“科技共惠”就是这样的概念,所有人都能得到科技发展的好处。另外包括比如互联网上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怎么样兼顾,这实际上也涉及到公平正义的问题。

第三个层面是伦理的层面,伦理的层面就是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怎么样不要损害、要去尊重人类那些最基本的伦理价值,比如生命的价值,人性的价值,还有比如家庭、爱情这些价值。因为这个问题是比较尖锐的。现在科学发展最前沿的科学有两个领域:一是生命科学;二是计算机科学。

这两个领域里都涉及到伦理的问题,生命科学最明显,包括生育的干预,试管婴儿,代孕母亲,还有基因工程、克隆工程,所以生命科学的发展其实是对人类伦理的一种挑战。现在对生育的干预本身其实已经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对家庭的亲子关系的价值,夫妻关系的价值,家庭伦理构成的一种威胁和挑战。如果说基因工程以后真的能克隆人的话,传统的家庭观念是完全不存在了。

这些问题就是到底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技术发展的问题。科学本身真的是中性的,没有善恶之分,但是技术是对科学的运用。科学是大自然的知识,技术就是用这种知识来改变事物为人类的利益服务。技术本身是有善恶的,从伦理角度来说要不要给它设定一个边界,包括计算机科学,像人工智能,其实人类也会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

第四个层面是精神层面。人不但要自己的物质生活要发展,前进,变得越来越好,但光是物质层面的话,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还要有一定的精神层面的存在,他的基本生活品质是要保证的。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当中,科技肯定能促进物质的进步,与此同时怎么样能够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品质?这个问题其实科技本身不能解决,必须要使科技和人文合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这次峰会要讨论一个主题就是,我们科技和人文到底怎么合作?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合作? 其实这个问题对我是不存在的。很简单,我的数字化的版本都是出版社操作的,我也不管,效益也不好也无所谓。我现在大量的作品是用我自己的公众号来发布的,公众号当然是不收费的,但是有流量,有了流量就有广告,比稿费多多了。

但我想接着说说哲学家对科技的担忧。哲学家对科技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从近代开始的时候,比如说培根。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培根是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第一个巨人。培根对科技是大声疾呼的欢迎,他有一本最重要的著作《伟大的复兴》就是指科技。

我们现在到了这样一个时代,那本书里有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成了名言。所以我们靠知识、科学技术,能够成为大自然的主人,我们能够在地球上建立一个驾驭万物的帝国,这是它的伟大的复兴。培根对科学技术是完全拥抱、欢迎的。

但是到了现代,到了十九世纪以后,哲学家对科技的批判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其中最典型的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海德格尔主要的观点是什么?他说技术这个东西不仅仅是一个改变事物的手段,它是人类对待大自然的一种态度、一种方式。

在技术的方式下,大自然的万物都变成了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功能,都变成了资源和能量。大自然万物失去了自身的存在和价值,他说这样一种方式的问题是很大的。发展下去,人自己会变成一种功能,不再有人性了。

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去世的,其实现在的这些科学技术还没有,刚开始有试管婴儿、人工授精,他看到了试管婴儿就说,总有一天,人会变成可以按照计划来制造的人力物质。很有预见性。当时电脑产生的时间也不长,他看到电脑以后说,总有一天,人类会被语言机器、信息机器支配。这其实也是一个很有预见性的观点。

所以我就想,从现在来说,数字化和互联网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的便利,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二三十年以前,我们都很难想象在今天一部手机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定了,我们很难想象会有这样的生活,我们也很难想象通过微信联络这么方便。

2000年的时候,我参加南极科考队,到南极生活了两个多月,那个时候要往家里打电话是多么困难,要通过海底光缆,一个电话不仅很贵,而且要跟家里约好时间,通话匆匆一两分钟就结束了,花了不少的钱。现在走遍天涯海角,这种联络几乎不用花什么钱,便宜得不得了。科技带来的便利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我们确实应该想到它的一些负面作用,我们怎么来解决?我想讲一点技术对文化造成的影响。一个美国记者基恩,他有一本书叫《网民的狂欢》,里面有一个观点值得我们思考。他说现在互联网时代,业余写手取代专家成了文化的主宰。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维基百科谁都可以编条目,虽然是业余写手写的东西,但是它成了人们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全球网站的点击量占第17位。而大英百科全书网有10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和4000个各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的阵营来写条目,它的点击量在全球网站排第5000多位。

如果这样的话,人们接受信息不是从可靠的来源,而是谁都可以写的网络,里面充满了一知半解、道听途说,有时候甚至是胡说八道。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很多人看的不是书,是这些网上的信息。这就有一个问题了,现在人们说阅读快餐化,那这种是不是阅读?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上一篇: 美媒:中企开发的APP从美国用户获益呈增...

下一篇: 今明两年财运一般,最好与人合作求财的生肖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