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思考,受益一生

时间:2019-11-12 16:27: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学会思考,受益一生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这个问题,透露出为人父母的焦虑——担心孩子不会思考。

而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首先需要学会提问。但是前提是,父母也必须懂得提问的技巧、懂得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懂得应对孩子提问姿态,和回复的技巧。

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主动提问的能力呢?

有一个核心原则是——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只有一个优点——让孩子的好奇心快速得到满足,答案直接了当,就像吃快餐一样一下子喂饱你。

但是有3个缺点:

1、“快速,直截了当”地把答案告诉孩子,就是将知识灌给孩子,剩下就直接“理解知识”了,然后又进入到学校式的“记忆力”锻炼,开姶背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失去探索的习惯,失去了刨根问底的精神。

2、失去了让孩子犯错的机会,无法体会一波三折寻找答案的过程、以及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和满足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3、时间一久,孩子的思考力逐渐弱化。等到有一天,孩子对于知识的灌输感到饱了,对知识失去吸收的耐性,甚至对知识的被迫灌输感到厌烦,甚至恶心,通常就会出现一个可怕现象:“学习终点”,这个东西出现在“毕业离开校园”或是“期末考考完了”。很多孩子把书一扔,就不愿意再学习了。

我很理解家长为什么习惯快速而直截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因为上一代也大多是这样教育我们。但是作为家长,得先知先觉,知道这是一个不太好的循环,知道这是一个1胜3败的结果。

拥有深入思考的能力,能帮助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分析找答案。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深入思考的三个方法。

孩子提问题

可以先把皮球踢给孩子

那该怎么办呢?我举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天,你和孩子到超市买东西,你让孩子去厨房拿上环保袋。这时候,你的孩子问你:“为什么买东西都要带着这个袋子呢?”

请问,你会怎么回答昵?

这个时候可能你会说:“这个叫做环保袋,能把蔬菜鱼肉带回家,如果没有这个袋子,就必须花3毛钱买塑胶袋,但是拿回家后丟掉了,就变成多余的垃圾。所以我们自备袋子,避免制造多余的垃圾。”

如果你是一位博学的父母,你还会继续解释道:如果垃圾变少了,就能减少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对地球不好的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让地球不健康。所以为了地球健康,买东西都要记得带环保袋,懂了吗?”

所以家长滔滔不绝地解说,虽然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望,却剥夺了孩子“自主思考的机会”,没能让孩子真正去思考为什么。

所以,这个方法是:不说答案,而是不断用各种问答题反问孩子“What do you think?”先把皮球踢给孩子,让孩子去思考,然后倾听孩子的看法,有必要时就和孩子一起思考,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这是一个很重要,并且基础的方法。

所以,如果你明白了这个方法的道理之后,你可以这么说回答环保袋的问题:

“你觉得为什么妈妈要带环保袋去超市呢?”

让孩子先回答,这时,不妨自己偷偷在口袋里装一个环保袋,等到结账的时候,“还要花3毛钱啊!”

孩子会突然明白这个道理,带环保袋原来可以省3毛钱,然后再把那些“环保意识”、“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等理论顺理成章地说出来,孩子自然会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在真正的生活场景中的讨论,让孩子的思考更深入。

培养孩子思考、提问的能力,最重要的关键其实不是学校也不是老师,而是父母。学校的规定我们束手无策,但是培养孩子的主动权却紧紧攥在我们手上,所以学校不可能胜过家庭。

此外,培养孩子思考能力没有那么难,生活就是一个培养思考力最好场策,是学会提问的宝库。所以在每一天、每一次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应答,都是宝贵的训练机会!

方法1:换位思考

有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牧场里。

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牧场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不屑一顾: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为了挤奶和剃毛,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你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呢?

因为立场不同,角度不同,所以绵羊和奶牛是很难体会到猪的痛苦与绝望。因此,只有你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真正的感受。

此外同学们以后在学校讨论的过程中,当组员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不要先否定,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也许你会理解对方到底是如何思考的,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这也是情商高的表现。

这里也和各位家长说一下:咱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例如,有一些父母呢,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经常会通过“罚站”去斥责,长此以往呢,孩子会非常缺乏安全感,做事就会非常寻求保守,生怕自己出错。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需要换位思考,(老话)“蹲下来,体会孩子的世界,才会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此外,在换位思考基础上,可以尝试多角度思考。

模拟课堂情景,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讨论:“各位同学,你们认为好的学校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呢?”

学生:“没有校园暴力。”

学生:“有标准足球场的学校。”

学生:“食堂伙食好。”

接下来,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再次思考,思考好的学校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呢?

例如,从父母的角度看,好学校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我想从母亲的角度来思考。”

妈妈应该会说:“能培养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

再换一个角度,从“校长”的角度看,好学校是什么样的社会呢?

你不妨来思考咱们分析分析:老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说出答案,然后再切换不同的角度,从别人如父母、校长甚至是公司的老板角度,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这样的讨论你会学着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更客观、更全面地分析,让思考更加深入。

方法2:转化问问题的思路

假如你想在墙上打一个钉子,挂一幅画。然后你在工具箱间里到处找锤子,在心里念叨的都是锤子呢锤子呢锤子放哪了?

妈妈。锤子在哪呢?你还记得吗?

妈妈说:“哦,锤子被隔壁的叔叔上周借走了。”

于是你摇摇头,“好吧,那就明天再挂画吧。”

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你大脑中的问题一直都是:锤子在哪?所以你对工具箱里的扳子、改锥、铲子、钳子等等都视而不见。

但如果你换个提问的角度,往后推一步,“能敲钉子的东西在哪儿啊,能敲钉子的东西在哪儿啊?”

这个时候,工具箱里的扳子、改锥、铲子、钳子都进入到你的眼里。

如果,再往回推一步,什么东西可以帮我挂一副画呢?

这个时候思路会更宽,除了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有图钉,双面胶,胶带等等。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同理,之前在德国dschool,参加设计思维工作坊训练的时候,其中一个小的任务就是:设计一个钱包。

但是如果你总想成,钱包啊,就是四方形、长方形,里面一层一层,有各种卡槽,拉链的东西。如果这样想的话,思路就会被限制。

如果退后一步想,设计一个“赚钱的东西”,这样思路就一下子打开了。(不再是长方形,正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可以卷起来,等等)

再往后退一步思考,未来还需要钱包吗?会不会都是一个虚拟的钱包。那么“虚拟钱包”未来会长什么样呢?

同样的道理,“设计一台自行车”(你的思路可能会被现在自行车的样子束缚。2轮子,一个车把,加上一个车座)

但是如果让你重新设计一个“便携式出行的设备”,那就可以五花八门地想。说不定真的能想出下一代改变大家出行的设备。

总而言之:各位同学,当你深入思考的时候,可以转化问问题的思路,将思考的范围一层一层的放大,这样,你思考的视野就会越来越宽。

方法3:分析问题的基本原理

咱们大胆设想一下:你所搭乘的轮船快沉没了,哪些东西可以救你一命? 你能想出几件呢?(你来想一想)

思考这个问题,你就要抓住问题的核心。“如果船沉了,救命的东西会是什么?”(原理:当然是可以浮的物品,或者是运输工具,能够载你离开。)

进一步再思考一下:一件物品为什么会浮,是依据什么原理?这是你深入思考的下一步。

例如,铁块会沉在水中,船会浮在水上,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铁会沉下去?为什么铁做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

通常我们会觉得铁块比木块重,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体积一样大的铁块、木块比起来铁块比较重,也就:铁块的密度大。

密度是什么呢?密度的定义是“质量/体积”(单位体积的质量),水的密度等于

1g/cm³,所以密度比水大的东西比如石头、玻璃、铁块放在水中都会沉下去,而密度比水小的东西比如木塞、塑料盒、矿泉水瓶子就会浮起来。

所以呢,铁船会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加上船内部的空间后,体积变大很多,因此“船的密度”变得比水小,所以能浮在水上。

当你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如果你想要浮在水面上,需要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设法增加体积即可。从而能够在水上浮起来。

怎么办呢?你可以带游泳圈(就可以浮的起来),再或者,你可以大大地吸一口气,让肺部的体积增大,从而可以比较容易浮起来了。

所以,如果你从最基本的密度去着想,相信你可以想到更多可以救你一命的东西。

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深入思考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换位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多角度思考。

第二个方法是“转化问问题的思路”,后退一步,打开思路。

第三个方法是“分析问题的基本原理”,这样你的思路会更加地清晰,延展性也就越宽,从而避免胡乱思考。

上一篇: 猫科动物界的“天山童姥”,拥有出色的战斗...

下一篇: 原创多达五种设计!夏普可折叠电视新专利曝...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