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会唱山歌的庐江人

时间:2019-11-14 08:28: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会唱山歌的庐江人

作者:查从俭

制作:童达清

第606期

当你到查济旅游时,在二甲祠中,每逢星期六与星期日,都会有民俗表演。其中有一位老者,头戴草帽,肩搭白毛巾,手推耘田耙,放声高歌:

正月梅花朵朵开,二月杏花迎春来。

三月桃花红似火,五月栀子心中黄。

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菱角漂水上。

八月桂花十里香,九月竹花笑洋洋。

十月芙蓉赛牡丹,霜打雪压腊梅花。

山歌婉转悠扬,荡气回肠,听者伸颈摆首,踏足拍掌。表演者就是朱元玉。

朱元玉,今年71岁,查济富春组人,祖籍安徽庐江。解放前夕家乡发生了大水灾,庄稼无收成。其父朱守富听同乡说江南风调雨顺,就携妻带两儿两女辗转来到查济落户。他时年4岁,排行老三,下有一妹。开始一家人租住别人的房屋,常常几年一搬迁,但与当地百姓能友好相处。

其父文艺基因很好,说得一口好大鼓书,什么杨家将、天宝图、地宝图,皆烂熟于心。还很擅长口技,什么马嘶犬吠,无不表演得活灵活现。劳作之余,无论田边地头常常来上一段,听者津津有味,喝彩声不断,因此很得人缘。

春节边,当地出狮、出龙灯,前面常常配上灯歌,其父积极参与。灯歌曲调宛转悠扬,激越高亢,清新明快。曲调并不复杂,但歌词变化多端,要求表演者能见风挂牌,听者有趣,自觉参与其中。

其父文化程度虽不高,但人精明,变化成竹在胸,表演能得心应手。到耘田的季节,悦耳的歌声弥漫田间,听者入迷,劳动的疲劳云消雾散;行人驻足,忘记行程。闲暇之余,其父就教他们兄妹唱山歌,耳濡目染下兄妹4人对唱山歌产生了浓厚兴趣。其父无论高音低音皆能驾轻就熟,高音唱得婉转悦耳,低音唱得清晰动人。谈及此,朱元玉自愧不如,常从肺腑中发出对父亲的赞叹。

朱元玉于1971年参军,在浙江舟山服役。退伍后回到査济与本村原著民结婚,育有二子,皆已成家立业。老家原来的样子早已模糊不清,但他多次回原籍,与兄弟相聚,子辈也多有来往。

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也不能干重体力活了,于是操起家传的技艺,为游客表演非常有意境有民族特色的灯歌、山歌。如“哥耘田来妹耘田,我俩耘田脸对脸。哥哥耘在田上头,妹妹耘在田埂边……”试想细雨淅沥,斜风微拂,乡亲们穿蓑衣、戴斗笠,伴着“耘田歌”除草,远远望去,那朦胧的场景应是许多人永远抹不去的淡淡乡愁。他的表演虽朴实无华,却勾起无数人的回忆,引得无数人的共鸣,每每喝彩声不断。

朱元玉表演的山歌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正计划进行整理,逐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成功,那时的朱元玉就是非遗传承人了。

(作者系泾县文旅委副主任)

上一篇: 王俊凯古典主义时尚大片

下一篇: 长安汽车英国研发中心动力测试基地揭幕


 本站广告